2017届初三二模汇总——课外文言文松江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朱文公有足疾①,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②,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③”。
道人得诗径去。
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
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
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朱熹,宋代著名理学家。
②筇:竹名。
③勃窣:匍匐而行。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道人得诗径去.() (2)足疾大作.()12.朱文公的神态经历了由“”到“”的变化,他“亟令人寻逐道人”的目的是□□□□(用文中词句回答)。
(4分)13. “得诗径去”表现了道人的内心状态;朱熹的可贵之处在于(4分)11.(2+2分)(1)离开(2)发,发作12.(1+1+2分)大喜叹息追索其诗13.(2+2分)心虚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黄浦区明帝说日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晋元帝长子司马绍,长大继位后为明帝。
②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此时的洛阳被匈奴占领。
③东渡意:即晋王朝东迁的原委。
据记载,匈奴攻占洛阳后,又攻占长安并灭掉西晋。
元帝不得不在健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因此不管是洛阳还是长安,对于元帝而言都是伤心难返之地。
④居然:此处解释为明白清楚,显然。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具以东渡意告之()(2)元帝异之()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你觉得长安和太阳比一样远吗?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C.你觉得长安怎么会像太阳那样远呢?D.你认为从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呢?13.明帝虽只“数岁”却不同凡响。
结合选文,明帝的聪明表现在元帝两次提问他能___________;明帝的善解人意表现在元帝“潸然流涕”时他能__________。
结合注释③可以悟出,明帝在群臣宴会上所说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意味深长,表达了_______之情,再次印证了他的聪颖和善解人意。
(5分)11.(4分,每个2分)(1)全部,详细(2)对……感到诧异12.(3分)B 13.(共5分)从不同角度思考判断长安与太阳的远近(2分,强调“多角度”或“不同角度”)及时询问(2分,写“及时宽慰、安慰”也可)故地难返的伤感(1分)普陀区陶侃母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人。
侃少为浔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封鲊①遗母,湛还鲊,以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唯不能益我,乃以增吾忧矣。
”鄱阳范逵素知名,举孝廉②。
投侃宿,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③,而逵仆马甚多,湛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分享欢迎欢迎转发!这里有最新的魔都中高考语文资料!湛剪头发,卖得数斗米。
斫④诸屋柱,悉割为薪。
遂具精馔,从者俱给。
逵闻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
”【注】①鲊:腌鱼。
②孝廉:一功名。
③室如悬磬:悬,挂;磬,乐器,中空。
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
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
④斫:zhuó,砍削。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以一封鲊遗母()(2)鄱阳范逵素知名()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12.陶侃母“以书责侃”的主要原因是()(2分)A.鲊太昂贵B.此为官物C.于我无益D.以增吾忧13.陶母为儿子树立了怎样的榜样?(4分)(1)(2)10.(1)奉送(2)向来(各2分)11.你只要到外面去留住客人,我自有办法。
(2分)12. B(3分)13. 清廉不贪慷慨待客(各2分)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一14题(12分)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须修绠④耳。
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不谬也——选编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佐领:清朝八旗兵官名。
✍安:怎么✍就:靠近④绠:绳子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故草木不生__________________(2)但汲水须修绠耳__________________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首句“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与下文“凿井”缺少必要联系,需要补充一些内容。
下列各项中所补充的内容最不能成立的一项是()(2分)A.驻守城中,往返取水不便.B.河水人畜共用,不卫生。
C.夏天的河水不及井水清凉。
D.河水不及井水清亮甘甜。
(2)由此看来,首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分)14.下列各项中,对本文的启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事物之间相互都有联系。
B.善于观察事物才有发现。
C.观察事物应该透过表象。
D.古书记载往往并不可信。
11、(4分)(1)所以(2)长12、(2分)加入那些老树下面没有水,书怎么能够活呢?(关键词:“其”、“得”)13、(1)(2分)C (2)(2分)陈述凿井缘由,引出下文凿井内容14、(2分)D崇明区管仲弃酒齐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
管仲后至,桓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半弃酒。
桓公曰:“期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理可乎?”管仲对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
”桓公笑曰:“仲父起,就坐。
”11.解释加点的词(4分)(1)臣计弃身不如弃酒()(2)就坐()12.“管仲半弃酒”是为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3.对结尾句中“笑”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对管仲言语的认同。
B.对管仲做法的理解。
C.对管仲用意的赞许。
D.对管仲胆小的嘲笑。
11.(4分)⑴盘算⑵座,座位12.(4分)避免酒后(喝多了酒)失言而招致杀身之祸。
13.(4分)D奉贤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楚王使魏逐张仪①。
陈轸②曰:“王何逐张子?”曰:“为臣不忠不信。
”曰:“不忠,王无以为臣;不信,王勿与为约。
且魏臣不忠不信,于王何伤?忠且信,于王何益?逐而听则可,若不听,是王令困也。
且使万乘之国免其相,是城下之事也。
”【注】①张仪: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家、谋士,魏国国相。
②陈轸(zhěn):战国时期纵横家、谋士,楚国谋士。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为臣不忠不信()(2)于王何益()12.陈珍认为楚王想让魏国驱逐张仪的后果是(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3.从文中看,陈珍是个、的人。
(4分)11、(1)讲信用(2)好处(2﹢2分)12、如果魏王不听从楚王,会让楚王处于困境,如果魏王听从楚王,会让魏国蒙受耻辱。
(4分)13、敢于进谏(2分)、善于进谏/考虑周全/善于分析利弊虹口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明末兵乱,时曾伯祖①年方十一,被掠至临清,遇旧客作②李守敬,以独轮车送归。
崎岖戎马之间,濒危者数,终不舍去也。
时太夫人,酬以金。
先顿首谢,然后置金于案曰:“故主流离,心所不忍,岂为求赏来耶?”泣拜而别,自后不复再至矣。
守敬性戆直,客作中有作奸者,辄奋起力争,故为众口所排③去,而患难之际,不负其心仍如此。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曾伯祖:纪昀(纪晓岚)的曾祖父。
②客作:雇佣的工人。
③排:排挤。
11.解释句中加点词(4分)(1)以独轮车送归(2)终不舍去也12.“时太夫人在,酬以金”是因为李守敬;而李守敬“置金于案”是因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3.文中说李守敬“性耿直”,其“憨直”的具体表现是,作者这么写的原因是。
(4分)11、(1)归来,返回(2)舍弃,丢弃12、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把曾伯祖送回了家。
他不想让“故主”在战乱中受到伤害(不是为得到赏金)而做这件事13、有作奸者,辄奋起力争(2分)表明李守敬正直善良,在被人排挤后,对过去的主人依然忠心耿耿。
(1分)为李守敬在故主危难时能挺身而出起了衬托作用。
嘉定区吕蒙正不为物累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①,太宗尤所眷遇。
有一朝士家藏古鉴②,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③。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④。
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注释】①吕文穆公蒙正:吕蒙正,字圣功,宋河南人,曾任知制诰、参知政事、中书侍郎、平章事、礼部尚书等职,三度入相,卒谥文穆。
②古鉴:古镜③因:依靠。
此处意为通过。
④李卫公:李靖,唐初大将,以功封卫国公。
11.解释文中加点词。
(4分)(1)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2)盖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其弟遂不复敢言。
13.其弟送礼欲谋取私利,吕蒙正严词拒绝而不伤亲情的回答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14.本文既表现吕蒙正的性格,也表现他的品质。
()(填入下列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A.诙谐自得B.幽默自谦C.宽厚自律D.洒脱自信11、4分)(1)担任(2)比12、(3分)他的弟弟就不再敢(往下)说了。
13、(2分)“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14、(3分)C静安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翁之来赵州庵也,诗日高,家曰贫,其高怀雅况①亦曰多。
尝一曰,天寒大雪,老友二三辈造门访翁,翁笑曰:“适遣小婢持数叶书②得些少米豆,已敕家人煮粥作糜③,以食公等,公等毋去也。
”坐甫定,一小婢辄从篱外呼曰:“糜且就火,而灶下无一茎④薪,奈何?”翁笑曰:“此易耳。
”翁则自往墙间以手拂雪,搜枯藜断枝拾之,且谓小婢曰:“是可作炊,炊熟,余火犹堪暖客,可以吾家老瓦盆贮出之。
”诸人相,叹曰:“此岂食人间烟火者耶?”—— (节选自《卖菊翁传》,有删改)【注释】①高怀,高尚的胸怀。
雅况,风雅之情。
②数叶书,九张书法,作品。
③糜,粥。
④茎,根。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黑词(4分)(1)易得些少米豆()(2)诸人相顾叹曰()12.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家的老瓦盆可以盛饭出来B.我们家的老瓦盆可以盛余火出来C.可以用我们家的老瓦盆盛饭出来D.可以用我们家的老瓦盆盛余火出来13.请在选文中摘录一句能直接体现卖菊翁“家贫”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