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模块测试一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模块测试一

必修一模块测试一1.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一(上)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速度的变化率和速率都是矢量C.跳水比赛时,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D.“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此两句诗的前半句是以诗人自己为参考系的【答案】D【解答】解:A、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故A错误;B、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速率是标量,故B错误;C、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运动员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故运动员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D、“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此两句诗的前半句是以诗人自己为参考系的,故D 正确;故选:D2.2015-2016学年广西桂林中学高一(上)期中沿直线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在计时开始时及每过1s时火车和汽车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如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看出()t/s 0 1 2 3 …v1/m•s﹣115.0 15.3 15.6 15.9 …v2/m•s﹣120 18 16 14 …A.火车的位移在增大,汽车的位移在减小B.火车的位移在减小,汽车的位移在增大C.火车的速度变化大,汽车的速度变化小D.火车的速度变化慢,汽车的速度变化快【答案】D【解答】解:A、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火车的速度均匀增大,汽车的速度均匀减小.火车和汽车的速度方向不变,所以位移都增加.故A、B错误.C、火车的加速度为a1===0.3m/s2,汽车的加速度为=﹣2m/s2.负号表示方向,知汽车的加速度大于火车的加速度,所以汽车速度变化快.故C错误,D正确.故选D.3.2015-2016学年湖北省襄阳一中高一(上)期中“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受试者听到口令后起跑,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从起点A全力跑向5m处的B点用手触摸折返线处后折返返回A点,然后依次到C点、D点最终返回A点,所用时间即为“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现测得某受试者成绩为7.50s,该受试者在测试全过程中的路程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0,0 B.15,4m/s C.30m,0 D.30m,4m/s【答案】C【解答】解: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所以受试者的路程s=(5+5)×3m=30m,位移x=0m,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则平均速度为零.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4.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凉亭中学高一(上)期中(多选)如图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y表示位移,则t1时间内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B.若y表示速度,则t1时间内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C.若y表示位移,则t=t1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D.若y表示速度,则t=t1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答案】BC【解答】解:A、C若y表示位移,△y表示物体的位移,则知t1时间内甲的位移等于乙的位移;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则知t=t1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C正确.B、D若y表示速度,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则t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t=t1时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故B正确,D错误.故选BC5.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一(上)期中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近年来,踢毽子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之一.毽子由羽毛和铜钱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如图所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铜钱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B.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C.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D.毽子的自由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答案】C【解答】解:A、在下落时,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原因是铜钱单独下落时加速度大,而不是铜钱重,故C正确,故A错误;B、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铜钱和羽毛单独下落的加速度相同,故一起下落时不存在铜钱拖着羽毛的情况,故B错误;C、由A分析得,C正确;D、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简单的连接体问题,由于铜钱单独下落的加速度大于羽毛单独下落的加速度,故需知道是铜钱拖着羽毛运动.6.2015-2016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一(上)期中(多选)某同学用传感器来探究摩擦力,他将力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再连接到计算机上;将一质量m=3.75kg的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绳将木块和传感器连接起来进行数据采集,然后沿水平方向缓慢地拉动传感器,至木块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拉动.获得的数据在计算机上显示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几个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0~6s内木块一直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B.最大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大C.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08D.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11【答案】BC【解答】解:A、在0﹣2s内,物体不受外力,此时没有摩擦力,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用力沿水平方向拉长木板,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刚开始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长木板受拉力和木块对长木板间的静摩擦力,当拉力达到4N时,开始发生相对滑动,木块与长木板间产生了滑动摩擦力.由图可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fm为4N.当拉力达到4N时,开始发生相对滑动,木块与长木板间产生了滑动摩擦力.由图可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F f为3N.故B正确;C、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得:μ==0.08,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7.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二十中高二(下)期末答案:B8.2014-2015学年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二(下)期末(多选)答案:AC9.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末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根固定的水平横杆,横杆左端固定的轻杆与竖直方向成θ角,轻杆下端连接一小铁球;横杆右端用一根细线悬挂一小铁球,当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细线保持与竖直方向成α角,若θ<α,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沿着轻杆方向向上B.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细线平行向上C.小车一定以加速度gtanα向右做匀加速运动D.小车一定以加速度gtanθ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答案:B【解答】解:A、对细线吊的小球研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α=ma,得到a=gtanα对轻杆固定的小球研究.设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β=m′a′因为a=a′,得到β=α>θ则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细线平行,故A错误,B正确.C、小车的加速度a=tanα,方向向右,而运动方向可能向右,也可能向左.故C错误.D 错误.故选B.10.2015-2016学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鹿头中学高三(上)期中答案:C11.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重点中学联考高一(上)期中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某同学还找来了实验室力常用的几种类型的弹簧秤,如图所示.(1)为最准确完成实验,在做实验时最合理的是选择___图弹簧秤?(填写“甲”、“乙”或“丙”)(2)在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把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D.两把个弹簧秤的拉力应该尽量大一些其中正确的是___.(填入相应的字母)(3)从科学方法而言,实验过程中“用一把个弹簧秤钩住一根细绳,使结点在此拉到0点”,所运用的方法是___。

A.控制变量B.等效代替C.理想实验D.建立模型.答案:(1)丙;(2)CD;(3)B【解答】解:(1)弹簧秤水平放置有利于减小弹簧自身重力引起的误差.所以为最准确完成实验,在做实验时最合理的是选择丙图弹簧秤.(2)A、细线的作用是能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必须等长.故A错误;B、两细线拉橡皮条时,只要确保拉到同一点即可,不一定橡皮条要在两细线的夹角平分线上.故B错误;C、在拉弹簧秤时必须要求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否则会影响力的大小.故C正确;D、两把个弹簧秤的拉力应该尽量大一些,这样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CD.(3)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B正确.故选:B故答案为:(1)丙;(2)CD;(3)B12.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高三(上)月考答案:(1)乙 C (2)铁架台、刻度尺(3)4.00cm 50N/m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原长成反比.13.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一中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公路上有一辆公共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为了平稳停靠在站台,在距离站台P左侧位置50m处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同时一个人为了搭车,从距站台P右侧位置30m处从静止正对着站台跑去,假设人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4m/s后匀速运动一段时间,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终人和车到达P位置同时停下,人加速和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求:(1)汽车刹车的时间;(2)人的加速度的大小.【答案】(1)汽车刹车的时间10s;(2)人的加速度的大小为1.6m/s2.【分析】(1)汽车从左侧到P的时间与人运动到P的时间相等,设汽车经过t1后刹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表达式,抓住总位移等于50m,求出时间t.(2)从而得出人运动的总时间,然后根据人先加速再匀速后减速总位移为30m,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列式及加速度的定义求解人的加速度.【解答】解:(1)对汽车,在匀减速的过程中,有:即:50=解得:t=10s(2)设人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可知:代入数据解得:t1=2.5s所以人的加速度大小:答:(1)汽车刹车的时间10s;(2)人的加速度的大小为1.6m/s2.14.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2kg,两根轻细绳AB和A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θ=60°的拉力F,若要使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 的大小范围.答案:拉力F的大小范围为N≤f≤N.【解答】解:对A球受力分析,受到拉力F,重力mg,两根细绳的拉力F B、F C,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x方向:Fcos60°=F C+F B cos60°y方向:Fsin60°+F B sin60°=mg解得:F B=mg﹣FF C=F﹣mg当F B=0时,F最大,为:F max=mg=N;当F C=0时,F最小,为:F min=mg=N;故拉力F的范围为:N≤f≤N.15.2015-2016学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高中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位于距水平地面高度H处的P点,在水平地面的上方存在一定厚度的“作用力区域”,如图中的虚线部分.当小球进入“作用力区域”后将受到竖直向上的恒定作用力F,F=6mg,F对小球的作用刚好使从P点静止释放的小球不与水平地面接触.H=24m,g=10m/s2.求:作用力区域的厚度h=?【答案】h=4m.【解答】解:小球在作用力区域上方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进入作用力区域的速度是v,在作用力区域内是匀减速运动,设加速度大小是a,运动时间为t2,则:小球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有:v=gt1①小球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有:0=v﹣at2②由①②得:gt1=at2③在作用力区域上小球受两个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④由③和④得:t1=5t2小球自由落体运动中有:⑤小球匀减速运动有:⑥由②和⑥得:⑦所以有:代入H=24m,可和h=4m.答:作用力区域的厚度h=4m.16.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二十中高二(下)期末答案:(1)小球从离开木箱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0.3s;(2)木块从右端滑下;(3)小球离开木箱时木箱的速度为2.8m/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