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荧光定量分析仪

荧光定量分析仪


D-二聚体阳性结果的解释
• <0.5ug/mL ,结合验前概率评估,中、低风险的疑似患者可排除 DVT和PE,无需再做进一步检查。 • >0.5ug/mL,不能排除静脉栓塞性疾病,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 检查综合评估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必要时进行动态观察。 • 结合病人群建立 D-二聚体检测的医学决定水平(反映某一病种患 者罹患血栓的风险程度),如:孕妇、老年人 • 动态监测 短期内重复测定D-D不仅对诊断有益,而且可窥测病 情的演变。
FXIII
FXIIIa 交联纤维蛋白
X ′,Y′, D,E等碎 片
凝固
纤溶
DD,DXD, DD/E,YXD等 复合物
D-二聚体临床意义
• • • • • • 静脉血栓栓塞的排除性诊断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 脑梗死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 外科手术、溶栓治疗的监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凝状态的诊断及检测 ACS、肝脏疾病、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 断
外科手术后) 及其恢复期的筛检、监测、病情评估与疗效 判断
(准确的检测低水平的 CRP和微小变化,更 敏感)
hsCRP主要用于诊断和预测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 展,新生儿感染
0.5~200mg/L 全程CRP=hsCRP+常规CRP
(增强了临床高CRP标本的检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低值的灵敏性,更利于动态监
– 由5个完全相同的非糖基化单体以 非共价键联接形成
– 每个单体每个含206个氨基酸残基( 相对分子质量23017)
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CRP)

C-反应蛋白(CRP)的生成
• 由肝细胞在IL6、IL2、TNF刺激下 合成,炎症局部巨噬细胞也可少量 产生。 正常合成率1-10mg/d,急性炎症时 每天合成>1g。 半衰期19h,不耐热,65℃30min 破坏。 不能通过胎盘,在体内分布甚广, 除血液外,胸水、腹水、心包液、 关节液中均可测出。
响(肝脏发育不全或肝功能严重受损则会影响CRP的合成)
4.能关联疾病活动性:CRP 上升速度、幅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情 及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常规CRP、hsCRP 、全程CRP的区别
5~160mg/L 0.5~5mg/L
hsCRP
常规CRP(低水平区灵敏度较差) 主要用于细菌感染、各种炎症过程、组织坏死与组织损伤(如
慢性肾病(CKD)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 —— “冰山一角”
近些年肾透析病人数(单位:万人)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360
200 101 48.5
215.8
2002
☺ ☺ ☺
花费 80年代 2000亿美元/年 2008 2010 2011 2020E 90年代 4500亿美元/年 2010年(估) 超过1万亿美元 全球1/3的尿毒症其原发病是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仍是CKD的首位病因 中国CKD 发病率约为9.7 %,上海社区CKD发病率为11.8 % 中国CKD 知晓率不到10 %,至少20%的患者就诊时已到肾病晚期
• • •
C-反应蛋白(CRP)的生理作用
• 引发对侵入细胞的免疫调节和吞噬作用,与配体结合,激活补体,调 理吞噬功能,促使内源性或外源性配体物质(载有配体的病理物质或 病原体)的清除,表现为炎症反应 – 在Ca2+存在下与磷酸胆碱、DNA、组蛋白等结合 • 与凋亡坏死细胞膜脂质双层结构破坏时暴露的磷脂或外部侵入的细菌 、真菌、寄生虫的细胞壁磷酸胆碱结合
单胎妊娠hCG数值(单位:mIU/ml)
5 -50 5 - 426 18 - 7,340 1,080 - 56,500 7,650 - 229,000 25,700 - 288,000 13,300 - 254,000 4,060 - 165,400 3,640 - 117,000
注:1.上述参考范围是基于正常月经周期的孕妇,建议动态监测,以观察其递增速度。 2. 在怀孕的头4周内,βhCG水平几乎每2天翻一番,到6-7周时,大约每84个小时翻一番。 3. β –hCG 4000-6000 mIU/mL,Β-超可见胚囊
正常参考值:hs CRP:<1 mg/L; CRP:<10 mg/L
线性范围:0.5~200 mg/L
尿微量白蛋白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正常参考值:<20 mg/L 线性范围: 5~300 mg/L
正常参考值:<10 mIU/mL
线性范围:10 mIU/mL~200000 mIU/mL
D-二聚体
CRP
细菌
巨噬细胞
CRP的生物学特点
1.反应快速,增量大,随着恢复下降也快;敏感!

感染、创伤、手术等情况下 快速上升,6~10hr 明显改变 48hr(24~72 hr)到高峰,102~103倍的 变化 半衰期6~7hr,较快反映病情的变化 例图:术后CRP等变化

CRP的生物学特点
二聚体与FDP同时检测可提高诊断效率
• 手术前D-二聚体高不是手术禁忌指标,应综合分析 • 一般情况下,3.0ug/mL以上可作为临床干预的医学决定水平,因引起
D-二聚体升高的疾病较多,需结合症状、体征及其它检查综合判断
• 妊娠妇女和健康老人排除静脉栓塞性疾病的D-二聚体cutoff值高于其它 人群
CRP与疾病的活动性及检测的临床意义
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首选指标) 监测病情(CRP升高的程度反映炎症组织和感 染的范围.严重程度和活动性)。 监控感染(术后.产后) 抗生素疗效观察,指导和监测治疗(急性感染 性疾病时抗生素治疗的最适化,避免抗生素滥 用和耐药性)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和指导治疗(独立于脂 类之外的危险因子,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什么要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
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病唯一的临床征象,尿微 量白蛋白检测是提示早期肾病十分有效的手段。 微量白蛋白尿代表糖尿病肾病尚处于经过治疗可 以避免发展为进展期肾病的早期阶段。
大量研究证明微量白蛋白尿是心血管疾病、原发 性高血压以及1、2型糖尿病发生早期心血管死亡 事件的重要、独立的风险因素。
尿肌酐与尿量有极好的相关性,且不受肾脏基底膜病变的影响, 用尿肌酐做校正可消除尿量对尿白蛋白排泌量的影响,因此ACR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及比值)能更为准确地反映肾功能状态 。
AJKD. 2007, 49 (2 ); Suppl 2: S13-S154 Diabetes Care. 2009, 32; Supp 1: S1-S61
CRP优势
标本面广,可适用于全血、血浆、血清样本的检测 反应时间短,3 分钟 即可出结果 先进的免疫荧光系统,与美国 DADE BEHRING BN 100 全自动特定蛋白仪进行比对,相关性好,相关系数R=0.9992 一卡双项(超敏+常规),线性范围广(0.5-200 mg/L), 可全面满足临床需求 正常参考值:hsCRP< 1 mg/L; CRP < 10 mg/L
在微量白蛋白尿阶段,积极联合治疗,包括良好 的血糖控制,使用ACEI 和其他抗高血压药,可 防止疾病进展为显性肾病或肾衰。
如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繁琐,没有增加预测价值和准确性,患 者依从性差,尿量收集亦时有误差。 某一时点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易受尿量和其他因素干扰,导致假 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 不同试剂(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可比性低
• 标本溶血、凝固、放置时间对DD的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因此测定血浆 D-二聚体应避免溶血、凝固而且需及时送检标本和测定。
什么是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血浆白蛋白排泌量 的轻度升高,在20 mg/min~200 mg/min或20 mg/L~200 mg/L之间(晨尿) 。 血浆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分子量均为 66000,且结构相同。 “微量”是指排泌到尿液中的白蛋白的“数 量”少,而非指泌到尿液中的白蛋白是一些 特殊类型的、“小”分子量的白蛋白。
来源:美国妊娠协会
PCT概述
•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 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 calcitonin, CT) 的前肽物质 • 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分子质量为13000。 • 半衰期为25~30h,在体内、外稳定性很好。 • 血清PCT的升高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在全身系统性严重 感染中PCT早期即可升高,经抗生素治疗使感染控制后血 中PCT会下降 • 在病毒感染及局部细菌感染而无全身表现的患者PCT仅轻 度升高 • PCT已被用作全身严重感染或败血症时的一个重要的观察 指标。 • 不受机体免疫抑制状态的影响。
2.病毒感染没有标志性升高:病毒主要在细胞内进行复制,一般不破坏
细胞膜,暴露CRP结合点,所以病毒感染时 CRP一般不超过 25mg/L 。在 成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 CRP 可高达 500mg/L, 革兰氏阳性菌和寄生虫 感染时通常可引起CRP中度升高,多为100mg/L左右。
3. 受影响因素少:不受生理活动的影响,不受化疗、放疗和激素治疗的影
D-Dimers 局限性
局限性: 特异性在50%左右 – 如果D-dimers实验结果为阳性, 其中50%病例为血栓症
– 另外50%病例为其它临床症状
• • - 炎症, - 癌症,

• •
- 血肿,
- 术后, - 出血,


- 怀孕,
- 老年人 ...
20
小结
• D-二聚体升高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但不是血栓形成的标志,D-
测) 三者检测血中相同的物质 (物质的唯一性,仅是检测方法和范围的差异)
常规炎症严重程度判断
常规 CRP
病毒或细菌感染 CRP 10-20 mg/L 一般细菌感染 CRP 20-50 mg/L 严重细菌感染 CRP >50 mg/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