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风险是合同中的不确定因素,它是工程风险,业主资信风险、外界环境风险的集中反映和体现。
合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由工程的复杂性决定的,是合同双方必须共同承担的。
我们从事任何一项商业活动,或大或小地承担着风险,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
根据合同主体行为,可将其分为主观性合同风险和客观性合同风险。
客观性合同风险。
合同的客观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规定的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回避的,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往往无法控制。
例如,合同规定承包商应承担的风险有,工程变更在15% 的合同金额内,承包商得不到任何补偿,这叫做工程变更风险;又如合同价格规定不予高速,则承包商必须承担全部风险,如果在一定范围内高速,则承担部分风险,这叫做市场价格风险;还有在索赔事件发生后的 28 天内,承包商必须提出索赔意向通知,否则索赔失效,这叫时效风险。
主观性合同风险。
合同的主观性风险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同时能通过人为因素避免或控制的合同风险。
在相当多的国内施工合同中,业主利用有利的竞争地位和起草合同条款的使得条件,在合同协议中或通过苛刻的条件把风险隐含在合同条款中,让承包商就范。
而承包商为了急于承揽工程,在合同协议中,对自身权利不敢据理力争,任其摆布。
对合同谈判只重视价格和工期,对其他条款不予注意。
这样即使不平等的合同也愿意签,甚至有欺骗的合同也敢签,在合同签订上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承包商不是作为法人权利主体参与对等的合同谈判,而是受制于业主,这样很容易被业主牵着鼻子走,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很难体现平等性,自然增加了履行合同的风险性,承包商十分轻信业主在合同以外的妥协和许诺,轻率地签订了既没有法律约束力,又无法兑现的“君子协定”,承包商对签订合同的前期准备工作明显不足,对业主的资信和合同的公正性缺乏严格的分析,承包商对合同缺乏识别力,当合同条款不全,不完备,不具体,缺乏对业主的权利限制性条款和对承包商保护性条款时,没有辐射能去修改完善它,不自学的接受了合同中大量隐含风险,最终在合同施工中导致了承包商的损失,因承包商对合同审查不严引起的合同漏洞,缺陷造成了不应有的合同风险,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在指导思想上,力争签订一个有利的合同且始终坚持利益原则”。
缔约合同双方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况且授标后商签合同,业主也不能随便毁约。
承包商有权签订一个平等互惠的合同条款,这是承包商减少或转移风险所坚持的最基本原则。
承包商可以晓之以理,陈述利害,说服业主修订某些过于苛刻的或来生不合理的条件,增加保证承包商权益的条款,使合同比较优惠或有利,风险较少,合同双方责权利关系比较平衡,尽量减少苛刻的、单方面的约束性条款,实现承包商签订一个有利合同的目标。
总之放弃权力等于自杀,合利则动,背利则滞,是我们任何承包商都应坚持的原则。
利益原则不仅是合同谈判和签订的基本原则, 而且是整个合同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人员配备上,让熟知和精通合冋的专业人员参与商签合冋。
大中型建设合冋一般都由业主负责起草,业主聘请有经验的法律专家和工程咨询顾问起草合冋,使合同质量很高,中隐含了大量的不利于承包商的风险责任条款和业主的反索赔条款。
这就要求承包商必须具备既懂工程技术,又懂法律,既懂经营管理,又懂造价,财务的综合素质谈判人员,才能保证在合同谈判中处于一种智力均衡,信息对称的状态,增加谈判的力量,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因此承包商必须缓建工程合约部,成立高效的合同谈判班子。
这是降低合同风险,签订有利合同的人才保证。
在策略安排上,承包商应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移风险,达到风险在双方中合理分配。
承包商对于业主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应认真研究,切忌轻易接受业主的免遭条款。
否则,合同履行中业主就有可能引用所谓法律障碍和合同依据为借口,对承包商的损失拒绝补偿,并应用免遭条款对其拒绝付款推卸责任,承包商将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由此,对业主的风险责任条款一定要规定得具体明确。
承包商在合同正式签订前应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
其要点是:(1)施工合同是否合法,业主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健全,合同是否需要公证和批准;(2)合同是否完整无误,包括合同文件的完备和合同条款的完备;(3)合同是否采取了示范文本,与其对照有无差异;(4)合同双方责任和权益是否失衡,确定如何制约;(5)合同实施会带来什么后果,完不成的法律责任是什么以及如何补救;(6)双方合同的理解是否一致,发现歧义及时沟通。
在合同的签订和实施过程中,不要轻易相信任何口头承诺和保证,少说多定是一个必须养成的工作习惯。
一字千金,而非一诺千金。
双方商讨的结果,做出的决定,或对方的承诺,只有写入合同,或双方签署文字意见才算确定。
对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建筑工程合同风险较大,化解风险是建筑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
建筑企业要正确评价风险,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风险的来源建筑工程合同风险属于建筑工程风险,建筑工程周期较长,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多,风险较大。
虽然参与工程的各方均有风险,但承担风险的大小却有所不同。
具体来讲,在一个工程中,在建设工程决策阶段,业主承担主要风险,投资决策失误意味着整个项目的失败。
在工程建造过程中,建筑企业承担的风险远大于业主。
正是这个原因,建筑行业中增大了建筑企业的索赔权限。
建筑工程合同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投资风险;二是非建筑企业原因造成的社会风险和客观风险,如地震等自然灾害,这种风险一般难于预料和防范;三是主观类风险,这里特指不讲诚信的欺诈类风险。
风险的识别应该看到,任何建筑企业在承揽工程时不可能不承担风险,但如何承担风险,承担多大风险,以及如何化解风险是一个建筑企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化解风险之前必须对其进行识别,风险管理实际上就是一个识别、确定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过程。
建筑工程风险识别有以下特点:第一,个别性。
由于建筑工程的地点不同,投资方不同,地区间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环境的差异,工程的风险有很大的差异。
反映在合同风险中,建筑企业应对投资方拟建工程的意图和投资方诚信度作出专门考察,认真研究其项目风险的个别性。
第二,风险的识别是由人来完成的,无论是专家团还是领导层都面临本身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风险识别时,要收集一切有用的信息。
第三,鉴于建筑工程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要尽量对风险评级,作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初始风险清单。
第四,对风险结果的不确定性要作出适当的预测,且不要过于乐观,因为它是随时间和事态的发展而变化的。
总之,只有在充分认识拟建项目风险的特点后才能正确评价风险的大小和危害程度。
在风险识别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判断。
风险评价尤为重要,在准备合同文件和谈判之前,风险评价是必须的,其结果将会直接影响风险对策。
在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上,风险评价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目的,要对不诚信类风险高度重视和充分评价,因为许多投资方诱使建筑企业垫资承揽工程项目,待工程竣工后,这类投资方或长期拖欠工程款或将工程出卖转让抵押等,并不打算给付工程款。
这类事件在国内发生不少,给建筑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风险的防范措施一、底线原则预测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防范风险,所以防范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防范措施就是制订相应的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应急计划,并在合同中用条款形式加以明确。
建筑企业在投标报价时,要定出最低的赢利目标,当跌破最低的赢利目标线后达到成本线时,就可能引起经济风险。
所以说,最低的赢利目标是一个底线,如投资方不能满足时,可考虑拒绝对方。
在确保经济利益的原则下,要对投资方的诚信和社会信誉度进行评价和提出风险对策,对其提出的条件要加以审查和研究,以防和约陷阱。
如有的投资方希望建筑企业垫资施工,建筑企业如同意,很有必要在合同中加入防范条款,比如说加入索要履约保证金或银行履约保函或有效的担保条款等。
二、提前约定原则有的投资方的拟建工程所需手续不全,如土地使用许可证等。
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在合同中要特别指明由此造成的后果应由投资方负责,在施工过程中由此引起的损失也要由投资方负责。
有的投资方希望建筑企业在工程竣工后,分若干年交付工程款,建筑企业则应在合同中加入要投资方寻找合适的担保人的条款。
在合同中加入变更和索赔的条款也有利于防范和转移风险,如对设计变更和其他变更的工程量的确定,以及对由此引发的工程价款的确定,这些有利于建筑企避免损失。
加入必要的索赔条款有利于化解投资方和其他第三方给建筑企业造成的损失,对客观风险如不可抗力等巨大灾难带来的损失要特别注意,要在合同中尽可能加入工程保险条款。
实践证明,虽然风险化解的方式很多,如风险回避、风险自留、损失控制、风险转移等,但能使自己损失最小的方式还是风险转移,工程保险就是风险转移的最好手段和途径。
三、专家指导原则为了防范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组建以工程经济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法律顾问为主的合同管理机构也非常重要。
现今,投资方在拟定投资方案工程合同时一般都充分咨询造价师事务所或专业工程咨询机构,他们都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
他们的合同谈判实施方案中一般含有对承包方反索赔条款,故建筑企业在合同谈判中必须拥有与之相匹敌的专业力量。
机构人员必须掌握我国现有的有关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掌握国家经济政策和推荐的标准工程类合同文本,如果是承揽国际工程或投资方要求使用 FIDIC 合同系列文本,则也应掌握。
在合同谈判阶段,机构人员要从法律法规上、工程质量上、造价上以及预防不可抗力上认真研究该工程的特殊性。
如该工程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是否经过当地规划部门的审批,工程的设计文件是否完整等。
结合具体的赢利目标,对投资方的不合理要求,本着追求最大利益的原则,作到态度友好且据理力争。
在签署合同时,条款要严密完整,文字要精确恰当,不留漏洞。
四、应急处理原则执行合同时,积极处理风险后果也是防范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同管理应当贯穿工程承包建设的整个过程,所以合同风险也贯穿工程承包建设的整个过程,对这一点许多建筑企业认识不够。
风险发生后,应启动灾难计划和应急计划对出现的风险后果进行认真地研究,找出实际结果和预测结果的差可修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