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院(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2年5月25日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现今互联网发展越来越迅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高效,信息化,电子化已经成为节约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首选。
因此在信息化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借助于电脑,通过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各部门职工,能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同时也能为企业的员工提供一定的方便。
本系统具有多方面特点:系统功能完备,用户使用方便简捷,人性化的用户界面,安全BaoMi设置齐全,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员和用户的工作负担,提高了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信息化的水平。
本论文从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初步调查开始,详细介绍员工信息管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数据流程分析,并进行了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
关键词:J2,,2,企业员工信息管理, , 's , , , , a .a , , , a , . , , , a , , , .2,2目录1 绪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办公系统更趋于系统化、科学化和网络化。
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迅速发展的一个办公应用解决方案,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提供协同工作的手段,提高办公的效率,让人们从繁琐的有纸办公中解脱出来。
现在许多的机关单位的员工信息管理水平还停留在纸介质的基础上,这样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为它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在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必然被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所取代。
本系统就是基于本企业的员工信息管理而设计的,是对企业的员工信息资料进行管理,为人事管理人员提供了一套操作简单、使用可靠、界面友好、易于管理和使用的处理工具。
本系统对人事各种数据进行统一处理,避免数据存取、数据处理的重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系统数据处理的复杂性。
本系统不仅使学院人事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提高了人事管理的效率,提高了人事管理的科学性,方便了用户查询、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在已跨入21世纪的今天,各个大中型企业,乃至小型企业都趋向于电子化智能化管理,不在止步于账本和笔,通过各种各样的软件管理系统,加快了企业的人员信息管理,同时也减轻了人们的工作压力。
1.1 课题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公司已经迈入智能化、网络化,越来越多的事件都是通过网络来处理,所以一个应用于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的软件也是越来越重要。
通过这个软件可以很简单的对企业的员工基本信息资料、部门信息和员工考勤来管理,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企业的人事管理的办事效率,同时也减轻了企业的工作压力。
近年来网络盛行,丰富的内容加上绚丽的页面,具有丰富的多媒体表现与互动特点,毋庸置疑,网站已成为最吸引人的也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手段和方式。
1.2 研究目的为企业提供一个能够方便的管理员工信息的软件,可以实现公司对员工以及部门信息的操作,同时能够在此次的设计中有一个良好的锻炼过程。
立志于为满足企业的需要,站在企业人事部门的角度考虑,完成此次设计。
1.3 研究意义做一个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就是为了满足企业需求所定制的,所以他首先要做的是满足最基本得员工信息的增删改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的扩展,其次是部门管理,工资管理等等。
一个正规性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管理非常合理,如此复杂性的操作如果通过人手动的写,会非常的麻烦。
基于这一点考虑到设计一个管理类型的软件,来解决这个繁琐的问题,方便与企业的工作管理以及一些制度的规定。
在企业中,员工信息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负责整个企业的日常人事安排,员工的人事管理等。
高效的人事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活力。
为此,提高员工管理工作的效率,设计一套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2 方案论证2.1 可行性要求开发任何一个基于计算机的系统都会受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
因此在开发软件项目之前,必须根据可利用的时间和资源等条件进行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不是研究如何解决问题,而是要用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该项目是否具有开发的可行性。
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经济可行性研究,技术可行性研究,运行、操作可行性研究,法律可行性研究和开发方案的选择。
典型的可行性研究应从以下几步进行。
(1)复查初步分析结果。
对系统初步的分析结果和报告书进行复查,改正含糊或不确切的叙述,重新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清晰地描述对系统的所有约束条件。
(2)研究现有的条件。
找出其基本功能和基本信息,指出其缺点或局限性。
(3)导出新系统高层逻辑模型。
用某种图形工具导出系统高层逻辑模型,并与现有系统进行比较。
(4)导出新系统的高层物理解法,提出多个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并对每一个方案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运行和操作可行性等进行分析比较。
(5)推荐建议的方案。
如果系统分析员人为之得开发,则应指出开发的价值、推荐方案的理由,并为推荐的系统草拟一份开发计划,并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全部文档。
若分析员认为不值得开发,也应拿出充分的理由。
(6)评审、复审和决策。
可行性研究最后要通过技术评审和管理复审,开发方和客户方或使用部门负责人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等各项可行性研究的结论决策是否继续这项工程。
而对于我的这次毕业设计来说可行性研究就是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经济可行性研究;二是自身的软件开发技术水平,即技术可行性研究。
2.1.1 经济可行性开发一个本系统的开发可以解决企业人事管理遇到的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管理内容繁复,而且容易丢失的问题。
本系统的开发周期为2个月,耗费资金较少,且实用价值很高,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等部门都可以使用。
2.1.2 技术可行性1、数据库是一个快速、多线程、多用户的数据库服务器,其出现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年时间,但凭借着“开放源代码”的东风,它从众多数据库中脱颖而出,成为的首选数据库。
相比较其他数据库而言,可以称得上是目前运行速度最快的语言数据库。
除了具有其他数据库所不具备的功能和选择之外,数据库是一种完全免费的产品,用户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数据库,用于个人或商业用途,而不必支付任何费用,这也是我选择用数据库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的核心程序采用完全的多线程编程。
线程是轻量级的进程,它可以灵活地为用户提供服务,而不过多地占用系统资源。
用多线程和C语言实现的能容易充分利用。
(2)可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
简单地说,可以支持95/982000以及、等多种操作平台。
这意味着在一个操作系统中实现的应用可以很方便地移植到其他操作系统下。
(3)有一个非常灵活而且安全的权限和口令系统。
当客户与服务器连接时,他们之间的所有口令传送被加密,而且支持主机认证。
(4)支持大型的数据库。
虽然对于用编写的网页来说只要能够存放上百条以上的记录数据就足够了,但可以方便地支持上千条记录的数据库。
作为一个开放源代码的数据库,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进行相应的修改。
(5)拥有一个非常快速而且稳定的基于线程的内存分配系统,可以持续使用而不必担心其稳定性。
事实上,的稳定性足以应付一个超大规模的数据库。
2、开发技术的选择1)J2(1)简化结构J2平台支持简化的、基于组件开发模型,由于J2基于编程语言和J2平台,它提供了编写一次,随处运行的可移植性,遵循J2标准的所有服务器都支持该模型。
组件使编写应用程序更为简单。
尽管体系结构复杂,但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一般都必再编写访问系统服务的代码,容器会实现系统级的服务,例如,事务、安全性等。
另外,J2还支持异构环境。
基于J2的应用程序不依赖任何特定操作系统、中间件或硬件,因此,设计合理的基于J2的程序只需开发一次就可以部署到各种平台,这在典型的异构企业算环境中是十分关键的。
J2标准还允许客户订购与J2兼容的第三方的现成组件,把其部署到异构环境中,节省了由自己制订整个方案所需的费用。
(2)提高开发效率由于组件技术的使用,可以按照开发人员的技能对应用程序开发进行分工,并行开发,提供整体开发效率。
例如:图形设计师创建模板,商业逻辑由该领域的专家完成,页面和由工程师完成,应用程序的装配和部署由团队中其他的成员完成,其中许多工作可以同时进行,有助于加速应用程序的开发。
(3)可移植性强除了语言固有的可移植性外,体系结构在和支持该的容器之间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这使开发人员能够将从一种操作环境移植到另一种操作环境,而无需重新编写其源代码。
(4)重用性好由于在模型中,各个软件组件都是严格分离的,因此,可以从现有的软件组件装配出服务器端应用程序,这与从现有的可以装配出客户端应用程序一样,使软件能够重用。
(5)易于维护基于组件的设计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维护。
由于组件可以被独立地更新和替代,通过更新应用程序中特定的组件,新的功能可以被很容易地增加。
(6)可伸缩性企业必须要选择一种服务器端平台,以便满足那些在它们系统上进行商业动作大批新客户。
基于J2平台的应用程序可被部署到各种操作系统上,例如,可被部署到高端或其他的大型机系统上。
J2领域的供应商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负载平衡策略,能消除系统中的瓶颈,允许多台服务器集成部署,实现可高度伸缩的系统,满足未来商业应用的需要。
(7)被广泛接受主要的供应用商都采纳体系结构,不同供应商的产品只要符合体系结构,就都是可互操作的。
(8)保护投资由于企业必须适应新的商业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信息系统投资,而不是重新制定,全盘更新方案就变得尤为重要,这样,一个以渐进的(而不是激进的,全盘否定的)方式建立在现有系统之上的服务器平台是大多数公司所希望的。
J2架构可以充分利用用户有的投资,通过允许将现有的信息系统和资产“包裹”在J2应用程序中,不要求客户更换现有技术。
事实上,在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数据的企业,已经有了一套已具雏形的实体,正等着通过外壳去访问。
这之所以成为可能,主要是因为J2拥有广泛的业界支持和一些重要的“企业计算”领域供应商的参与,每一个供应商都对现有的客户提供了不用废弃自己已有投资的升级途径。
由于基于J2平台的产品几乎能够在任何操作系统和硬件运行,现有的操作系统和硬件也能被保留使用。
2)模式801100 233)2框架的使用此次程序中主要的是引入了2和框架。
传统的应用程序是采用来实现的,这种模式实现了最基本的分层,使得程序结构分为几层,有负责显示的、负责流程逻辑控制的、负责数据封装的。
但是这种结构仍然存在问题:如页面中需要使用符号嵌入很多的代码,造成页面结构混乱,和负责了大量的跳转和运算工作,耦合紧密,程序复用度低等等。
于是便是首先出来了。
而2是的下一代产品,是在和的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合并的全新的2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