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七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见课本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比较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 短 IgG为主
潜伏期 抗体
抗体含量
长 IgM为主
低(效价低) 高(效价高) 低 短 高 长
抗体的亲和力
维持时间
B cell 对TI—Ag的免疫应答

TI—Ag直接刺激B cell 活化,无需Th2细胞 的辅助; 不产生记忆B cell ,故只有初次应答,而无 再次应答;
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等。
三、免疫耐受的意义
(一)理论方面 (二)实践方面 1、通过建立和维持免疫耐受来防治某些疾病
▲超敏反应 ▲移植排斥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2、通过打破免疫耐受来防治某些疾病 ▲防治肿瘤 ▲防治某些病毒感染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
能摄取、加工、处理Ag,并将Ag信息提呈给特 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cell等。
只产生IgM。


第五节 免疫耐受
免疫无应答:机体免疫系统经Ag刺激后, 不产生免疫应答的状态。
类型:
免疫抑制 :对所有Ag均不应答 免疫耐受:仅对某种Ag不应答
① 天然耐受:由自身抗原诱导产生
②获得性耐受:由外来抗原诱导产生
异卵双生小牛(血型嵌合型)
能接受对方的皮肤移植而不产生排斥反应,但 不能接受其它无关小牛的皮肤移植。
1、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 APC对Ag的加工处理提呈; 2、活化增殖与分化阶段: T/B cell 3、效应阶段: 系列生物学效应。
活化增殖分化
效应T cell 效应分子(Ab)
Ab(或效应T cell)与Ag特异性结合,产生一
四、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性:
1、获得性 2、特异性 3、记忆性 4、MHC限制性
2、简述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基本过程?
3、试述抗体产生的规律。 4、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信号?
二、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
㈠ 抗原方面
1、性状:单体分子——易诱导耐受
聚合分子——不易诱导耐受
2、剂量
3、进入机体的途径:
口服>静脉>腹腔>肌肉>皮下>皮内
㈡ 新生 期易形成耐受;成年期则不易。 2、遗传因素:与动物的种属和品系有关。 3、免疫抑制措施的影响:如放射线全身照射
第七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一节
1、概念:
T/B cell
概述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及类型 Ag 识别活化增殖分化 效应细胞/效 应分子
产生免疫效应
2、类型:
B cell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T cell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
【提问】:外周免疫器官有哪些?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基本过程:
第四节 B cell介导的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应答 一、基本过程:
1、识别活化阶段 2、增殖分化阶段 3、效应阶段

B cell可直接识别Ag。

根据是否需要Th2细胞的辅助,Ag可分为:
TD—Ag 胸腺依赖性Ag TI—Ag 胸腺非依赖性Ag
Bcell
Ag
BCR识别结合
BCR-Ag
CD19-21-81分子协助
双信号
协同刺激信号(第二信号) 见课本 (二)增殖分化 CK诱导——“悟空的猴毛”
三、效应阶段
CD4+Th
Th1 参与cell免疫,抗胞内菌感 染,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
Th2 辅助Bcell,参与体液免疫。
参与cell免疫,清除肿瘤cell 及病毒感染cell
CD8+Tc (CTL)
记忆性T细胞(Tm):再次遭遇相同Ag时
第二节
T cell介导的免疫应答
—— cell免疫应答
一、Ag的加工处理与提呈——APC
根据来源不同,Ag可分为两大类: 外源性Ag:来源于细胞外(细菌)
内源性Ag:来源于细胞内(病毒、肿瘤) 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Ag,只能识别由APC提呈 的Ag肽—MHC复合物。
外源性Ag Ag肽-MHC II类分子
【小结】:
1、识别活化阶段:双信号的产生
①抗原识别信号——第一信号(TCR-CD3和CD4/8)
②协同刺激信号——第二信号( CD28和B7 ) 2、增殖分化阶段:经CK诱导 3、效应阶段: ①CD4+Th:Th1——cell免疫,抗胞内菌感染 Th2——辅助Bcell,参与体液免疫 ②CD8+Tc(CTL):细胞毒作用,清除肿瘤cell
胚胎期
脾细胞 出生6周后 皮肤移植 存活 皮肤移植 排斥
人工诱导免疫耐受实验
最容易导致免疫耐受的时期?
胚胎期
【本章小结】:
1、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特点;
2、基本过程(3个阶段);参与的各种分子;
3、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比较;
4、免疫抑制和免疫耐受的区别。
【习题】:
1、名字解释:
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免疫抑制
Ag肽
MHC II
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及提呈过程
Ag肽-MHC I类分子
MHC I
Ag肽
内源性Ag
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及提呈过程
外源性Ag APC
内源性Ag 降解为Ag肽 靶细胞
Ag肽-MHC II类分子
Ag肽-MHC I类分子
提 呈
CD4+Th CD8+Tc (CTL)
二、识别活化增殖分化
(一)识别活化 抗原识别信号(第一信号)
第一信号
协同刺激分子
Bcell表面: CD40 Tcell表面: CD40L
第二信号
活化Bcell
CK诱导增殖分化
效应Bcell
浆 cell 相同Ag 记忆Bcell
Ab
特异性识别结合Ag:
(中和毒素、中和病毒、 阻止病原菌粘附宿主细胞)
【小结】:
CH2
巨噬cell:调理作用
NKcell:ADCC效应 肥大细胞:I型超敏反应
结合补体 (溶菌溶血) 结合Fc受体
CH3
各类抗体发挥的生物学效应

特异性结合Ag,阻止病原体粘附易感细胞; 激活补体,溶菌、溶cell、溶病毒; 调理吞噬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促进NK细胞发挥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




参与超敏反应。
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
类型: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