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一、中国武术文化源远流长
研究武术文化的原始形态,我们必须追溯到几万年前,甚至更为遥远的史前时代。

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原始人必
须一方面依靠群体力量抵御猛兽的袭击,一方面发挥自己顽强的斗
志和强捍的体魄去进行积极的自卫,这就造就了原始人勇健的性格
和格斗的技艺。

这种原始社会中普遍形成的勇猛善斗的习性和技艺,构成了与武术的萌芽极其紧密的文化渊源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
和人类自身的文化,最终导致了原始武术的形成。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武术文化形态得以最终形成。

它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武术文化体系的完善;二是中国武术文化内涵的成熟。

到了宋代,民间武术界流行着:“十八般武艺”的说法。

南宋
华岳《翠微北征录》卷七载:“臣闻军器三十有六……武艺一十有八”。

另外,这一时期的武术发展还出现了武术套路,武术流派,
并且武术除了技击外,表演性也日趋成熟。

武术是具有中国风格的
技艺,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渗透了民族的风俗、习惯、心理、感情等因素。

因而,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承载着
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二、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核
(1)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与中国武术
五行,是将宇宙间事物属性归纳为五类和五类间关系状态的概括。

五行学说概括了世界上一切事物行为的属性,把事物间的各种联系
方式概括为“互利”(相生)和“互害”(相克)两种关系。

相生是表
示事物间相互资助、相互养育、相互促进,相克是表示事物间相互
制约、相互斗争和相互控制的关系。

五行学说对中华武术的影响较大,它为中华武术提供了理论根据,构成了武术理论。

形意拳的代
表套路“五行拳”,包括劈、崩、钻、炮、横土拳,外应水、火、木、金、土五行、内应肾、心、肝、肺、脾五脏。

(2)道家哲学与中国武术
道家哲学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老子、庄子的学说为主。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对中
国武术的指导作用。

庄子是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庄子认为只有进入不受任何现实关系规定限制的境界,才能“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泾而不能寒,
疾雷破山而不能伤,飘风振海而不能惊。

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厉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已,而况利害之端乎。

”达到生死不惊、万物不介于怀的境界。

庄子又称“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
仁不仁……”认为所谓“道”是一种只能用直接的体验去把握的存在,是一种无规则又恰有规律的自然运行。

正是庄子的这种思想将
中国武学推向了最高颠峰。

所谓武学最高境界实质上就是要摆脱武
术招式、技能等的束缚,追求武术的本质和“悟性”,除武技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修养和感受能力。

因此,在庄子的哲学思想引导下
追求武术的最高境界,归根结蒂就是追求养成一种旁若无人,无所
畏惧,至刚至大的精神境界。

由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学说开拓了
中国静态武术之源。

(3)儒家哲学与中国武术
儒家学说一直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正统,因而儒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中国武术自然不能例外。

首先,儒家“武备”之说推动了动态型技击武术的发展。

儒家以“在家为孝,入国为速”作为最高道德标准,孔子一再强调“礼”,则是维持这一标准的秩序规范。

但这套道德标准,远非言礼即定,
仍需靠拳脚,刀枪作后盾,武术的本源正寓于争权夺利的兵事之中。

所以孔子又说:“有文事者,必须武备,”“不教民战,是为弃之”,把“武备”与“教民习战”定为维护封建秩序的必要手段。

这种“武备”对统治者有利,以后的各朝各代便把它列入“讲武之
礼”、“军礼”的范畴,对中国技击技巧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决定作用。

另外,讲求“仁、义、礼”的儒家哲学还大大影响了中国武术的伦理思想,并成为其基础与核心。

第一,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非
常重视品德的修养,把德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导致中国武术重德
重礼,尽忠尽孝的特点。

孔子所说的“德”,包括“义”和“信”
两个内容。

“义”主要包括君臣之义和父子之义,君臣之义就是君
主使用臣子要按礼节,臣子事奉君主应忠心不二,父子之义就是要
讲求“孝”。

因此“孝”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忠”被认为
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弟二,儒家主张要克已正身、重义轻利、谦虚
谨慎、脚踏实地。

其理想人格是谦慕待人、稳健含蓄、严于律已、
宽于待人、胸怀坦荡的“谦谦君子”。

少林《短打十戒》中列了十条,其中六条是关于德行的规定,强调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诚、信义、谦让和宽厚。

第三,儒家哲学具有十分浓厚的功利色彩,讲
求积极入世的社会作用。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提出“为之为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观点,这是一种积极有力的生活态度。

另外,孔子认为人要立下大志,以天下为已任。

后来孟子又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

儒家的这种思想对中国武术伦理有极大的影响。

翻开中国武术史,
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武林豪杰,如祖逖、岳飞、文天祥等人,在儒
家思想的指引下体现出刚健有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宁死不屈
的精神。

看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文章的人还看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