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霍布斯

霍布斯

外文名: Thomas Hobbes国籍: 英国出生地: 威尔特省 出生日期: 公元1588年4月5日逝世日期: 公元1679年12月4日 职业: 政治家、哲学家 毕业院校: 牛津大学 主要成就: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杰出人物 代表作品: 《论政体》《利维坦》《论人》生平霍布斯于1588年4月5日出生于英国南部的维斯堡镇。

他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自耕农家庭的女儿。

父亲是当地的乡村牧师,性格暴躁而又愚蠢无知。

霍布斯出生不久,他的父亲便在一次和同事的争斗后弃家远遁了。

霍布斯早年的抚养和教育都是由他的叔父资助的,四岁时被送到当地的教会小学读书,后又转到私立学校上学。

1603年不到十五岁的霍布斯就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牛津大学麦克多伦学院学文科。

1608年霍布斯大学毕业后,留校讲授了一年逻辑学。

随后,他受聘为卡文迪什(William Cavendish )男爵的儿子当家庭教师。

从此,霍布斯便和这个贵族家庭建立了终生的联系.1610年霍布斯奉命陪同他的学生出游欧洲大陆,先后访问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

这次大陆旅行,使霍布斯的眼界大为开阔。

在旅居大陆期间,霍布斯学会了法语和意大利语。

大陆文化使他深受激励。

他立志要成为一名精深的古典学者。

回国后,霍布斯成了自己的学生的秘书。

少年卡文迪什不久继任为德芬郡伯爵。

通过主人的关系,霍布斯结识了不少有名望的朋友,如著名的英国诗人和剧作家本·琼生(Ben Jonson)。

在霍布斯结交的好友中还有著名的英国大哲学家培根。

1629年在德芬郡伯爵死后,霍布斯暂时离开卡文迪什家族,受聘于克林顿家族当家庭教师。

同年霍布斯陪同他的新学生少年克林顿前往欧洲大陆访问。

他们遍游了法国,还去了威尼斯。

第二次大陆旅行成了霍布斯走向哲学家生涯的转折点,从此,他把自己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科学和哲学。

这种转变的发生很富于传奇色彩。

据说有一次霍布斯到一位法国绅士家作客,在他浏览主人的书房时,发现桌上放着一本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原理》,书页翻到第一卷,命题47。

在此之前,霍布斯从未注意过几何学,好奇心驱使他读了该书对该命题的全部论证,结果使他不得不为几何学逻辑证明的严密和精确性大加赞叹。

此后,霍布斯开始研究几何学,热衷于几何学方法。

1631年霍布斯又回到了卡文迪什家族,为继任的第三德芬郡伯爵当家庭教师。

大约在这一时期又发生了一件对他的哲学觉醒很有影响的事情,从而决定了他的整个哲学思路。

有一次,霍布斯和一些学者聚会,当有人提出“究竟什么是感觉”这个问题时,霍布斯惊奇地发现,在座的大学者们没有一个知道应该如何回答。

此后,霍布斯的头脑里总是萦绕着一个问题,感觉的原因和性质到底是什么?他坚信,这个问题的解决,将会使他找到打开哲学大门的钥匙。

此时,霍布斯已经四十岁了,开始对哲学发生了强烈的兴趣。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假如物体总是处于静止状或匀速运动状态的话,那么任何事物也不会有差别了,我们对物体也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感觉。

因此,感觉的原因和本质必定是由物体的运动所决定的。

1640年霍布斯发表了《法的要素》(Elementary of Law,又译《法的原理》),论证了主权的不可分性。

1642年霍布斯把《法律要素》一书的后一部分“论公民”作了扩充,并增加了论宗教的章节,更详尽地论述了教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教会和国家是同一躯体,而国王则是这个躯体的头脑。

因此,国王有权解释圣经,解决宗教争端以及决定民众的礼拜仪式等。

该书题名为《论公民》,用拉丁文写成,匿名发表于荷兰。

这本书出版后大受欢迎,就连笛卡尔也为之赞赏不已,使作者立即声誉鹊起。

这本收把霍布斯的政治学说勾画出了轮廓清晰的大纲,他以后发表的政治认著都是对该书内容的详细展开。

1646年为了使他在《论公民》一书中的见解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霍布斯决定用英文写一本通俗读物,题为《利维坦;或教会和公民国家的内容形式和权力》。

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

前两部分“论人”和“论国家”是根据《法律要旨》的两部分内容再行加工的;后两部分“论基督教国家”和“论黑暗王国”是根据《论公民》的后一部分扩充而写成的。

作者在《利维坦》的后两部分中着手对圣经进行了讨论,并且激烈地攻击教会向王权挑战的企图。

1649年,查理一世国王被送上了断头台,英国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英国政治形势的发展,为《利维坦》的写作提供了更为充实的材料。

比起霍布斯的前两本政治论著来说,《利维坦》的内容更为丰富,论证更为详尽,语气也更为激烈。

霍布斯作为政治思想家的名望主要来自于这部杰作。

查理一世被处死后,保王党人的事业看来毫无希望了。

因此,霍布斯在《利维坦》的第二部分《论国家》中,在坚持王权绝对的观点的同时又试图表明,当君主已无法再履行保护臣民安全的职责时,臣民就可以解除对他的任何义务,并转向服从于一个新的君主。

这个论点使流亡巴黎的宫廷大为愤怒。

他们断言,霍布斯这么做是为了讨好英国的新政权,以便为自己回国提供方便。

由于得罪了宫廷,再加上他的保护人梅桑纳已逝世,卡文迪什也已返回英国,霍布斯在巴黎日益感到孤独。

他对教会的激烈态度,不仅惹恼了英国大多数流亡者,同时也触怒了法国政府。

霍布斯愈发感到留在法国的危险。

1654年在新政权的庇护下,霍布斯在伦敦平静地从事他未完成的哲学体系的著述,多年思索的成果《论物体》终于完稿,第二年在伦敦出版。

这本书着重论述了逻辑学、数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霍布斯把《论物体》看成是他的体系的第一部分,认为该书中新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

在《论物体》中,霍布斯系统地阐明了自己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物体是唯一的存在,广延性是物体的根本特性,机械运动是物体的唯一运动形式。

《论物体》发表后,《论人》一书亦于1658年正式出版。

这本书只是不多的几章,谈到他的视觉理论和心理学的一些问题。

至此,霍布斯完成了他构想了三十多年的整个哲学体系。

此后,霍布斯作为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没有写出更重要的作品,主要是捍卫自己的学说。

霍布斯终身未婚。

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卡文迪什家族渡过的。

1679年冬卡文迪什家族迁居,霍布斯同行,经过这番颠簸,到家后就卧床不起了。

同年12月4日,将近九十二岁的老哲学家离开了人世,死后葬在附近教堂的简朴的墓地里,墓碑上刻着:“这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之墓。

”著作他于1651年所著的《利维坦》一书,为之后所有的西方政治哲学发展奠定根基。

霍布斯的思想对其后的约翰•洛克和让-雅克·卢梭有深刻影响,但同时,他的社会契约理论与绝对君主思想又有其独特性。

《利维坦》(Leviathan)一书写于英国内战进行之时。

此书分为三部份,霍布斯借此阐述了他对个人、社会、政府、法律和宗教等的理论,并重点论述了他关于社会基础与政府合法性的看法。

在第一部分中,霍布斯阐述了他的唯物论的哲学观,为后两部的展开做了理论准备。

第二部分为他的政府和法律论,也是他著作最为后人看重的部分。

第三部分主要是宗教论,否定了罗马教会的统治,认为国家有权干预教会。

重要著作∙1629. 翻译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650. The Elements of Law, Natural and Political, (法律的元素,自然和政治)写于1640年o Human Nature, or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Policie(人类的本性,或者Policie的基本元素)o De Corpore Politico(论证体)∙1651-8. Elementa philosophicao1642. De Cive(拉丁文)o1651. Philosophical Rudiments concerning Government and Society(De Cive的英文译本)o1655. De Corpore(拉丁文)o1656. De Corpore(英文翻译)o1658. De Homine(拉丁文)∙1651. 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 Online.∙1656. Questions concerning Liberty, Necessity and Chance∙1668. 利维坦的拉丁文翻译∙1675. 翻译荷马的奥德赛和伊利亚特为英文∙1681. 死后出版的Behemoth, or The Long Parliament(写于1668年)。

(一)霍布斯的哲学思想自然哲学1、论物体霍布斯指出,哲学研究的唯一对象就是物体,关于物体,他是这样定义的:“就是这个东西,由于它有广袤,我们一般称它为物体;由于它不依赖我们的思想,我们说它是一个自己存在的东西;……可以说为感觉所知觉,并且为理性所了解。

所以,物体的定义可以这样下: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袤。

霍布斯认为,物质是永恒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

世界统一于物质,除了物质实体以外,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任何非物质的实体。

他说:世界(我说的不止是地球,……而是说宇宙,即一切存在的东西的整体)是有形体,也即物体,具有不同种的度量,即长、宽、高,物体的每一部分,与物体一样,也具有同样多的度量。

霍布斯指出,物体的根本特性是广延,即占有空间;反之,没有广延,不占有空间的东西,就不是物体,就是不存在,或非存在。

他还指出,哲学排除关于天使以及一切被认为既非物体又非物体的特性的东西的学说。

霍布斯强调一切东西都是物质实体,根本否定非物质的精神实体的存在。

这样,他就从机械唯物论出发,得出了无神论的结论。

同时,霍布斯对笛卡尔的二元论进行了批判。

笛卡尔认为存在着物质与精神实体,二者互不相干,彼此独立。

霍布斯指出:不能想象没有思想者的思想。

因此,看来从事于思想的东西是具体的,因为一切活动的主体只能从具体的或物质的形态去了解,……我们不能把思想同思想的物质分开。

2、偶性(accidents)偶性是霍布斯提出来的另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

这一范畴是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借用来的,但他对偶性的理解又不同于亚里士多德。

他认为,偶性不是事物可有可无的性质,而是指事物的一切性质。

物体是主体,偶性则是物体的特性。

他对偶性作了如下的解释:一个偶性就是某个物体借以在我们心里造成它自身的概念的那种能力。

按照霍布斯的观点,偶性并非脱离开物体,在物体之外存在的东西,恰好相反,它存在于物体中,为物体自身所具有;它能作用于我们的心灵,造成观念或概念;我们认识物体,只有通过偶性才能达到,认识了偶性,也就认识了物体。

因此,也可以把偶性看作是人们了解物体的方式。

在霍布斯看来,按照偶性和物体的关系,可以把偶性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一切物体所固有的根本特性,如广延和形状。

这类特性既没有变化,也没有消灭,它同物体一样是永恒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