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钳工装配工艺守则

钳工装配工艺守则

钳工装配工艺守则
1 通用技术要求
1.1看懂装配图,弄清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校核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校核零件配套及标准件明细表。

1.2制造的所有零件及外购件,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

1.3对零件配合尺寸的部位应进行测量检查,带有公差的重要零件,装配前应仔细复检配合直径、圆角、凸台等,确认符合图纸要求后进行装配。

1.4对所装配零件的毛刺、飞边、油杂物必须清除干净,零件的配合及摩擦表面不允许有损伤和锈蚀。

如有擦伤和严重锈蚀,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情况下,经质检员同意,允许用砂布、油石、刮刀等予以修理。

1.5零件上的油孔必须清洁、畅通,润滑管路在装配前应清洗干净。

1.6打装零件时,必须在被打击面处垫上软质垫胎,以免击伤零件。

1.7各部件上所有的紧固件,均需紧固,应对称逐步拧紧,紧固螺帽时,要选用合适的扳手,严禁使用扁铲打击或用不合适的扳手代替。

1.8键及键槽装配前应清除毛刺、尖角、赃物等,倒圆角半径一般为R=0.5. 1.9平键需按过盈公差镶与轴的键槽内,其底部应接触良好。

与轮上的键槽配合过紧时,要修轮上键槽,不允许将键修为阶梯形。

1.10切向键和楔键装好后,其工作斜面应达到70%的接触率,外露长度要合适。

1.11花键配合表面不允许有擦伤,且装配后须移动自如,松紧均匀。

1.12圆柱销和圆锥销装配时,应使其与机件上的孔均匀接触,涂色检查实际接触面不应小于65%,装入后,销的两端伸出的长度应大致相等。

1.13产品铭牌字头要打印端正、字迹清晰、铆钉符合铆接要求。

2 滑动轴承的装配
2.2瓦衬的刮研:
用红丹粉着色检查轴瓦与瓦座、轴颈的接触情况,刮研至达到要求为止。

3 滚动轴承的装配
3.1装配前复检轴颈及轴肩圆角,复检轴承座的孔径,内腔清根槽等,均应符合图纸要求。

3.2轴承的清洗,可在柴油、汽油中进行,如包装完好,并在有效防锈期内的轴承可不清洗,而直接进行装配(但只适合于轴承脂润滑时),清洗后暂不装配的轴承应包盖严密,以防污物侵入。

3.3装配轴承如果用机油加热,油温不得超过100℃,带防尘盖或密封圈的轴承,不能采用温差法安装。

3.4压装滚动轴承时,应在轴或壳孔的配合表面涂一层润滑油脂,压装或打入时,只许在带有过盈的座环上施压,不应让滚珠(柱)传递承受压力。

3.5滚动轴承装配时严禁用锤直接敲打表面,应采用适当的软质垫胎,将力均匀地加在与工件配合的内外环上,轴承应紧贴轴肩、隔套和孔墙,不得有间隙,装配后的轴承应转动灵活轻快。

3.6装配可拆卸的轴承时,清洗后必须按套上的字头配合,不许混淆与颠倒。

3.7轴承装配后,其轴承滚道内应加入足够的洁净轴承润滑脂。

3.8平面推力轴承装配时要按图纸的要求位臵组装,不得装错。

止推轴承的松圈在装配时,要有径向间隙0.2~0.4,轴向间隙约在0.005~0.01之间。

3.9径向止推轴承其径向间隙调整,靠轴向移动轴承内外环来完成。

一般均采用压表法来进行调整,其轴向移动量C与径向间隙L的关系,按下式
L=C×tgβ (β-轴承内锥角之半)
3.10对于径向间隙不可调整的轴承—向心轴承,应在轴承压盖与轴承间留有一定间隙δ,实际应用中一般取δ=0.2~0.4。

4 链轮和链条的装配
4.1安装链条前,必须将链条和链轮清洗干净。

4.2链轮必须牢固地安装在轴上,不许有轴向窜动。

4.3链条与链轮工作时均应咬合,主动边必须拉紧,从动边应有初垂度f。

当传动装臵的倾斜角不大于20°时,f≈0.02a, 当倾斜角大于20°时,f≈(0.01~0.015)a,(a为两链轮的中心距).
4.4主动与从动两链轮的齿宽中心线应重合,其最大偏移应不大于0.002a。

4.5链条的联接若没有特别的末尾联接环时,可采用销子轻铆,并在末端面上打标记,以便拆卸。

5 热装
5.1零件的配合尺寸直径、凸台、圆角、到角等要复检无误,并认真清楚毛刺、碰伤、锈斑,方可进行加热。

5.2热装前要注意热装零件里边是否有挡圈、垫片等其他零件,有则事先装配好,热装带键的零件要事先将轴和孔的键槽修配好,并镶到轴上。

5.3零件可采用油箱加热、火焰加热。

5.4零件所需加热温度可以按下式计算:
T=(△1+△2)/dα+t
式中:T—零件所需的加热温度℃;△1—配合的最大过盈;
△2—为了热装方便,所增加的间隙(一般取配合直径的1/1000-1.5/1000)d—压装零件的孔径尺寸;α—线膨胀系数;t—室温(一般取20℃)
5.5零件的加热和保温时间与零件的壁厚、材质、加热方式有关。

一般按每厚1mm加热零件1分钟时间,每厚4mm须保温1分钟时间。

5.6加热零件热透取出后,必须用内卡钳或热装样板,测量孔的胀量,只有当内卡钳或样板通过时,才能进行热装。

5.7热装动作要快而准确,一次装到底,中途不得停留,如果发生故障,不许强迫装入,排除故障后重新加热,再热装。

5.8零件的加热温度不应大于该件淬火后的回火温度。

5.9装配在钢套中的铜套,不能采用热装。

6 减速箱(齿轮箱)的装配
6.1减速箱装配的基本要求
6.1.1保证正确的传动比,使传递的运动准确可靠,达到规定的运动精度。

6.1.2保证传动时工作平稳振动小,噪音也应符合图纸要求。

6.1.3保证齿侧接触良好。

6.1.4轴承处空负荷试验温升不得大于20℃,最高温升不得大于45℃,负荷试验温升不得大于40℃,最高温升不得大于65℃。

6.1.5根据产品用途不同,对以上要求应有所侧重,如精密分度传动的以运动精度及啮合侧隙为主;低速大功率传动偏重于接触斑点;高速大功率传动侧重于工作平稳,接触斑点和啮合侧隙
6.2齿轮制造精度的标准
6.2.1国际对齿轮和齿轮副的精度高低依次分为1~12级.1级最高,依次降低。

6.2.2齿轮副的侧隙要求,根据工作条件,用最大极限侧隙Jnmax与最小极限侧隙Jnmin来规定。

6.3齿轮图样标注实例:7-6-6、G、M、,GB10095-88,7为第一公差组精度等级,6分别为第二、三公差组等级,G为齿厚上偏差,M为齿厚下偏差。

6.4齿轮副的接触斑点,用检验接触斑点的方法,可综合反应齿轮制造误差,齿轮副的安装误差,可形象地反应和估计齿轮副工作状态下,载荷分配和分布情
7 减速箱的试车
7.1减速箱装配好后,必须进行跑合试车,检查各连接部位是否紧固可靠,检查齿轮啮合间隙,接触精度,噪声等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7.2试车场地、机器内部及其附近应无阻碍物。

各润滑部分应有足够的润滑油。

7.3试车前,应先用手转动或用点动方式启动,确认无阻碍后才能正式开车。

7.4试车电机的电源开关,要在试车负责人统一指挥下工作。

7.5试车中必须注意检查各机件的运转及发热情况,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车,检查修理完好后,再重新进行试验。

7.6试验时必须作出完善的记录。

7.7产品试车后应清洗干净。

8 产品的油漆
8.1产品油漆前,零件表面上的砂子、切屑、锈斑、油污、焊渣等必须除净,冒口、浇口、焊缝、毛刺等按表面质量要求铲平磨光,以保持表面平整光洁。

8.2产品的表面油漆,一般应在试运转合格后进行,对于一般不易油漆的内表面,应在装配前进行油漆。

8.3下道油漆的涂刷,需在前层油漆充分干透后进行,油漆两色交界处,界限必须明显,不得有不规则的互相交错现象。

8.4产品的外观油漆应涂得均匀、完全、颜色一致,不得有漏漆、错漆、流淋、皱纹等现象,不应涂漆的加工面、光螺母、螺栓外露的螺纹,均不准沾着油漆。

根据产品要求不同,涂漆分以下三级:1级—喷底漆,全部打腻子,喷两层漆。

2级—喷底漆,局部打腻子,喷两层漆。

3级—刷底漆,不打腻子,刷一层漆。

9 产品的包装
9.1产品经组装试车后,除了不能拆的外,其它均应拆开重新清洗、清理干净。

9.2要防锈的加工面,除锈后再用煤油或汽油清洗干净,然后再涂防锈漆。

9.3轴承、阀类、齿轮、滑动面、密封面等,涂工业凡士林。

9.4凡需拆卸包装的产品,为了方便用户安装时寻找,应打印对应标志。

9.5产品装箱后,其所带零部件应清点清楚,不得遗漏。

9.6产品所需的技术文件均应以塑料袋封好装入。

9.7包装箱标识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装箱毛重、箱外形尺寸(长×宽×高)、吊运部位、防雨、防震、不准倒臵等标号,字迹要清楚、整齐、雅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