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李白资料汇编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李白资料汇编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李白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同上)李词气飞扬,不若王之自在,然照乘之珠不以光芒杀直;王句格舒缓,不若李之自然,然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

(同上)李作固极自然,王亦和婉中混成,盖谢炉锤之迹。

王作固极自在,李亦飘翔中优雅,绝无叫噪之风。

固虽优劣。

然李词或太露王语或太流,亦不得叹其短。

(同上)少陵不堪工绝句,遍阅其集得二首:东逾辽水北滹沱,星象风云喜共和。

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颇与太白明皇幸蜀《歌》相类。

(同上)按:明皇幸蜀《歌》,是指李白《上皇西行南京歌》十首。

太白《长门怨》:天回北斗挂西楼, 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 别作深宫一段愁。

江宁《西宫曲》: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李则意盖语中,王则意在言外;然二诗各有至处,不可执泥一端,大概李写景入神,王言情造极;王宫诗乐府李不能为,李揽胜纪行王不能作。

(同上)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

右丞却入禅,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物人,纷纷开且落”。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不为声律之中有此妙诠!(同上)太白五言如《静夜思》、《玉阶怨》等,妙绝古今,然亦齐梁体格;他作视七言绝句神韵小减,缘句短逸气未舒耳。

右丞《临川》之作却是自出机杼,名言两忘色相俱泯。

于鳞论七言遗少伯,五言遗右丞,俱所未安。

(同上)“千山鸟飞绝”二十字,骨力豪上,句格天成,然律以《临川》诸作便觉太闹。

青莲“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浑雄之中多少优雅!(同上)唐五言绝,太白、右丞为最,崔国辅、孟浩然,储光义、王昌龄、裴迪、崔颢次之;中唐则刘长卿、韦应物、钱起、韩翃、皇甫冉、司空曙、李端、李益、张仲素、令狐楚、刘禹锡、柳宗元。

(同上)七言绝,太白,江宁为最,右丞、嘉州、舍人、常侍次之;中唐则随州、苏州、仲文、君平、君虞、梦得、文昌、绘之、清溪、广津、既有可观处。

(同上)杜之律,李之绝,皆天授神诣。

然杜以律为绝,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句,本七言律壮语,而以为绝句,则断锦裂绘类也。

李以绝为律,如“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等句,本五言绝妙境,而以为偉诗,则骈拇枝指类也。

(同上)杜《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门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殊有古意,然自是少陵绝句,与乐府无干。

惟“锦城丝管”首近太白。

(同上)供奉之癖宣城也,以明艳合也;工部之癖开府也,以沉实合也。

然李于谢未足青冰,杜于庾乃胜之倍蓰矣。

(同上孙编卷二)绘、何并称,旧矣,何摅写情素,冲淡处往往颜谢遗韻。

绘惟解作丽语,当时以亚仲言,后世以方太白,亦太过;然近体之合实绘兆端。

(同上)。

太白于子美甚殊,子美倦倦,自是爱才之故。

杜当时,高、岑、王、贾、李、郑等辈无不输心,又王季友、孟云卿皆汲引如弗及,而况李也?李杜之称当出身后,未必身前。

(同上卷三)偏精独诣,名家也;具範兼容,大家也。

然又当视其才具短长、格调高下、规模宏隘、阃域深浅。

有眾体兼善而不免为名家者,右丞、嘉州是也,有律微减而不失为大家者,少陵、太白也。

(同上卷四)清者,超凡绝俗之谓,非专于枯寂忧淡之谓也;婉者,深厚而隽永之谓,非一于软媚织靡之谓也。

子建、太白,人知其华藻而不知其神骨之清;枯寂忧淡,则曲江、浩然矣。

杜陵,人知其苍老而不知其意致之婉;软媚织靡,则六代、晚唐矣。

(同上)《十九首》后得其调者,古今曹子建而己。

《三百篇》后得其意者,古今杜子美而己。

元亮之高、太白之逸,自是词壇绝步,但入此二流不得。

(同上)古大家有齐名合德者,吾于文德一人曰庄周,于诗得一人曰李白。

(同上)古大家有齐民合德者,必欲究竟,当熟读二家全集,洞悉根源,徹见底里,然后虚心易气,各取所长,乃可定其优劣。

若偏重一隅,便非笃论,況以甲所独工形乙所不经意,何异寸木岑楼鉤金与羽哉?正如“朝辞白帝”乃太白绝句中之绝出者,而杨用修举杜歌行中常语以当之;然则《秋兴》八篇求之李集可盖得乎?他日又举薛涛绝句,谓太白亦当叩首,则杜在李下,李又在薛下矣。

甚矣,可笑也。

(同上)李、杜二家,其才本无优劣。

但工部体裁明密,有法可寻;青莲兴会标举,非学可至,又唐人特长近体,青莲缺焉。

故诗流习杜者众也。

”(同上)李杜皆布衣受知人主,李声价重生前,杜誉望隆身后。

宋以来评诗不下数十家,皆管蠡窥测,刊落靡芜,独存大雅者一人,高廷礼氏。

”然二者识俱有余,才业不足,故其自运不啻天壤。

(同上)《正声》于初唐不取王、杨四子,于盛唐特取李杜二公,于中唐不取韩柳元白,于晚唐不取用晦、义山;非凌驾千古胆,超越千古识不能。

(同上)薛君采云:王右丞、孟浩然、韦苏州诗读之有箫散之趣,在唐人可谓绝伦,太白五言律多类浩然,子美虽有气骨,不足贵也。

此论不为无谓,才质近者循之,亦足名家。

然是二乘人说法,于广大神通未曾透入。

(同上)子美以赋敌言雄、相如,诗亲子建,方驾屈家,同游陶谢。

而以庾信、鲍照、阴铿. 苏端、薛复拟太白,一何颠倒豪杰也!“饭颗山头”之句苦无事实,未为深讥;世徙以太白儇轻而少陵尤巧矣。

(同上)世以供奉、拾遗皆死于酒而皆死于水,皆非也。

太白晚依宗人李阳冰终于紫级宫;少陵将归襄郡终潭岳间。

采石固谬,耒阳亦未可凭。

(同上)独孤及云:沈宋既没,王右丞、崔司动复崛起开元、天宝间。

殊不及李、杜。

至元代微之而杜始尊,李虽稍厄亦因杜以重;至韩退之而光焰万丈矣!岂二子亦有待哉。

(同上)太白始见司马子微,遂有神游八极之赏;中偕吴筠箫傲剡中;贺知章倾倒白下,晚剧喜韦渠牟,要以代兴;四人皆道士也。

余常笑此老一生与黄冠有缘。

贺知章素贵,晚乞黄冠不过几余吴筠以为翰林丞旨;韦渠牟后相德宗,倾险拜节;独丞祯应聘不屈,一代高士也。

(同上)汉称苏李,唐称李杜,尚矣。

汉之李杜、唐之苏李亦人所共知。

博雅之士引证李杜凡数处,而有未尽者。

以唐一代言之,苏味道,李乔外,苏環、李乔并为宰相,苏颋、李又对掌丝纶,咸称苏李,是唐有三苏李也。

李白、杜甫外,杜审言、李乔结友前期,李商隐、杜牧齐名晚季,咸称李杜,是唐有三李杜也,又杜赠李衔有“李杜齐名真添窃”之句,衔亦当能诗耶。

(同上)子美又与庐象齐名,刘梦得云:“高明如卢杜”是也李白又与吴筠齐名,见唐史,虽疑非其伦,时亦矫矫者。

(同上)李经,字天英,锦州人,作诗极刻苦,喜出奇语,不袭前人,李纯甫见之曰:今世太白也。

(同上杂编卷六)王郁,字飞伯,大同人,文法柳宗元,歌诗俊逸效李白。

(同上)按:李经,王郁,金诗人。

周弘禴西塘王先生春煦轩集序(节录)读马迁之《史记》,则道往昔于闻睹;诵太白之诸诗,则生风云于几席。

而后世之论文者止马迁,论诗者止太白不复知有典谟风雅矣。

是文章之一变也。

顾马迁、太白之文章,岂苟作哉?融以神,运以意,贯以事,绘以章,定以格,承以调,乡以声,错以句,润以字……然马迁晓其文而于诗有不徹;太白晓于诗而于文有弗工,技之制也。

(《明文海》卷二百四十六)陶允宜《太白楼赋》万历元祀,岁在癸丑,会稽山人将再上于春官,乃与胡先生、何文学者同舟而北。

九月九日,迟:于济上,登太白之楼。

山人慨然而欢,先生、文学曰:“吾子之欢,何欢鲁也?”山人曰:“楼以太白名,何更鲁为?”二客曰:“吾闻登楼作赋,何赋之?”山人曰:“唯唯。

”惟重阳之佳节兮,想龙山之旧游。

酒舍舟而就陆兮,囊茱萸以消愁。

历三桥之屈曲兮,步太白之高楼。

披云日之蒙羽兮,掳天坏之上游。

奠疆域之徐兗兮,应列宿于奎妻,背渤懈之巨浸兮,面泰岱之崇丘,惟东岳之截臬兮,映帝阙而纷纠,麓蜿蜒而断续兮,水委蛇而迸流。

辟罔垄而而原陆兮,表任城之名州。

总与固之基制兮,羌特拔其无寿。

矧玆楼之鼎建兮,拥睥睨之上头。

超灵光之累赘兮,从岳云之飞浮。

对大庭之雄库兮,入玉虚之凄飕。

嗟往者之不作兮胡斯名之久留?于是,先生目余而问曰:“甚矣夫,鲁国之多才也,盖闻义皇书对自彼鱼台,轩辕兽陵,石像崔巍。

少昊宅其东畔,陶唐祠其西隗,汉皇受命而宣坦,秦皇颂德以珉碑,此帝皇之极盛,咸璀璨于常寻,次之则有伯禽疏封,僖公献首,郯子纪官,街侯徙国。

梁孝聂乔于栖霞,鲁共拓基于故壁。

此侯王之己事,亦照耀于方册。

其人则有展禽和惠,叔孙礼义,韦贤燕翼,疏广知几。

黄石方平,起仙灵而争奇;丙吉魏相,握鼎鼎而声蜚。

其豪侠则有陶朱别业,孟常遗署,射戟贾温侯之勇,斯虽奋季郈之距。

蒋生缘开径以养高,朱云因折栏而起誉。

彼千载之名流,盖宇内之人杰。

何影乡之悠悠,独李君之烈烈?”言未竟,文学起立,猎缨而前曰:“先生之旨谬矣!夫功业之于文章,果孰暂而孰久?矧富贵于一时,视吾身于何有?若帝王之余踪,与圣贤之陈迹,六音倏以无声,五采暗以无色。

独篇章之为用,彼云汉之昭回。

躁者遇之心悸,怒者览之颜开。

溯风雅于三百,迄汉季而中衰。

恣六朝之绮靡,逝颓波之莫迴。

迨武德于贞观,生气绝而复苏。

自匡山之崛起,挥远驾以长驱。

挟风霆之怪杰,召神物以凭扶。

灿笔端之蜀锦,吐颔下之丽珠,走一介之布衣,夺赤帜于中原。

搜大泽于云梦,鼓长流于荆樊。

懝东山之安石,号太华之青莲。

入江淮而荣兴,探齐鲁而流览。

系四明之狂客,主当代之玄言。

忽倾何其若素,缔分谊于诸昆。

当其登斯楼也,吞吐沧海,笑傲乾坤。

弄初阳于日观,拉真人于天门,挽长虹而为带,呼明月而可扪。

偕浮丘与安期,将税驾于昆仑,视高傲于大沫,罗几席之儿孙。

于是抚剑谈诗,对酒论文,词高白雪,气薄秋云。

策黎眉于绝境(黎眉见公诗)”拜尧祠于南滇,吊石人之长忌,览歌舞之缤纷。

咏半月之崇台,扬陶公之劳闻。

勒贝石于应事,记风俗之沄沄。

(以上皆公任城事)将翱翔于物表,岂龌蹉于人群?尔乃单骑入都,明皇召见,中夜披衣,诘朝赐宴。

踏花萼之危梯,醉芙蓉之别殿。

鼻鼾鼾其如雷,目闪闪而如电。

忽奉制于俄倾,驰词锋于百战。

泱江河其不停,粉綵其相绚丽。

力士为之更衣,太真为之捧砚。

天子神惊,宫人色变,分宝炬之华辉,归金銮之深院。

而时旧臣御马,大官进食,五侯执鞭,七贵捧胃,争赵侯其中涓,或十日而不面。

独贺监之深知。

尤故人之恋恋。

于是凫绎改观,东蒙生色,汶济洋洋,徂徕奕奕。

惟玆楼之宠光,迴千门其畴匹!悼古昔之尘埃,如滩中之余瘠。

子胡舍其长而兢其短,知其白也守其黑也?”先生怅然,目瞧面赤,欲发一词,噤未得出。

山人恐文学之矜而先生之屈也,徐而应曰:“子谓楼之名于白耶?抑知白之独名于楼也?夫景星之芒孰与夫日月之光。

世主之褒扬孰若夫夷夏之蒸尝?济固鲁国之域,而吾夫子之乡也。

阙里闷其困乏,曲阜峻其室堂,邾列其庙,齐宋卫其藩樯。

万古传其子弟,六经焕其文章。

故人其门者多至于三千,治其业者并振于汉唐。

猗谪仙之殊质,挺光岳之精英。

或取裁于狂狷,可庶几余中行。

使沉积于彦圣,绰左颜而右曾。

若子与之芳轨,将与之以争衡。

然而瞠乎后代,眇矣孤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