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

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


二、神奇瑰丽



李白的生平、思想及其创作,均可以一言蔽之,那便是一 个“奇”字。 前人评李白,无论抑扬,均好用一个“奇”字。 如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是时山东 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 白居易《与元九书》:“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 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笔端降太白,才大语终奇。” 唐代孟棨《本事诗》记:“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 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 《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号为谪仙。” 贺知章所谓“谪仙”,虽不言奇,而奇亦自在其中矣。
三、飘逸洒脱

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最具有飘逸潇洒的艺术风格。 如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梁园吟》等作品, 以自身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 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完全打破诗歌创 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 了任随性情之所至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 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 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 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 飘逸的诗歌风貌。
二、神奇瑰丽
值得指出的是,李白诗的这种结构表面上看来没 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 而实际上是天衣无缝 , 不露痕迹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 他的诗歌的结构不是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来安 排 , 而是以情感的发展为线索来安排。由于诗 人的感情激昂奔放 , 起伏变化 , 因而形成跳 跃的结构。如《将进酒》、《行路难》等都是 这样。
二、神奇瑰丽




李白诗歌的奇还表现在它那大起大落的结构上。 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接, 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昭 昧詹言》卷十二) 清代诗人赵翼评李白诗说:“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 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 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瓯北诗话》 卷一) 李白诗“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王世贞《艺苑卮言》 卷四),侧重于抒写豪迈的气概和激昂的情怀,所以很少 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作细致的描述。一旦感情兴发,就 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形成江河奔腾式的大起大落、大开 大阖的结构。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往往能将 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急速变化的感情,表现 得淋漓尽致。
一、雄壮豪放





当然,李白好“大言”,自然也就常用大胆夸张 的手法。 他写《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他写《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 轩辕台。” 他写饮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襄阳歌》)。 他写大风:“一风三日吹倒山”(〈横江词〉)。 这些极为大胆的夸张,往往能形成磅礴的气势, 给人以雄壮豪放的美感。
三、飘逸洒脱


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也内含飘逸潇洒的风神。他的爽朗 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反映到他的绝句里, 就是飘飘 欲仙、超尘脱俗、情韵隽永、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象,形 成了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如: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 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 在这些诗句里,我们基本上看不到世俗的污浊和混乱,看 不到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肮脏和庸俗,所能看到的只是 安闲的山,悠然的水,淡泊宁静的心情,感受到的是心随 物化、心与物冥的潇洒与安然。在空明、澄净、悠然的意 象里,渗透着诗人对世俗社会的否定和批判,更传达着诗 人个性的风流倜傥和浪漫洒脱。
李白个性飘逸不群,他蔑视礼法权贵,追求个性自由。他 的这种人格精神在对月亮的描写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折光反 映。 李白现存诗900余首,其诗作内容丰富,意象繁多。据前 人统计,在李白诗中,明月意象共出现76次,而提到月的 诗句不下400处。 在他的诗中,明月成了他的知心朋友:“花间一壶酒,独 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其一) 成了他旅游的伴侣:“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梦游天姥呤留别》) 成了他送信的使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雄壮豪放



正因为李白的诗常有一种雄壮之气,所以即使他的那些言 愁的诗句,也让人感到很豪壮。 李白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 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 日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 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 雪。”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 万古愁”。 我们只要将李白的愁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柳永的 “多情自古伤 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作一下对比, 我们就会感觉到李白的愁,愁得有力,愁得健康,愁得有 气派,它是一种豪情万丈的愁,愁中自有一股浩然之气。 这就更典型地表现出了李白诗歌雄壮的特点。
一、雄壮豪放


曹丕《典论· 论文》说:“文以气为主。”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说:“五言古、 选体及七言歌行,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 以俊逸高畅为贵。” 李白的诗歌确实带有一种雄壮之气。
一、雄壮豪放





在创作的过程中,诗人的感情往往如喷涌而出的洪流, 不可遏止地滔滔奔泻,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 例如《蜀道难》感情就特别强烈,写到激情处,甚至 当头棒喝蜀道上的行人:“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 人胡为乎来哉!”读起来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受。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感情也十分强烈,“俱 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种博大豪壮的 情怀,可以说正是李白诗歌的基调。 李白这种豪壮的诗句还有很多,如《江上吟》:“兴 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 汉水亦应西北流。”如《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 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梦游天姥吟留 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如《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 这些诗中,也都流贯着一种雄壮之气。
二、神奇瑰丽





李白也好写一些奇异的景物。 如《蜀道难》写蜀道,它不仅写了神话传说,想象奇特, 把人们带入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神 话世界和“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神奇想 象中;而且它把蜀道上的自然景物也写得非常奇异。 写山势高危,行路艰难,就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 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 援。” 《蜀道难》渲染青泥岭一带的阴森恐怖气氛,有这样的诗 句:“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 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可谓奇而又奇。
一、雄壮豪放



李白的诗歌往往给人一种雄壮豪放的美,这可能 与李白好大言有关。 李白在《上李邕》一诗中写道:“时人见我恒殊 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 可轻年少。” 这种“大言”,实际上就是夸大的话,也就是说 大话, 常常有意夸大数目,用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 如 “白发三千丈”(《秋浦歌》)、 “飞流直 下三千尺”(《望庐山瀑布》)等,这样就容易 给人一种豪壮的感觉。
二、神奇瑰丽




李白还好写一些奇幻的境界。 如《古风》第十九写他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西上莲花 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 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 鸿凌紫冥。” 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写梦游天姥山,却引出 了一个虎啸鸾鸣、仙人纷至的神奇境界:“熊咆龙吟殷岩 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 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 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 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种境界可谓奇之又奇。
李白研究讲义

第四章 李白诗歌 的风格特色

商丘师院文学院 王增文教授主讲
第四章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色

李白上承庄、骚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以个 人的艺术天才创造性地运用了浪漫主义艺 术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 统一。他的诗歌的风格有多维度的呈现, 但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平时谈及 李白的诗风大都比较笼统,这里谨对李白 雄奇飘逸的艺术风格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二、神奇瑰丽



例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其重点不是写离 情别绪,而是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思 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 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 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 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 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 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 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 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 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三、飘逸洒脱


李白还有一首《下江陵》的绝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多么壮丽的山川,多么畅快的归 途,多么飘逸潇洒、神采飞扬的诗句 啊!它将诗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 返回江陵时的那种轻快喜悦表达得是 多么俊雅飘逸啊!
三、飘逸洒脱




三、飘逸洒脱



李白是一个才情浪漫、飘逸不群的诗人, 杜甫 《饮中八仙歌》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 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是一种多么飘逸的风采呀! 他狂傲不羁、飘逸洒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 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这是何等的气魄 呀! 他可以潇洒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的程度,他整日幻想着那“驾鸿凌紫冥”的神仙 生活,以至于他的死也被后人传说成是“跳江捉 月”、“骑鲸升天”,死也死得潇洒飘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