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案(修)110412

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案(修)110412

粤电信息交流管理中心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0第二章工程概况 0第三章施工准备 (3)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 (5)第五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5)第六章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7)第七章质量控制措施 (11)第八章安全保证措施 (12)第九章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3)1粤电信息交流管理中心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依据1、《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2、GB5224-8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3、GB/T14370-2000《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9、国家、省、市及各部委颁发的其他施工规范和标准。

10、本工程施工图纸。

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主要情况粤电信息交流管理中心位于广州天河东2号粤电广场北侧,东面为民居住宅楼,北面为写字楼,西面为市政路;本工程为地下5层,地上32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总建筑面积54945m2,建筑高度为160m。

地下室基坑大致呈方形,南北向最大长度约70m,东西向最大宽度约61m,开挖深度约21m,最深位置为核心筒深度约23.3m。

基坑围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兼作地下室外墙的一部分。

目前基坑负一层地下室土方开挖到-6.5m,已基本完成开挖,据第三方基坑监测结果,基坑东侧及北侧出现较大累计位移,为此在地下连续墙东侧及北侧采用锚索加固。

预应力锚索工程的建设单位是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由广州市天启正业建筑设计事务所、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监理单位是广东创成监理有限公司,由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施工。

2.2、设计简介锚索设在东面及北面标高为-5.1m的地下连续墙上,东面的连续墙是LQ-16,17,18,19,20,21,22,23等八幅,北面的为LQ-29,30,31,32,33等五幅。

每幅均水平一排两索,锚索间距为3m,共26根。

锚索采用3×7φ5钢绞线,钢绞线强度标准值为1720MPa。

锚索由连续墙内侧,以与水平面夹角为35度穿过1m厚连续墙插入土中,钻孔直径为150mm,钻孔深度为27m。

锚索自由段Lf长度为6m,内锚段La长度为21m,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Nt为420kN,张拉应力YS为250kN。

锚索围檩采用2[28a槽钢围成组合钢梁通长设置,两槽钢间隙为60mm,间隙处每隔750mm焊接250×100×8(厚)缀板,梁内灌注C30细石混凝土,锚头板采用250×250×20(厚)钢板。

锚头套管采用φ60PVC 套管。

锚孔采用水灰比为0.5的纯水泥浆灌注。

2.3、工程地质情况根据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勘察报告显示,场地岩土层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冲积层淤泥质土(Q4a1)、残积层粉质粘土(Q4e1),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统大郎山组黄花岗粉砂岩、砾岩(K2d2)。

从上向下依次为:(一)、人工填土层(Q4ml),层序号为○1主要为杂填土,局部为素填土,棕红色、浅灰黄色、杂色等,松散为主,主要由碎石块、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及少量粘性土组成,局部见旧基础,碎石块、砖块直径大多为20~200mm,由近期堆填而成,欠压实,其物质组成和密实度不均匀。

本层各孔均有揭漏,分布于场区地表,厚度1.10~4.70m,平均2.13m。

(二)、冲积层(Q4a1),层序号为○2淤泥质土,层序号为○2。

层厚1.40m,层顶埋深2.50m,相应标高6.00m。

灰黑色,饱和,流塑,主要成分为粘粒,含有机质。

取土样1件,据试验结果:天然含水量w=52.4%,孔隙比e=l.395,液性指数IL=1.09,压缩系数av=0.92MPa-1,压缩模量Es=2.60MPa,为高压缩性土。

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1次,实测击数2击,校正击数1.9击。

综合推荐本层承载力特征值为50kPa。

(三)、残积层(Q4e1)1、可塑状粉质粘土,层序号为③1分布于整个场地。

层厚7.60~17.00m,平均11.90m。

层顶埋深1.10~4.70m,相应标高2.65~6.50m。

褐红色,湿,可塑,主要成分为粘粒、粉粒,为粉砂岩风化残积土。

取土样34件,据试验结果:天然含水量w=24.3~35.l%,平均30.5%,孔隙比e=0.657~1.035,平均0.859,液性指数IL=0.01~0.84,平均0.40,压缩系数av=0.29~0.76MPa-l,平均0.51MPa-l,压缩模量Es=2.54~5.87MPa,平均3.81MPa。

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93次,实测击数6~17击,校正击数5.2~15.2击,平均8.6击,标准差σ=2.28,变异系数δ=0.27,修正系数γS=0.95,标准值8.2击。

综合推荐本层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

2、硬塑状粉质粘土,层序号为③2分布于整个场地。

层厚1.00~9.10m,平均5.20m。

层顶埋深9.60~17.60m,相应标高-2.02~10.02m。

褐红色,稍湿,硬塑,主要成分为粘粒、粉粒,为粉砂岩风化残积土。

取土样9件,据试验结果:天然含水量w=20.0~34.2%,平均25.8%,孔隙比e=0.534~0.956,平均0.74,液性指数IL<0~0.65,平均0.24,压缩系数av=0.22~0.64MPa-l,平均0.45MPa-l,压缩模量Es=2.86~6.97MPa,平均4.26MPa,为中等压缩性土。

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35次,实测击数16~29击,校正击数11.2~21.7击,平均16.3击,标准差σ=2.88,变异系数δ=0.18,修正系数γS=0.95,标准值15.5击。

综合推荐本层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

(四)、白垩系下统大郎山组黄花岗粉砂岩、砾岩(K2d2),层序号为○41、全风化带,层序号为○41为全风化粉砂岩,分布于少数钻孔。

层厚0.70~4.70m,平均2.67m。

层顶埋深17.50~21.80m,相应标高-9.90~-14.12m。

褐红色,原岩结构可辨,岩芯呈坚硬土柱状。

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2次,实测击数31~33击,校正击数21.9~23.1击,平均22.5击。

综合推荐本层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Pa。

2、强风化带,层序号为○42分布于整个场地。

以强风化粉砂岩为主,少量为强风化砾岩。

层厚1.20~7.80m,平均3.40m。

层顶埋深13.80~26.50m.相应标高-6.11~-18.82m。

褐红色,原岩结构可辨,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局部夹有中风化岩碎块。

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3次,参与统计2次,实测击数53~67击,校正击数37.1~46.9击,平均42击。

该层夹有中风化岩透镜体,层厚0.70~1.00m,平均0.85m。

层顶埋深15.00~18.30m。

该层夹有微风化岩透镜体,层厚0.50~2.00m,平均1.25m。

层顶埋深15.70~16.00m。

综合推荐本层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

3、中风化带,层序号为○43主要为中风化粉砂岩,为中风化砾岩,分布于部分钻孔。

层厚0.50~2.90m,平均1.26m。

层顶埋深19.80~32.30m,相应标高-11.35~-24.62m。

褐红色,岩质较硬,裂隙较发育,岩芯呈块状、柱状。

依据地区经验,推荐本层承载力特征值为1500kPa。

4、微风化带,层序号为○44分布于整个场地。

岩性为微风化砾岩为主,部分为微风化粉砂岩,揭露层厚3.0~8.07m,层顶埋深17.20~32.90m,层顶高程-9.51~-25.22m。

微风化粉砂岩:暗红色,粉粒结构,层状构造,岩质坚硬,岩芯多呈柱状。

微风化砾岩:棕褐色,砾状结构、层状构造,岩质坚硬,砾径大小不等,砾径多为0.50~5cm,少量达8cm以上,岩芯多呈柱状,少量为块状。

该层夹有强风化粉砂岩,层厚2.30m,层顶埋深28.90m,该层夹有中风化。

取微风化粉砂岩样2组,测得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13.0~28.5MPa,平均19.3MPa,按完整岩体取值折减系数为0.20,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500kPa。

综合推荐本层微风化粉砂岩承载力特征值为3800kPa。

该层取微风化砾岩样9组,测得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9.8~33.7MPa,平均23.6MPa,单随统计标准值21.3MPa,按完整岩体取值折减系数为0.20,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260kPa。

综合推荐本层微风化砾岩承载力特征值为4000kPa。

第三章施工准备3.1、施工管理目标3.1.1工期目标为了保证本工程总进度计划按合同要求顺利按期完成,预应力锚索计划于2011年4月9日开工,于2011年4月30日完成,工期为22天。

具体开工时间由监理发出开工令为准。

3.1.2质量目标预应力锚索工程一次性验收达到合格标准。

3.1.3安全施工目标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建筑施工安全规范、规程、标准及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组织施工,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确保安全生产,避免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月轻伤频率控制在2‰以下;遵照省、市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有关规定组织施工,确保达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地合格标准,争创广州市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样板工地。

3.1.4文明施工目标严格执行《广州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实现施工现场有关设施封闭化、围栏标准化、场地硬地化、厨房厕所卫生化、宿舍和办公室规范化,达到广州市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地合格标准,争创广州市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样板工地。

3.1.5环境保护目标严格执行广州市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达到广州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管理规定中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

3.2、施工顺序及施工区域的划分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把作业场地划分为两个施工区域,东面的锚索为1区,北面的锚索为2区,采用2台钻机,按1区→2区顺序分区流水作业。

总体施工流程如下:施工准备→安装操作平台→测量放线→锚索施工(钻孔、冲洗、插筋、灌浆、养护、张拉、锁锚头)。

3.3、施工组织机构本工程严格按项目法组织施工,施工组织机构组成详见施工管理架构图。

施工组织管理架构图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为了保证本工程总进度计划按合同要求顺利按期完成,预应力锚索计划于2011年4月9日开工,于2011年4月30日完成,工期为22天。

具体开工时间由监理发出开工令为准。

详见预应力锚索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第五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根据施工工程量初步确定需要投入的机械设备、施工人员数量,按现场施工状况灵活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