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汇编——精校版

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汇编——精校版

文言文训练1(2010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

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

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

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

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

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二十以归吾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庶几:希望。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④闻其贤者也则悦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文言文训练2(2004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徐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

举进士,选桂州教授。

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勣从军。

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勣杖之,勣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

”使者怒,欲并劾勣,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勣恶亶为人,辞不答。

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

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

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帝谓勣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

”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

勣不肯与京联职,固辞。

迁翰林学士。

国史久不成,勣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

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

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帝然之,命勣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

勣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勣不少降节。

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勣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

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

”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

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

”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

”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勣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勣亦终不复用。

以疾卒,年七十九。

勣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勣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胜:能承受B.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沮:阻止D.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更:经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蔡京以官僚之旧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推讲而力行之耳连衡而斗诸侯C.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D.以疾卒,年七十九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勣刚直守正的一组是()①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②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③勣恶亶为人,辞不答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⑤勣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勣应命从军。

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人大多逃避。

徐勣同情他们,为使一千多个被捉来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勣一向关心百姓疾苦。

担任通州通判时,曾亲自监督修筑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

担任太平州知州时,又曾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徐勋认为原因在于史臣好恶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见难以一致,所以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

他的见解和主张得到皇帝肯定。

D.皇帝曾命令徐勋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劫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

后来在徐勣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每曲意事二人,勣不少降节。

(2)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3)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文言文训练3(2005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

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

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

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

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

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

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

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

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

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

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

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

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

”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

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

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

”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

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

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

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

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

”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

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

”自是罢。

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

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

”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

”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

判官遽辞去。

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

(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及觉,痛咎谢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①强饮客,客辞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C.①即自引满,②引壶觞以自酌D.①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②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2.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①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③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④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⑤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⑥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A.②③⑤B.①②④C.①④⑥D.③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阳城宽厚待人。

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备他。

B.德宗皇帝召阳城任右谏议大夫,人们认为他一定能拼死力谏,但阳城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于是和两个弟弟请来宾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C.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

阳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

D.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

判官拜见阳城说,我不过是奉命来给您请安的。

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2)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3)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文言文训练4(2006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

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

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

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

”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

”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