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6章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第6章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EPDM/氟橡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任何一相材料中加 入少量的另一相材 料都会引起粘度较 大的下降。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此现象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少量不相容的聚合物加入后,会明显改变 原熔体的超分子结构,如改变了链缠结程度,改 变了分子基团的大小及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从 而使熔体流动机构发生质的变化,粘度迅速下降, 用量继续增加,流动结构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粘 度变化减缓。 少量不相混溶的第二相聚合物在流动时易沉积在 管壁,使熔体与管壁之间产生滑移,故粘度下降。
应用毛细管流变仪在温度为240℃下考察了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
烯(LDPE/LLDPE)共混物熔体的挤出胀大比对流道壁面剪切应力的依赖性, 结果如图7~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LLDPE质量分数的增加,LDPE/ LLDPE共混体系熔体的B对剪切应力的敏感性减弱。
图7-10表明了在不 同的表现剪切速率 下LDPE/LLDPE共混 体系熔体的挤出胀 大比与LLDPE质量分 数之间的关系。当 质量分数小于50% 时,挤出胀大比(B) 随着质量分数的增 加而有所提高;然 后随之下降,而质 量分数等于50%处 达至最大值。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两相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可能因为组分比的多
寡而发生变化,也可能因共混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HDPE/PS共混体系: HDPE/PS=25/75:共混温度为200℃和220℃,PE为 连续相,PS为分散相。当温度升高到240℃,情况 颠倒。
HDPE/PS=50/50:不管什么温度,PE为连续相。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共混体系的流变形态学特征: 两项共混体系的分散状态主要有两种类型: ①海岛结构(一为连续相,一为分散相)。 何为分散相何为连续相,取决于两相的体积比、粘 性比、弹性比及界面张力,还取决于共混设备及共混 条件。 分散相的形状,尺寸,尺寸分布及相界面厚度主要 取决于两相的混溶性。一般,混溶性越好,分散相相 畴越小,分散均匀,两相界面模糊,表明两相之间的 结合力大。
两相聚合物共混体的粘性行为的另一特点: 在一相聚合物中小比例混入另一相聚合物就能使 粘度发生较大跌落,且往往共混物粘度比两相纯 组分的粘度都小。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PP/PDS(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呱啶醇酯共 聚物)
PP中只要混入小量的 PDS(含量小于1%) 体系粘度就迅速下降 而PDS用量超过1%后 粘度下降的趋势减缓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1.两相聚合物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共混原则
⑴极性相匹配原则(有助于混溶)
⑵表面张力相近原则(胶体化学原则,形成稳定界面层) ⑶溶度参数相近原则(热力学原则, 形成稳定混溶层) ⑷扩散能力相近原则(分子动力学原则,形成浓度变化较为 对称的界面扩散层)
⑸等粘性原则(流变学原则,易混合均匀)
45%处,粘 度极小值
80%处,粘 度极大值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粘度极小值相应于负偏差,一般是由于两相混合 不均匀,分散相粒度大,甚至形成严重相分离造 成的。
粘度极大值相应于正偏差,一般是由于两相混 溶性好,分散相粒度小,或者两相互锁造成的。
大分子间原本存有空隙(自由体积),若相溶性 好或混合效果好,这些空隙允许一定量的另一个 大分子渗入,使两相相互作用面积及缠结程度增 大,界面相互作用增强,故粘度升高。
HDPE/PS=75/25:白相与黑相互相交错,分不清 谁是连续相,谁是分散相。如上图所示。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对流变性影响
⑴互穿网络结构的共混体使粘度增大,弹性减小,
这与两相界面相互作用较强有关。
⑵海岛结构,一般共混体有使粘度减小,(粘度比 任一相粘度低),弹性增大的性质。共混物流动时, 分散相可能呈带形,珠形或纤维性使流变性复杂。 例:珠状颗粒在流动中会发生径向迁移,分散相向流 道中心集中,形成壳-芯结构.影响着共混物的粘度和
(3)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对聚合物熔体的表现粘度有影 响,而不同的聚合物表观粘度对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 敏感性可能不同。 共混物熔体在毛细管(或一般管道中)剪切流动时, 剪切应力在径向方向是线性变化的,管壁处剪切应力最 大而管中心处剪切应力为零。因此,剪切应力的径向变 化势必使两种聚合物熔体的粘度比受到影响,进而影响 共混物熔体的分散状态,导致对共混物熔体的表观粘度 产生明显的影响,也会使共混物熔体的粘度与组分聚合 物熔体粘度的关系复杂化。
一般说来,分子链刚性大,极性强,或含有较大侧基的材 料,链段体积大,粘流活化能较高,如PVC、PC、纤维素等。 与此相反,柔性较好的线型高分子材料粘流活化能较低。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不同类型的共混材料,共粘度随剪切速率和温度的变化规 律不同,图中可以看出,未硫化共混物的粘度随温度升高 而下降,表现出一般热塑性塑料的性质,而动态硫化试样 的粘温敏感性很小,表明此类材料有优良的热流动稳定性 没更多显示出类似橡胶弹性体的性质,因此加工时不宜采 用升温的办法来改善流动性。
E
粘流活化能
定义:粘流活化能为流动过程中,流动单元(即链段)用 于克服位垒,由原位置跃迁到附近“空穴”所需的最小能 量。 粘流活化能是描述材料粘-温依赖性的物理量。既反映着 材料流动的难易程度,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材料粘度变化的 温度敏感性。 由于高分子液体的流动单元是链段,因此粘流活化能的大 小与分子链结构有关,而与总分子量关系不大。
3.2 不相容共混物熔体的弹性 不相容共混体系熔体的弹性比相容共混体系复杂得多。 1)共混体系熔体的弹性与组成的关系 共混物熔体流动时的弹性效应随组成的不同而改变, 在某些组成时会出现弹性效应的极大值或极小值 。如 Fujiyama等用熔体流动速率(MFR)高(H)、中(M)、 低(L)的3种PP和3种PE(表7-3)搭配成不同类型的PP /HDPE共混体系,研究了恒定剪切速率和恒定剪切应力 条件下共混物熔体离模胀大比与组成的关系,结果分别 如图7-11(剪切速率=100/S)和图7-12(剪切应力=3 X104Pa)所示。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研究对象: 共混体系(合金) 橡胶并用; 塑料并用; 橡塑共混; 共混型热塑性体; 填充体系 简单的体积加填发展为功能性加填。
共混及复合体系熔体的流变特性与聚合物熔体的 情况相似,在一般剪切流动条件下,也属于假塑 性流体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粘流活化能 在温度远高于玻璃化温度和熔点时(T>Tg+100℃),高分 子熔体粘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可用Arrhenius方程很好地 描述:
0 T Ke RT
式中 0 (T ) 为温度T 时的零剪切粘度; K 为材料常数, K 0 (T ) R 为普适气体常数, mol-1或kcal· mol-1。 E 称粘流活化能,单位为J·
从流变学角度看,无论哪种体系都可以视为一种特 殊的悬浮液。 连续相为聚合物熔体 一种流变行为复杂的粘弹性液体。 分散相为悬浮子 可能是一种可变形粘弹性液体(共混)。 可能是一种刚性粒子(填充)。
这种非均相体系的流变行为不仅决定于两相材料本身的 结构和性能,两相组分的体积比、粘度比、弹性比,还取 决于分散相的形状、尺寸、尺寸分布、两相界面状况及加 工工艺。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3.共混物熔体在流动中的弹性行为 两相聚合物共混熔体在流动中的弹性行为可以用 以下参数来描述:
①可恢复弹性形变SR
②挤出胀大比B=d1/D
③毛细管出口压力降△Pexit
④第一法向应力差函数N1=σ11-σ12等
⑤剪切模量G
3.1 相容性共混物熔体的弹性
Han等通过对不同温度下柔性链均聚物、相容性 共混物和无序态的嵌段共聚物熔体弹性的研究发现: 流道壁面剪切应力对熔体弹性的影响与温度无关,但 剪切速率对熔体弹性的影响与温度有关。
事实上共混物的粘度有极大值和极小值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粘度变化极其复杂,往
往通过实际测量加以了解,
通常共混体粘度按照重量 配比的变化规律呈三种形 式。 ⑴在各种配比下,共混体粘
度均比Utracki直线值高,
称其粘度发生正偏差。 ⑵负偏差 ⑶正负偏差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HDPE/PS共混: 共混物的粘度随组分比的变化而变化。
挤出制品的外观及性能。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2.共混体系的粘性行为 2.1 粘度与聚合物组成的关系 Utraciki根据两相共混体简单混合,提出理想共混 体粘度的对数加和公式:
lgm w1 lg1 w2 lg2
相容聚合物的共混体系熔体粘度与组成呈线性关 系 如SAN/PCL体系:不同组成共混无的粘度介于SAN 和PCL之间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②两相均为连续相,形成交错性网状结构,或称两
相互锁(interlocked)。 此时两相互相贯穿,均连续性地充满全试样,互 相贯穿的程度取决于两相的混溶性。 一般混溶性越好,交联度越大,两相相互作用越
强,两相互锁结构的相畴越小。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2)弹性体增韧塑料熔体的弹性 常见的弹性体增韧塑料,如 HIPS、ABS等,挤出胀大比 (B)都比相应均聚物的小,且B值随橡胶含量的增加而 减小。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其一,HIPS、ABS中弹性体分散相是适度交联的,呈包容 了相当数量基体树脂的香肠状结构; 其二,弹性体与基体树脂间有化学键连接,有较强的相 互作用和较大的接触面积,这就使得弹性体分散相弹性 变形能力小,同时有相当多的能量要消耗于界面能,表 现出较高的动度和较小的弹性。 相间有化学键连接的嵌段共聚物,如SBS,其熔体的弹性 效应一般也比相应的均聚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