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农业气象指标研究报告

马铃薯农业气象指标研究报告

马铃薯农业气象指标研究报告
一、马铃薯的生长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
马铃薯(Potato),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

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

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甘肃定西市、宁夏固原市、西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四川现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鲜薯产量第一大省。

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

栽培马铃薯所获得的产品是地下所产生的块茎,块茎是由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

主要病害虫有环腐病、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黑胫病、二十八星瓢虫、蛴螬、蚜虫、马铃薯块茎蛾等。

二、收集整理马铃薯气象指标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并做出初步的马铃薯气象指标:
目前根据收集到参考文献,得到了初步的气象指标:
Ⅰ播种-出苗期
气温4℃以上即可萌发,这期的最适温度为12~18℃;需水量非常少;短日照可以抑制芽的伸长,避免长成瘦高弱苗。

Ⅱ出苗-分枝期
出苗到分枝期适宜气温为15~21℃,-2~-1℃就会受冻,低于
-4℃时植株就会死亡;水分条件对产量影响不大;短日照,强光和适当的高温,有利于长根、壮苗和提早结薯。

Ⅲ分枝-花序形成
分枝到花序形成期适宜气温为18~21℃,最低温度为7℃,最适温度为15~21℃,气温在-1.5℃时茎部受冻害,-3℃时茎叶全部冻死。

当日平均温度达到25~27℃时,生长就会受到影响;日平均温度达到29℃以上时,植株呼吸作用过盛,结薯延迟甚至匍匐茎伸出面变为地上茎。

长日照、强光;适当高温,有利于建立强大的光合系统及形成优质丰产的群体结构。

Ⅳ花序形成-开花期
花序形成-开花期适宜气温为18~22℃;需水量最多,盛花期茎叶的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短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光合产物向块茎输送,促使块茎高产、优质。

Ⅴ开花-可收期
开花-可收期适宜气温为15~19℃。

大于25℃块茎变小或畸形,29℃以上块茎停止发育,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从开花到茎叶停止生长,植株对水分需要量也很大。

而结薯后期则水分不宜太多。

短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光合产物向块茎输送,促使块茎高产、优质。

全生育期
适宜日平均气温17-21℃,有效积温1000-2500℃,多数品种为1500-2000℃,出苗需要积温260-300℃,早熟品种要求较低。

三、2018年下半年之后,对马铃薯各气象指标进行逐一论证,最终得出马铃薯的气象指标体系:
论证方式:一通过文献印证;二通过专家认证;三通过实验数据佐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