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大气
本章重点和难点:明确大气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掌握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规律。
了解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各个层次的主要特点。
1.1 大气的组成
1.1.1 干洁大气的组成主要成分(前四种成分排序);氧和臭氧的作用;二氧
化碳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1.1.2 水汽的作用
1.2 大气的铅直结构
大气铅直方向的分层依据;层次名称;各层温度的变化规律;对流层特点
第二章辐射
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辐射定律、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学会太阳高度角、可照时间、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光和有效辐射的计算方法
2.1 辐射的基本知识
2.1.1 辐射的基本概念辐射单位:;黑体和灰体
2.1.2 辐射的基本定律
普朗克定律的意义、基尔霍夫定律推论、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意义、计算;
维恩定律意义。
2.2 太阳辐射
2.2.1 太阳常数和太阳辐射光谱
2.2.2 太阳辐射在大气的减弱
2.2.2.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吸收辐射的物质;吸收的量很少(不是大气的主要热源)
2.2.2.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散射的概念;分子散射规律(能解释天空和海洋的颜色);粗粒散射规律2.2.3 太阳视运动
太阳高度角定义、计算(特别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2.2.4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2.4.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
大气质量数与透明系数的概念;
水平面与坡面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表达式;影响因素
散射辐射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总辐射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2.2.4.2 地面反射辐射
反射率的影响因素
2.3 地面和大气辐射
2.3.1 地面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谱、强度、作用
2.3.2 大气辐射
大气辐射波噗谱、长度、作用;温室效应概念
2.3.3 地面有效辐射、概念、影响因素
2.3.4 地面净辐射
地面净辐射的概念与表达式
2.4 辐射与农业
光合有效辐射的概念与表达式
可照时间定义、可照时间及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光照时间的概念;光照
时间和可照时间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第三章温度
本章重点和难点:深刻认识物质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土温和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温度与农业生物之间关系的基本理论,学会积温学说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3.1 大气温度
3.1.1 空气的绝热变化
定义、绝热变化是温度变化的原因,空气的绝热直减率(γ
d ,γ
m
的意义)
3.1.2 气温的时间变化
表示温度变化的特征量:平均温度、振幅(年、日较差)、相位的定义和意义气温日变化特征:影响日较差的因素(纬度)
气温年变化影响因素(纬度)
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原因——天气突变或冷暖空气活动
3.1.3 气温的垂直分布
表层铅直分布的方法(铅直梯度γ);贴底层气温铅直分布类型;逆温及其在农业上的意义
3.1.4 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3.2 土壤温度
3.2.1 物质的热特性
3.2.1.1 热容量:概念、意义、土壤热容量的影响因素(能解释土壤翻耕与
灌溉的效应)
3.2.1.2 热导率:概念、意义、土壤热导率的影响因素
3.2.1.3 热扩散率:概念、意义
3.3 土温的变化
土温的时间变化(两种规律);土温的铅直分布(四种型式)
3.4 温度与农业生物
积温:积温的概念,积温的计算,积温的应用(预报发预期)
第四章水分
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大气中各湿度特征量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各种凝结物和降水形成的原因,学会降水变率,干燥度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4.1 空气湿度
4.1.1 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
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的定义、表达式
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之间的飞、换算方法;
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条件;干湿球测湿法的计算
4.1.2 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的变化
水汽压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4.2 蒸发和蒸腾
水面蒸发:水面蒸发速率及影响因素;土壤水分蒸发方式
4.3 水汽凝结
4.3.1 水汽凝结条件
水汽达到过饱和的途径;凝结核的作用
4.3.2 凝结物:
霜和露形成的有利条件;雾的分类、成因;云的主要成因
4.4 降水
4.4.1 降水的形成:自然降水形成——凝结增长是两种有利条件
4.4.2 降水特征量与种类:降水量;降水强度
4.4.3 降水距平与降水变率:降水绝对变率、相对变率;降水变率意义
第五章气压和风
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气压的变化规律与气压场的表示方法、作用于大气中的力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深刻认识风与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季风及其他地方性环流形成的基本原因
5.1 气压
5.1.1 气压的概念
5.1.2 气压的垂直变化: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5.1.3 气压场及其表示方法:等压线的概念,海平面气压场的表示方法;等压面与等高线、
高空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气压场的基本形式
5.2 大气水平运动
5.2.1 风的概念
5.2.2 作用于空气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的产生原因表
达式及性质
5.2.3 大气层中的风
自由大气层中风与风压定律;地转风概念与计算摩擦层中的风与风压定律;
高、低气
压中的气流
5.3 大气环流
5.3.1 三圈环流:成因
5.3.2 行星风系和大气活动中心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于排列顺序
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
5.3.3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的成因,中国的季风环流的成因
5.3.4 地方性环流:海陆丰、山谷风、焚风的形成原因、焚风的计算
第六章天气及灾害性天气
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各种天气系统的概念,形成原因、特征和天气特点,深刻认识几种主要灾害天气的形成原因,天气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6.1 天气和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天气、天气系统概念
6.2 天气系统
6.2.1 气团:气团的概念;气团的分类和变性;我国境内各季的主要气团活动及其天气
6.2.2 锋:锋的概念;锋面的特征;锋的分类与锋面天气
6.3 气旋和反气旋
6.3.1 反气旋:反气旋的概念;气流与天气;太平洋高压(内部及四周的天气、成因);蒙古
高压
6.4 高空天气系统
6.4.1 高空槽脊:前后的划分、气流与天气
6.4.1切变线和低涡:概念、天气
6.5 灾害性天气
6.5.1 水分异常
干旱天气:中国各季节干旱出现的原因
连阴雨天气:中国东部雨带的成因与移动规律;梅雨的概念、形成原因、梅雨锋特点
6.5.2 温度异常
低温冷空气活动天气:冷空气活动过程、寒潮、冻害、冷害、霜冻的概念,霜冻的成因,分类
6.5.3 气流异常
台风雨热带风带的结构、水平分区
第七章气候和农业气候
本章重点和难点:深刻认识气候和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了解各气候带和气候型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掌握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的主要特点
7.1 气候的形成因素
7.1.1 辐射因素: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7.1.2 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中国下垫面气候的特点7.1.3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7.1.4 人类活动
7.2 气候带
概念,副热带、热带、暖温带位置;世界上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7.2.2 气候型: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山地气候与高原气候7.4 中国气候
7.4.1 中国气候特征
7.4.1.1 季风性显著:季风成因与气候特征;我国气候季风性在风、温度、降水上的反映7.4.1.2 大陆性强:大陆度概念,我国气候大陆性在温度、降水上的反映
7.4.3 节气与季节:24节气时间、意义;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温度指标)
7.5 农业气候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六大特点,利弊
7.6 农业小气候
小气候:小气候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