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景观生态学Chapter 6 景观格局分析
景观生态学Chapter 6 景观格局分析
4)数据类型选择
*数据选择的主要方式: 1) 目标导向型方式:据研究目标涉及的时空尺度 要求进行数据选择; 2) 对象导向型方式:据研究对象的时间与空间分 布特征进行数据选择; 3) 方法导向型方式:据方法对数据特性的要求进 行数据选择。
4)数据类型选择
*数据类型选择的核心问题:尺度效应
1) 数据特性的直接应用:不同传感器数据的对比分析; 2) 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实验:将尺度转换方法结合到遥 感数据应用中(分辨率转换); 3) 研究单元的确定:分辨率实验(窗口转换);
D:SPOT数据(5~15m分辨率)
E:QUICKBIRD(IKNOS)(2m分辨率)
2) 航空相片:一般为1~5m分辨率
4)数据类型选择
*遥感数据选择需要考虑的几个数据属性 1) 类型:遥感平台类型、数据表达类型 2) 范围:地表覆盖范围、目标客体涵盖范围 3) 分辨率水平:目标细节的表现水平 4) 时段:数据获取的时间、不同时段的分布情况
景观生态分类:实际就是从功能着眼,从结构着手,
对景观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
一、景观生态分类
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 综合性原则、主导因子原则、
实用性原则、等级性原则等
主要景观分类系统介绍:生态-土地分类、景观性质分
类、生态流的景观分类、人类影响强度的景观分类
案例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分类、毛乌素沙地景观
信息提取(解译)
景观分布图
景观格局分析
为何进行景观格局分析?
景观格局分析
可以数量化地分析景观要素的结构特征及其相
互间的空间分布关系;
在看似简单无序的斑块镶嵌景观上,发现潜在
的、有意义的规律性及其形成机制;
从而成为进一步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
怎样对景观格局进行分析?
ERDAS9.0 遥感软件:
四、功能性分类和结构性分类
结构性分类:是景观生态分类的主体部分,包括系统 单元个体的确定、类型划分和等级体系的建立,是以景 观生态系统的固有结构特征为主要依据。 景观生态系统特征可以分4个方面来考察:空间形态、 空间异质性组合、发生过程、生态功能。
五、实验与观察
通过实验与观察获得数据,用于解释景观现象中的
Chapter 6
景观格局分析
四川农业大学 ——土地资源管理系
主要内容:
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景观指数
空间统计学方法
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
景观格局分析中的误差问题
格局分析中的挑战性问题
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掌握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的含义及其意义, 了解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基本步骤;熟悉各特征指数
的计算方法及其生态意义;了解格局分析中误差的来
因果联系,使景观生态学研究走向严谨化,是目前该
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五、实验与观察
1) 自然格局观察→关注自然现象
2) 人文格局观察→关注人文现象 3) 景观综合实验→设立景观尺度的调查样地,获
取实验数据
4) 小尺度实验→利用一些小动物在理想条件下进 行实验
野外调查与观测
定位和对参考资料的研究
与国家基本比例尺 地形图保持一致 。
*景观生态研究数据获取的基本手段 1 样地调查
乔木调查
灌木调查
草本调查
2 样 线 调 查
3 区域定点普查
4 景观研究中经常使用的遥感数据类型
1) 卫星影像数据
A:AVHRR数据(1.1km分辨率) B:MSS数据(70m分辨率)
C:TM数据(30m分辨率),ETM(15m分辨率)
航片浏览、分析,初步图
例准备
初步影像解译和综合
野外调查与采样 最终景观图的绘制 评价
数字高程模型 (DEM) : 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 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
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
型。一般认为, DTM 是描述包括高程在内
DEM
的各种地貌因子。
数字正射影像图 (DEM) 是 数 字 化 航 空 像片,按国家基本比 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 剪裁生成的数字正射 影像数据集。它是同
景观数据获取和分析流程
GIS技术平台 (Mapgis、Erdas)
影像数据 数据图像处理 (波段选择、几何校正等) 叠加分析 辅助统计数据 (地形图、行政区划图等) 矢量扫描 数字化处理 基础数据处理 (坐标、分类等) 建立拓扑关系图 变化信息 GPS野外检验 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指数模型 动态模型
间分异和组织关联,揭示其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征,
1) 目的和特点:
在于综合反映景观的形态和发生两方面特征。一般 在单元确定中,以功能关联为基础;在类群归并中, 以空间形态作指标。
三、景观生态分类
2) 内容
对单元空间范围的界定和等级水平的确定,是景观 生态分类的主要部分。 在个体单元确定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发生特征及 其指标,对其层次单元进行类群归并,是景观生态分
i 1 j 1 m n
p
ij
m
n
ij
aij
1 1 ] [1 ] 100 A
pii为斑块ij用像元表面积测算的周长; aij为第ij用用像元 测算的面积;A为该景观的像元总数。
第二节 景观指数(类型水平)
形状指标 (周长与等面积的圆周长比) 内缘比例 (斑块周长与斑块面积比)
g ln p ik i g ik k 1 2 ln m
m
gik k 1 100
m
pi为类型i在整个景观中所占的比例;gik为类型i和k中邻近 的斑块数;m为该景观中所有景观类型的数目。
gi AI [ ] 100 max gii
gii为根据单一算法类型i相邻的斑块数聚集度指数反映景 观中不同斑块的非随机性或聚集程度。
第二节 景观指数(类型水平)
斑块结合度指数:反映该类型斑块的物理连通性,0≤
COHESION<100。
COHESION [
p
i 1 j 1
Max (a1a 2 an ) LPI (100 ) A
大于0,小 于等于100 景观的 总面积
各类型 景观
第二节 景观指数(类型水平)
面积周长分维度指数:1≤ PAFRC≤2,当PAFRC趋于1 时,斑块趋于方形;趋于2时,斑块的形状趋于卷绕。
PAFRAC 2 [ni (ln pij ln aij )] [ (ln pij ) ln aij )]
尺度对景观多样性的影响
景观多样性随尺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多样性指数越小, 其变化幅度就越大。
最佳尺度选择?
河北坝上土地利用变化(1987-1996)
1980
1988
尺度?
城镇用地 林地 果园 稻田 水域 湿地 灌草地
1994
裸地
第二节 景观指数(类型水平)
斑块面积
各类斑块数目
各类斑块所占比例
斑块的平均面积 斑块密度:用来测定 单位面积内某一类型的 斑块数
二、景观指数(类型水平)
斑块周长
边界密度:景观中斑块
边界总长度除以总面积
再乘以106转化成km2
形状指标 ( 周长与等面
积的圆周长比)
内缘比例 ( 斑块周长与
斑块面积比)
第二节 景观指数(类型水平)
最大斑块指数:景观中最大斑块的面积除以总面积 乘以100转化成百分比。
4)数据类型选择
*数据类型选择的核心问题:尺度效应
4) 分辨率水平选择不当,将导致数据冗余或对象 细节显示度不足; 5) 不同尺度的生态学现象的尺度转换规则,尚无 法建立; 6) 时空尺度的分辨率水平应与空间范围适宜性统 一。
5)景观尺度分析
尺度交换分析与尺度效应
尺度交换分析:是指小尺度上的景观经过尺度的筛选 重新组合而形成较大尺度上景观格局的过程; 尺度效应:是指随着尺度的增加而造成的景观格局的 简单化,景观多样性的减少等。
时具有地图几何精观真实等优点。
数字线划地图(DLG):是现有地形图要素的矢量数据 集,保存各要素间的空间关系和相关的属性信息,全面 地描述地表目标 。
数字栅格地图
(DRG) 是 现 有 纸 质
地形图经计算机处
理后得到的栅格数
据文件。在内容上、
几何精度和色彩上
第二节 景观指数(景观水平)
斑块总数
斑块密度 景观形状指数 面积周长分维度指数 聚集度指数
二、景观指数(景观水平)
景观蔓延度指数: 当一个单一类型占该景观
大部分比例时,该指数就大,反之亦然。
m m p i gik i 1 k 1 CONTAG 1
类型的划分。
Z.Naveh根据能量、物质和信息提出的景观系统分类
二、土地分类方法
科学的土地分类始于 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德、 苏、英、美等国都开展了比较广泛的土地和景观研究。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土地分类内容不断扩展,方法层 出不穷,现存的各种土地分类中,就其对土地内在属 性认识的差异,选择分类的指标和要素不同,大致可 以划分为发生法、景观法和景观生态法3种
二、土地分类方法
发生法:是着眼于土地的形成过程,以发生的关联 与相似性为依据进行分类; 景观法:是通过土地空间形态相似相异性的识别进 行土地分类的方法; 景观生态分类:是在景观法中叠加了发生法的优点, 旨在得到一种更为综合和实用的土地分类。
三、景观生态分类
通过分类系统的建立,全面反映一定区域景观的空 以此作为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管理的基础。
类的另一重要部分。
三、景观生态分类
三、景观生态分类
3) 分类体系与指标
选取
根据景观生态
分类的特征及指标
选取,分类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