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情景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一、课题名称:《小学英语课堂情景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二、课题的提出小学英语从三年级起开始设定。
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
因此,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如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一贯的注入式教学法,学生就会失去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兴趣。
而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其实践性的主要表现。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运用英语口语进行有效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从中加深理解、熟悉运用、牢固掌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情景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情景教学就成为我们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现状评述:我们认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是否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相吻合。
为了解能够促进小学生在英语课上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我们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对英语课的要求是:1、教师上课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愉快;2、讲课内容丰富真实;3、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同时我们也调查了学生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1、猜谜游戏;2、听听做做等TPR活动;3、竞赛评奖;4、角色扮演。
要使学生能够保持住对英语的浓厚兴趣,教师上课除了要积极开展活动并且有自己的独特教学魅力外,创设情景也显得分外重要。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
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感受英语(feel English)、说英语(speak English)、用英语进行思维(thinking English)、用英语的方式主导行为(behave in English)。
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仿佛置身其境。
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成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从整体上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即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话题和交际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把情景教学法等同于演示教学法,其实他们是有区别的。
应该指明的是,情景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
而演示教学法则只限于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或者教师简单地做示范实验,虽然也有直观的作用,但仅有实物直观的效果,只能导致学生冷冰冰的智力操作,而不能引起学生的火热之情,不能发挥情感的作用。
由此也可以看出“情景”是“情”与“景”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各种方式创设各种情景,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研究内容(1)小学英语课堂内外情景化语言学习环境构建的研究。
(2)情景化英语学习环境对小学生英语学习促进作用的研究。
(3)小学生情景化英语学习环境的构建对教师的要求的研究。
五、研究的原则1、趣味性原则“情景教学”的目的首先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投入到这门学科中去。
在课堂上有意识的适当添加一些趣味性游戏,学生必然会对此兴趣盎然,他们会积极主动加入到操练中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延长了学生的注意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2、情理统一性原则情景教学要体现一定的知识,概念和规律,能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起情绪,引发思考,这才能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3、实践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
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它的实践性。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可以创设出出游、购物等类似的在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平时多运用于生活。
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多媒体手段,以及课外的电视及广播里的英语方面的信息扩充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在学校里举行各类英语竞赛。
例如: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通过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环境的调查,了解、分析当前学习环境的不足。
2、实践法:有针对性的在课堂内外创设多种真实的或模拟的情景,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英语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在具体的任务环境中学英语、用英语,提高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3、文献法:资料文献的准备,相关信息的收集。
4、总结评论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七.课题研究的难点在我们国家,尤其我们所在的是小城市,缺少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即使老师、家长和学生深知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所在的生活、学习环境如此,也只能无能为力。
更有部分教师、家长、学生认为:我上初中还要学习英语,到时候再好好学也不迟。
所以,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在于:1、克服个别教师思想上的畏难、满不在乎情绪,从思想上认识到在小学阶段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2、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出较为真实的教学情景。
要做到这一点相当的不容易。
由于环境的限制,实行的是大班化的教学,所以想拥有真实的学习教学环境,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教师要克服教学中由于教学不全等等多方面的困难,尽量地创设出较为真实的学习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去那种填鸭子式的教学法,才能让学生学得有趣,愿学、乐学,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八、预期的目标和结果以及创新之处(1)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改革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探索优化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2)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将英语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策略,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开发智力,形成良好的性格,培养高尚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引导儿童表达对客观世界的美的感受及情感体验,贯彻落实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3)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革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课堂是英语学习的主阵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学“母语”的英语学习氛围——进行非常必要的“情景教学”。
我们想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热身环节、导入环节、新知呈现、操练环节以及知识的巩固环节都要有所创新。
九、课题研究任务分工欧爱军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实施方案设计,阶段性报告,结题研究报告,结题论文汇总等材料的撰写。
原静平课题组成员负责理论学习,整理各种相关的材料。
程银霞课题组成员协助撰写论文,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总结汇报成果。
十、研究的实施步骤:第一阶段:(2009年7月--2009年9月)1、阅读有关英语教学和情境教学的参考书籍和文章,分析其中的相关教育理论。
2、制定本课题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终的成果展示形式。
3、方案制定后,请其他英语老师帮助分析研究,最终完善方案。
第二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1、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设计新型的情景化教学模式。
2、把设计的实施方案,通过教学进行检验。
3、定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操作方式。
4、记录实施的过程和效果,邀请专家和教师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进行研讨。
5、及时总结实验工作,客观评价得失,并做相应的分析和调整。
第三阶段:(2010年1月—2010年5月)1、对课题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总结交流。
2、撰写课例,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为结题做准备。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2、精彩课例3、优秀论文、反思集4、经验总结材料十一、参考文献1、《外语教学技巧新论》2、《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3、《新课标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4、《小学英语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