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
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镇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水平,结合潍坊市教育局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为目的,全员参与、分层推进、分步实施、突出实效,促进全体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和课程整合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培训对象及内容
1、培训对象:全镇小学的学科教师。
2、培训内容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设计技术;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案例分析;
(三)基本技术技能培训(网络基础、信息搜索利用、多媒体操作、课件制作、网上交流工具等)。
三、培训目标
(一)通过集中培训,促使教师基本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技术、课堂多媒体操作、课件制作等信息化教学基本技术。
(二)通过日常研训,促进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课堂信息化教学基本技术应用技能等,并能熟练运用博客、QQ群、校园网站等网上教研方式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流。
(三)建立信息技术在课堂日常教学应用管理评价机制,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班班通。
)。
三、培训方式
培训分为学校集中培训和日常研训两种形式。
学校集中培训时间安排在2008年8月23日至8月26日。
上午集中培训,下午分散写学习体会及心得。
日常研训时间安排在新学期每周一个课时。
四、培训结果
(一)在集中培训期间,每名教师按要求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完成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基本技术技能培训测试达到合格水平。
开学两个月内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汇报课。
(二)日常教学工作期间,把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应用的普及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每周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典型课例的研讨交流培训活动,教师运用博客、QQ群、校园网站等网上教研方式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流形成习惯,研训成果及时发布到网站上共享。
(三)年底评选出各学段各学科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的教学能手、优质课、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先进学校,并择优报潍坊市参加相应项目评选。
五、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以校级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工作小组。
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工作作为提高教师基本功的有力抓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密部署。
认真制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全员培训方案,认真抓好实施工作。
2、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学校提前做好培训准备工作,为培训提供足够的计算机和各类资源。
精心准备培训内容,严把培训质量关,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3、加强考核,注重实效。
为了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制定明确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的考核检测制度。
工作小组强化过程管理和任务驱动,突出实践性和实效性。
培训结束进行学习效果质量检测,检测结果要载入本人业务档案,与工作绩效挂钩。
井沟镇田庄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
工作实施方案高密市井沟镇田庄小学
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