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旱育秧的优点及其关键技术

水稻旱育秧的优点及其关键技术

水稻旱育秧的优点及其关键技术
摘要总结了水稻旱育秧的优点,并介绍了其关键技术,包括苗床准备、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适期播种、苗期管理、适时预防病害、适时早栽等内容,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优点;关键技术
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幅员1 108 km2,现有耕地4.53万hm2,其中稻田1.67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6.7%。

境内十年九旱,旱灾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后,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加之近年来种子、肥料、农膜等农用物资价格不断上涨,农民迫切需要简单轻便、经济实用的农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2003年开始示范的水稻旱育秧新技术,示范面积为0.23 hm2,经实收测产,产稻谷9 264.0 kg/hm2,比传统水育秧增产655.5 kg/hm2,取得成功。

2004年在西充县4个乡镇集中示范30.6 hm2,8月召开推广现场会,以后该项技术迅速在西充县水稻生产上推广运用,面积逐年增加。

至2012年,全县水稻旱育秧推广面积已达到1.23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4%[1-2]。

经过连续多年多点调查,旱育秧比水育秧增产稻谷537.0~847.5 kg/hm2。

现将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探索的水稻旱育秧的优点及其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水稻旱育秧的优点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水稻旱育秧具有五大优点:一是播种早、出苗早,可提早栽秧,错开农忙季节。

二是省种、省地、省水、省膜、省肥、省工,减少生产成本,可实现育苗集约化,育秧专业化。

三是发根力强、秧苗素质好,苗子矮健、抗逆力强、成秧率高,栽后返青快、成熟早、产量高。

四是秧龄弹性大,可抛可栽可机插,根据需要,旱育抛秧栽培,秧苗入泥浅、缓苗期短、分蘖快,工效高、质量好。

五是随着科技进步,旱育秧技术日臻完善,减少了以前用醋或硫磺人为调酸的麻烦,育秧方式更加简便,可有效减轻农业生产劳动强度,推进专业化育秧进程,缓解农村外出打工劳动力紧张的矛盾。

由此可见,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在中稻种植区,特别是春旱发生频率较高地区大面积应用推广[3-4]。

2 关键技术
2.1 苗床准备
2.1.1 苗床选择。

一般选择避风向阳的地块,土壤肥沃、土层疏松深厚、排灌方便、杂草少、无畜禽践踏、便于管理、水位在30 cm以下的菜园地。

一般大田需净苗床:小苗(4.0叶龄以下)移栽的225~300 m2/hm2,中苗(4.0~5.5叶)移栽的300~375 m2/hm2,大苗(5.5叶龄以上)移栽的450~525 m2/hm2。

2.1.2 苗床培肥。

苗床培肥每年都要进行。

冬前培肥。

农历腊月间,将苗床地深翻15~20 cm,欠细后捡净杂草、石块等杂物,苗床地施粉状三元复合肥375 kg/hm2充分混入耕作层中,并浇腐熟人畜淡粪水37.5 t/hm2,不浆后再来回翻欠3次,均匀翻挖混入10~15 cm土层内培肥床土,注意不能施碳铵、草木灰等碱性肥料作底肥。

播前施肥,播种前10~15 d,苗床施入腐熟农家肥3~5 kg/m2、硫酸锌3~4 g/m2。

来回翻欠2~3次,将所施肥料与10~15 cm深的表土充分搅拌均匀,否则易产生肥害。

2.1.3 苗床制作。

在欠细整平及培肥苗床地上制作苗床,苗床四周走道做埂,埂宽40 cm,床高5~10 cm,厢面长10~12 m、宽1.3 m,苗床四周开好围沟,沟深30 cm以上,以保证排水良好。

2.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播种前备足所需谷种、壮秧剂、旱育保姆、旱育秧专用除草剂、薄膜、竹条。

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好、分蘖力强的杂交良种,一般按水田用种10.5 kg/hm2、壮秧剂15 kg/hm2、旱育保姆5.25 kg/hm2、专用除草剂150 g/hm2备用。

播种前在阳光下均匀摊晒至谷皮开始返白为止,以提高其生化理性,播种时先温水浸泡2~12 h。

苗床浇足底水后,将浸泡的谷种倒入细筛滤去水分,再装入干盆内用旱育保姆均匀拌种。

如谷皮有水就倒入旱育保姆,则谷粒易结团,不易形成单粒,而不利于均匀撒种。

待每粒谷种都均匀裹上旱育保姆后即可撒种。

2.3 适期播种
旱育秧比传统水育秧可提早7~15 d成秧,要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当气温稳定通过12 ℃以上适时播种,适宜时间在3月10—15日选晴天播种。

播种前苗床地要浇透底水,让厢面短时间有积水为宜,然后在厢面均匀撒上壮秧剂,混入1~2 cm土层中,集消毒、培肥、化控于一体,同时可防止立枯死苗,使出苗更均匀、整齐。

最后再灌1次水,使水分充分饱和,以保证谷种发芽和今后秧苗在苗床内生长所需水分。

均匀撒播,然后轻镇压,使种子三面入土,盖1 cm厚备好的细土,然后均匀喷雾旱育秧专用除草剂。

盖土一定要均匀,种子不能露出土外,但也不能盖土太厚,否则,秧苗细弱。

施药后将喷雾器清洗干净,以免2次施药时,残留除草剂影响其他农作物生长。

播后盖膜,先用1层超微膜平铺在厢面保湿,然后每隔50 cm插1根竹条,拱高为40 cm,拱盖地膜保温,这样双膜覆盖可使种子出苗快而整齐。

(下转第47页)
(上接第44页)
2.4 苗期管理
2.4.1 适时揭膜。

一般在播种7~10 d后秧苗开始出针现青,到起丫雀口时,在晴天上午揭开苗床两头,拉出平盖微膜。

2.4.2 温度管理。

播种至齐苗应保温保湿,促进齐苗。

低于35 ℃一般不要揭膜,高于35 ℃,应揭开两头通风降温,以防烧芽,但在15:00—16:00后要及时盖上。

齐苗至1.5叶,应开始降温炼苗,晴天10:00—15:00揭开部分,保持膜内在25 ℃左右,15:00后要盖上。

1.5~2.5叶是控温炼苗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性立枯和青枯病的危险期,要经常揭膜通风,晴天可从9:00—16:00,使床土干燥;阴天可开口通风,膜内温度保持在25 ℃左右。

4月中旬气温稳定在12 ℃以上后,选晴天可揭去外层薄膜。

2.4.3 水肥管理。

播种至现针前,以保温、保湿为主。

现针后,严格控水,促进根系下扎。

2叶时控制土壤湿度,苗床应保持干燥,促进根系生长,只要秧苗不卷叶就可不浇水,选晴天揭开薄膜两头通风炼苗。

2.5叶时根据苗情需要补水补肥一并进行。

3叶时炼苗控高,追肥促分蘖,当土壤干燥发白时可适当补水。

4叶以后控制秧苗徒长,促进地下根系和地上部分蘖的生长。

补水总体原则是:观察早晨秧尖有无挂露珠,有则不用补水,即使床土返白也不用补水;秧尖无露水,则要揭去床膜,用淡粪水均匀轻灌秧苗。

一般在补肥时一同补水,在16:00用禾露600 g/hm2,尿素600 g/hm2对水150 kg均匀喷施,忌施狠心肥,施后补清水洗苗,防止肥害。

注意晴天中午水温与地面温度悬殊大,不能补水激苗。

在移栽的前1 d下午用淡粪水浇灌苗床,以利起苗。

2.5 适时预防病害
为预防立枯病害,在秧苗2叶1心时用敌克松800~1 000倍液喷雾。

在栽秧前2~7 d,可用20%三环唑750倍液喷洒苗床,做到带药移栽,以预防稻瘟病。

2.6 适时早栽
秧龄3叶1心时便可移栽。

秧龄一般在30 d左右。

4月中下旬气温稳定在15 ℃以上时,要抢栽中苗秧,并注意带泥浅栽,以促早生快发。

3 参考文献
[1] 白雪.水稻育秧与施肥管理的探讨[J].华章,2011(20):274.
[2] 马世萍.水稻早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实践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20.
[3] 吴永祥,丁艳峰.水稻旱育秧增产机理研究[J].耕作与栽培,1999(2):14-15,43.
[4] 周炜,张成平,任争,等.水稻旱育浅植与水育常规栽培对比效应试验[J].
南方农业,2007(1):79-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