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秧丰产栽培技术
摘要总结了水稻旱育秧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大田移栽、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割等内容,以期指导水稻大面积生产技术的推广。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丰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064-02
乐业镇地处云南省会泽县县城北部70 km,素称百里槽子,属农业大镇。
位于北纬26°41′15″,东经103°38′33″,境内最高海2 523 m,最低海拔1 600 m,镇政府驻地海拔1 840 m,年均温14 ℃,无霜期215 d。
根据乐业镇所处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采用旱育秧技术,与常规水稻育秧相比,达到了秧苗整齐、壮实、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综合抗性强的效果,通过采取配套栽培技术措施,能更好地发挥增产潜力,最终实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为当地水稻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培育壮秧
1.1 水稻肥床旱育秧
1.1.1 苗床地制作。
选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疏松透气、地势平坦、水源方便的菜地或水浇地作苗床,一般需要450 m2/hm2左右。
苗床地培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年都要进行。
每年冬季前,用优质农家肥10 kg/m2、普钙250 g/m2均匀施入苗床,
播种前10 d再施入普钙100 g/m2、尿素30~50 g/m2或三元复合肥50 g/m2(10∶10∶10)、硫酸钾20~30 g/m2。
未进行冬前培肥的,则播种前10~15 d内苗床施入腐熟优质农家肥10
kg/m2、普钙300 g/m2、硫酸钾30 g/m2进行湿润临培。
播种前2 d,开好四面排水沟,理出墒面,高埂低墒,一般墒宽1.5~1.6 m,墒高30~40 cm,埂高13 cm,墒面平整土细无杂物,结合理墒开沟准备少量细土,过筛后播种盖种用。
在苗床地浇透水的情况下,用70%敌克松2 g/m2对水1.2 kg均匀喷施于苗床上,播种盖土后用敌克松1 g/m2对水1 kg均匀喷施在盖土上,若有地下害虫,则用呋喃丹40 g/m2拌土撒施10 cm厚的土层中防治地下害虫。
若用壮秧剂,则用量以1.5 kg壮秧剂拌匀撒约20 m2的苗床为宜,反复耙下2 cm的苗床,整平地,浇透地水再播种[1]。
1.1.2 播种盖膜。
选用适宜乐业镇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良种,如滇优15号、滇粳优12号、楚粳26号等。
播种前3 d,用施保克1 500~3 000倍液浸种48 h,捞出后用清水洗干净晾干催芽至露白为宜。
播种的日期按移栽秧龄不超过60 d来确定,播种量按芽种70 g/m2,均匀撒播后轻轻镇压,使种子三面入土,盖1 cm厚的细土,盖严种子后,再盖0.5 cm厚的细粪(粪土比例为1∶1)保湿。
用60%丁草胺3 000 ml/hm2对水375 kg喷在细粪土上防除杂草。
用竹片或细竹棍制作高20 cm左右的平拱架,用打孔白膜或蓝膜覆盖,四周用泥土盖严实,以防大风吹起薄
膜。
1.1.3 苗期管理。
播种前已经进行透水浇灌,一般在出苗前不浇水,若保水力差的地块就必须浇水,保证出苗所需水分,出苗后叶片早晚无水珠或午间叶片打卷时,选择傍晚或上午喷浇水1次,以浇湿苗床上5 cm为宜。
小秧开始出苗,穿针见绿时,中午必须通风,以防煮根烧苗,一般用4~5 d时间炼苗,开始炼苗时,白天把薄膜的两头打开通风,晚上盖严,一般到2叶1心时揭膜。
揭膜时用敌克松1 g/m2对成10%的药液喷施,施后用清水洗苗,并按磷酸二氢钾2 g/m2进行叶面喷施。
旱育秧必须实行旱育旱管,水分过多,育出的秧苗移栽大田后的爆发力弱,则失去旱育秧的意义,水分过少,秧苗会卷曲枯萎,因此水分管理上应视土壤水分状况和秧苗状况来确定浇水的时间和次数。
按秧苗长势状况,合理施肥,秧苗长势弱,必须补施一定肥料,用尿素25 g/m2、普钙35 g/m2、敌克松1 g/m2对成10%水溶液喷施。
适时防治病虫鼠害,拔除杂草。
1.2 软塑盘育秧
采用561孔软塑盘,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地下水位30 cm 以下、肥沃偏酸性的菜地、水浇旱地和砂壤土作苗床,需苗床195 m2/hm2。
苗床整理和种子处理与旱育秧基本相同。
选择黏度适中无草籽的肥沃土壤过筛后,一部分与壮秧剂充分拌均匀留装盘底,一部分留作盖土用,一般1.5 kg壮秧剂拌土210 kg,装150盘。
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良种,如滇优15号、滇粳优12号、楚粳26号等。
严格控制播种量,以秧龄确定播期,秧龄控制在35~45 d为宜,用精量播种器30 kg,播900个软盘,移栽1 hm2大田。
将拌装秧剂的土在盘孔中装1/3深度,然后用精量播种器进行播种,对漏孔进行人工补播,以减少空穴率,然后再用未拌壮秧剂的营养土盖种至盘面。
要求干摆盘,将播好的软盘直摆4盘,或横摆2盘在整好的苗床上,盘底周围用细土垫实,盘面覆盖薄土,盖严盘空间空隙。
用大水快灌快撤湿坠底,并用压板压塑盘表面。
使盘底与苗床充分接实。
化除、盖膜和苗期管理与旱育秧基本相同[2]。
2 大田移栽
大田翻耕做到田平泥化,表层无杂物,整地时施农家肥22.5
t/hm2、磷肥600 kg/hm2、碳铵450~750kg/hm2或尿素225~300 kg/hm2一次性施入,具体用量应视田块肥力状况作适当调整。
移栽时秧龄为45~60 d,5叶时移栽最好。
旱育秧:在海拔冷凉稻区,采用(23+10)cm/7~10 cm规格双行条栽,栽单苗,若无分蘖可栽2苗,移栽深度不超过5 cm;软盘育秧,在海拔冷凉稻区采用(27+13)cm/7~10 cm,中海拔温凉稻区采用(27+13)cm/7~13 cm规格双行摆秧[3]。
3 水肥管理
移栽时,田水做到似有似无,栽后3 d灌水,水深不超过1.5
cm,在全天苗够期稍前,控制最高分蘖数,减少无效分蘖数,提高成穗率和大穗率,孕穗期灌水稍深,其余时间应采用浅水管理。
按照水稻生长规律适时追肥,掌握前促、中健、后保的原则:即分蘖肥在栽后7~10 d施尿素90~105 kg/hm2或碳酸氢铵330
kg/hm2,促早生快发。
追拔节肥要巧,叶色正常落黄,追施尿素75~120 kg/hm2,以提高成穗率,使穗大粒多,如始穗期用磷酸二氢钾3 kg/hm2对水600 kg喷洒,使籽粒饱满,做到前促不过旺,中健不疯长,后保不早衰。
施肥时视土壤肥瘦和品种增减追施肥数量,粳稻宜多施,籼稻宜少施,杂交稻宜多施,常规稻宜少施,矮秆宜多施,高秆宜少施。
4 病虫草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田间状况,适时防止病虫害。
在苗期分蘖盛期、抽穗期用硫环唑等农药对稻瘟病进行防治。
水稻打苞后,田块前一天发现有1株抽穗时,用井冈霉素375 g/hm2对水600 kg喷施防治稻曲病。
移栽5~10 d,用精草星或田草星375 g/hm2拌细土撒入田中除草。
5 适时收割
水稻收割的早晚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收割过早,尚未达到充分成熟,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收割过晚,在水稻收割过程中容易造成断枝落粒,并且碾米时碎米增多,在确定收割时间时,可从稻穗的外观看,主要有3个特征:谷粒全部变硬;穗轴上下干黄;
有2/3的枝梗已经干枯;达到该3个标准,说明谷粒已经充实饱满,植株已停止白谷粒运输水分达到完全成熟,应及时收割,精打细收,做到颗粒归仓,最终实现高产丰收[4]。
6 参考文献
[1] 王翔.抛秧种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4(1):
15-16.
[2] 蒋良才,赵玮.水稻软盘旱育抛秧的技术组装[j].安徽农业科学,2000(3):297-300.
[3] 黄义德,王子才.皖西大别山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9,27(1):20-21.
[4] 顾兴花,李耀立,刘福久,等.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