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PT-7-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计算实例

PPT-7-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计算实例

kf Ai 1 hi hoo Ao 1 1 1 hi hoo 1
t fi t f 0
所以,只要 o 1 就可以起到强化换热的效果。 由于β值常常远大于1,而使η0β的值总是远大于1,这就
使肋化侧的热阻显著减小,从而增大传热系数的值。
32
ln( d o d i ) 2 l
28
上面三式相加

l t fi t fo
do 1 1 1 ln hi d i 2 d i ho d o
对外侧面积而言得传热系数的定义式由下式表示:
k ko 1 do d d 1 o ln o hi di 2 di ho
10
1 构造和工作原理
翅片管热交换器可以仅由一根或若干根翅片管组成,如室内取 暖用翅片管散热器;也可再配以外壳、风机等组成空冷器型式 的热交换器。
11
主要换热元件是翅片管,由基管和翅片组成。
翅片管的类型和选择
对翅片管的要求:良好的传 热性能、耐温性能、耐热冲 击能力(如介质热负荷不稳 定)及耐腐蚀能力,易于清 除尘垢,压降较低。
13
常见的翅片管形式

14
翅片管因制造方法不同而使其在传热性能、机械性能等方面有一定的 差异。按制造方法分有整体翅片、焊接翅片、高频焊翅片和机械连接 翅片。
整体翅片:由铸造、机械加工或轧制而成,翅片与管子一体,无接触 热阻,强度高,但要求翅片与管子同种材料。如低压锅炉的省煤器就 是采用整体翅片。 焊接翅片:用钎焊或氩弧焊等工艺制造,可使用与管子不一样的材料。 由于它制造简单、经济且具有较好的传热和机械性能,故已广泛应用, 主要问题是焊接工艺的质量。 高频焊翅片:利用高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电感应,使管子表面与翅片 接触处产生高温而部分熔化,同通过加压翅片与管子连成一体而成。 这种连接方法无焊剂、焊料,制造简单,性能优良。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过程可视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对设 计结果应进行分析,发现不合理处要有一定的反复。
1
设计计算:首先输入设计参数,计
算有效传热温差、热负荷并初选总
传热系数,计算换热器结构参数, 然后分别对传热系数、管程阻力损
失及壳程阻力损失进行校核,最后
输出合理的换热器结构及相关参数。 具体步骤如右图:
1 传热量的计算
2 传热系数的计算
3 换热系数和压力损失的计算
23
24
大作业二
25
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传热过程: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壁面传到另一侧流体中去 的过程称传热过程。 传热过程分析求解的基本关 系为传热方程式
kAt f 1 t f 2
式中 K为传热系数(在容易与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想混淆时,称 总传热系数)。
定义翅化比:
Ao Ai
1 1 hi hoo
31
则传热系数 k f
1
工程上一般都以未加翅时的表面积为基准计算翅壁传热系数
Ai (t fi t f 0 ) 1 1 Ai 1 hi Ai Ai hoo Ao hi hoo Ao
15
机械连接翅片:有绕片式、镶片式、套片式及双金属轧片式
绕片式传热性能较差,主要是接触热阻的存在;
套片式传热性能较好,因为翅片紧套于管表面上后在加以表面 16 热镀锌;
单金属翅片管结构示意图(纵剖面)
17
双金属翅片管结构示意图(纵剖面)
18
双金属翅片管
19
复合翅片管 复合翅片管是由铝管和其它金属整体轧制而成。 无接触热阻,传热性能好,防腐蚀性能高,流动损失 小, 耐热震和机械震动,热膨胀性能好,且有可观的 扩展换热面。 用这种翅片管制成的换热器,效果领先于串片或绕片 等其它形式的散热器。
1
ht hc hr
27
通过圆管的传热
hi
内部对流:
hidi l (t f 1 t wi )
ho
1 lhi di
1 ho ldo
(twi two ) 圆柱面导热:Φ 1 do ln( ) 2 l d i
外部对流: hod ol (t wo t f 2 )
翅片按其在管子上排列方式,可分为纵向和横向(径向)翅片两 大类,其他类型都是这两大类的变形,例如大螺旋角翅片管接近 12 纵向,而螺纹管则接近横向。
是否需要加设翅片和应加在哪一侧以及翅片的型式和结构尺 寸应根据管内、外两侧流体的传热性能选择。通常宜将翅片 装在换热系数小的一侧;当两侧换热系数较接近时,以在内、 外两侧均加翅片,或外加翅片,内加麻花铁、螺旋体等扰动 元件。
4
一、传热模型分析 1)总传热系数:以内表面为准
5
2)管程传热系数:湿空气等低粘度流体在湍 流情况下的管程传热系数
6
二、压力降分析
仅考虑管程流体的压力损失,由3部分组成:
7
三、结构分析及参数优化
1)结构分析
由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确定传热面积: 换热器壳体直径有关系式:
2)参数优化
在固定壳程数后,余下的结构自有参数为管长L,管程数Np,每程管数N以 及管内径di。
8
大作业一
四、实际算例
9
第四节 翅片管热交换器
• 翅片管换热器是在管的表面加装翅片制成,翅 片与管表面的连接应紧密无间,否则连接处的 接触热阻很大,影响传热效果。常用的连接方 法有热套、镶钳、张力缠绕和焊接等方法。此 外,翅片管也可采用整体轧制、整体铸造或机 械加工等方法制造。 • 当两种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时,在传 热系数较小的一侧加翅片可以强化传热。
2
校核计算:首先输入运行条件及已
知参数,通过假定一侧出口温度,
计算另一出口温度,由4个进出口 温度的热平衡式和传热方程式分别
计算传热量,并进行对比直到满足
精度要求,最后输出换热器的运行 参数。具体步骤如右图:
3
实例1:水与湿空气热交换 管壳式换热器优化设计
•由于对管程出口湿空气的特殊 要求,要求在达到换热温度的 同时将压降控制在允许范围。 •在满足换热条件的情况下,要 求提高换热效率,缩小换热体 积。 • 所以设计时,需统筹换热效率 与压降损失两方面因素,实现 对换热器的优化。 •设计流程中可以忽略壳程流体 传热膜系数以及壳程压降对换 热器的影响。
从热阻的角度来看
do 1 1 1 1 ln k Ao hi Ai 2 l d i ho Ao
29
通过翅壁的传热
翅壁面积: Ao A1 A2 稳态下换热情况:
hi Ai (t f 1 t w1 )
Ai (t w1 t wo )
ho A1 (t wo t fo ) ho f A2 (t wo t fo ) ho o Ao (t wo t fo )
翅面总效率
o
( A1 f A2 ) Ao
30
A0 (t fi t f 0 ) 1 1 1 Ao Ao 1 hi Ai Ai hoo Ao hi Ai Ai hoo
t fi t f 0
以翅侧表面积为基准的翅壁传热系数 1 kf 1 Ao Ao 1 hi Ai Ai hoo
26
通过平壁的传热
单层 k
1 1 h1 h2 1 k 多层 n i 1 1 h1 i 1 i h2
说明: (1)由于平壁的两侧的面积是相等的,因此传热系数的数值 不论对哪一侧来说都是一样的。 (2) h1和h2的计算; (3)如果计及辐射时对流换热系数应该采用等效换热系数(总表面 传热系数)
单层翅片管的传热系数
33
34
复合翅片管的传热系数
35
36
翅片管中存在的接触热阻的测定和计算都比较困难。下表列出了国 产绕片式 翅片管接触热阻
热交换器管窄截面上质量流
37
前面给出的公式适用于空气流过翅片管被加热或冷却时。
(3.88)-----(3.99)
38
39
钢铝复合翅片管是由钢管和 铝管经复合后在轧制出翅片 的散热管。表面均经阳极化 处理,色泽美观大方,且能 有效的防止表面腐蚀 。
20
翅片管基本几何尺寸包括:基管外径和管壁厚;翅片高度和翅片 厚度;翅片距;翅化比(单位长度翅片管翅化表面积与光管外表 面之比);管长。
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2
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计算与阻力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