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课件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课件


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
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从教 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 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从青蛙的言行 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 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 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从肯定步非烟的角度立意:要有 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要敢于超 越前人等,超越,勇气,跨越, 突破,挑战权威,开拓)
从否定步非烟的角度
• 1、志远不必轻狂 • 2、谦虚做人 、谦逊为人 • 3、切忌浮躁 、浮躁之风不可取 • 5、摒弃狂妄 • 6、人贵有自知之明
例2、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 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 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 到,这是为什么呢?
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 井里捞鱼(原因) : 两条大鲤鱼 三条鲫鱼,几只米虾,空白(结果) 。通过 “这是为什么”的分析,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 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例3、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 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 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 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 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 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 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 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
立意:只管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
例4、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 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 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 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 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 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 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跑 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 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 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如要使一 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 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 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 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 充斥自己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小结 审题:对于材料,首先要整体把握。材料作文所提
供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写作者必须 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它是你文章的灵魂。简单的说材料 的主旨就是你要写的议论文的论点,你所写的记叙文的 中心思想。先根据材料中抓住关键词语,可以从肯定、 否定和辩证地看待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归纳出一个鲜明 的结论。若关键词语不明显,还可以通过因果、辨证关 系来推主旨,最后要联系现实。审题时还要把握材料中 作者的情感,是褒是贬。
从蜗牛角度:贪图安逸享乐必酿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 击的对手,越是不可掉以轻心。从萤火虫角度:某些短处, 有时恰是成功的利器。
例3、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 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 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
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 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 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 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 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 见解,何尝不是呢?!”
பைடு நூலகம்习
例5、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 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 开巢窝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 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 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 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 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 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 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 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 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 地的爱的方式。
立意: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 规律不可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2、依据下列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除诗歌外不限。不 少于800字。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 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 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 “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 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 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上面材料的主旨是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 命之歌。从鸟的传说方面可这样立意:①超脱出自身的痛苦, 生命之花才美丽;②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 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从材料中的议论部分可这样立意: ①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②以生命作为 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爱。
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 动力。
例3、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 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 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 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 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 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 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 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 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例1、试看这则材料《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 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为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 第(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 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译文: 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 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 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 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 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 “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 呢?”。)
立意: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 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 路上 ;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
例4、 最近,“金庸茶馆”网站上出现的一则新闻引起 了人们的关注。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 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 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 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 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 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批评 步非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认为她勇 气可嘉,狂妄得可爱。
◆审题立意之方法 1.抓关键句、关键词——善于抓
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 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 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审题立意之方法 1.因果分析法
例2、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
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 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 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 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 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 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 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 以澄清。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原因)没有从根本 上解决问题。
立意: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 治标不如治本;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 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例1、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 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 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 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 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 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 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 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 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