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手的形成机制
1.遗传决定模型:
父母全是右利手,其子女左利手的概率低,低于20%。
父母全是左利手,其子女左利手的概率有所增加,约为30%一40%。
父母只有一方是左利手,其子女的左利手概率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2.基因利手模型:
早期理论:都认为某个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着利手。
Annett提出的右移理论:一对等位基因也是一个显性,另一个隐性,分别由+,-表示,-/+,+/+产生RS+型基因,表现为右利手。
-/-产生RS一型基因,该基因与利手无关,产生左利手和右利手的概率随机。
由于把利手看成是连续变量,Annett认为随着“+”的增加,右利手的倾向逐渐增强,左利手的倾向逐渐减弱,呈现正态变化。
Mc Manus的对称双峰模型:用D,c表示一对等位基因,D是显性基因,与右利手有关,C是隐性基因,与左利手和右利手都无关,形成左、右利手的概率随机。
因此,DD基因型会产生右利手,CC基因型会有50%的概率会产生左利手,DC基因型则会有25%的机会产生左利手。
值得注意是,McManus等将利手看成是一种二元现象,没有中间状态,即不存在混合利手,要么左利手,要么右利手。
现代发现:指出具体的关联基因
2007年,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了控制利手的基因,开辟了基因利手研究的新篇章。
他们认为染色体2p12上的LRRTMl基因导致了左利手的出现。
该研究还发现带有LRRTMl基因的人更容易患精神分裂症。
3.优势半球模型
大脑半球负责对侧身体的感知与运动,所以右半球是优势半球的人一般是左利手,左半球是优势半球的人一般是右利手。
利手被视为语言功能优势半球的外部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利手是对运动功能的描述,所以优势半球与利手不存在绝对完全的对应。
【使用左右脑进行语言加工者在总人口及不同类型利手人群中的比例】
Tips:斯佩里左右脑分工理论
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因此荣获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正常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由胼胝体连接沟通。
来自外界的信息,经胼胝体传递,左、右两个半球的信息可在瞬间进行交流,人的每种活动都是两半球信息交换和综合的结果。
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
4.激素模型(略)
以神经疾病学家诺曼·贾许温德命名的贾许温德理论认为,出生前曾接触较高剂量的睾酮(一种男性荷尔蒙)也可能成为左利手。
这个理论认为在怀孕期间接触到的睾酮依剂量不同会造成大脑两半球发展的不平衡。
睾酮会抑制大脑左半球的成长,使右半球获得补偿性发展,因而右脑成为优势半球的机会增加。
由于大脑进行对侧支配,这使得右脑控制的左手容易成为利手。
5.心理、社会背景(略)
“反向频率一依赖选择模型”:右利手的高频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左利手的出现。
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左利手的形成是适应右利手的结果,称之为心理的左利手。
反向频率一依赖选择在运动中比较典型,尤其是交互式的对抗运动中,比如棒球、板球等。
左利手的优势(略)
1.大脑通过中枢神经传递信息到身体的左侧,比到身体的右侧要快15‰秒,因此推断左利
手有比常人更强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认识能力,加上人的右脑半球侧重于情感、直觉和艺术,在表象和视觉能力方面的功能比左半球更强,这也可能是为什么许多著名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棋手的是“左撇子”的一个原因。
2.一侧化的脑功能反映了半球的能力方面的专门化,而左利手者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他们脑
的一侧化程度要低于右利手者。
右利手者脑的两个半球在大小和形状上相差较大,而左利手者脑的两个半球则更相像。
此外,左利手者身体两侧生长得更为平衡,一侧视力的优势不那么明显,甚至双手的指纹和双脚的大小都更为对称。
左利手除了以使用左手以外,还频繁使用右手,这样就使大脑左右半球得到比较平衡的发展。
所以,一般来说,左撇子的大脑功能要比平常人略胜一筹。
例如,左利手在大脑损伤后具有更强的修复功能;左利手者或双手同利者比大多数右利手的人音调记忆能力更强。
3.左利手还具有运动优势。
不同项目所需的竞技能力因素有所不同, 同一项群的不同类别
项目也同样存在这种差异。
左利手的劣势(略)
1.左利手与焦虑性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明显相关。
我国1981年利手调查的数
字也说明了这一点:在1252例精神分裂症中左利率超过正常人的三倍至十多倍。
对抗精神抑郁、抗组胺药、镇静药易引起脑电图不同常人的改变。
他们在行动的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方面也不及右利手。
2.左利手学生的书写难度均高于右利手,左手书写须较右手书写更处于强制脊柱后凸的体
位,从而促进脊柱异常姿势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