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中国海权问题及其认识

形势与政策——中国海权问题及其认识

中国海权问题及认识
——以中日海权争端为例
摘要:近年,各国在国际潮流的推动下纷纷调整自己的海洋发展战略,竞相出台了各种有利于本国海洋权益的政策,试图在新一轮的国际海洋中抢占先机。

在如此背景下,中国海权争端不断,本文以中日东海争端为例分析当前海权争端的特点,重点探讨了海洋权益的切实维护之道,认为我国要重视主权宣示,加强双边谈判并且加快防空识别区的建设。

关键词:钓鱼岛;海权争端;海洋权益;陆海统筹
一、我国出现海权争端的背景
近年来,世界各沿海国家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的投入,调整海洋发展战略,采取各种措施,展开了“蓝色圈地运动”。

比如,加拿大出台了《海洋法》和国家海洋战略,韩国颁布了《韩国海洋21世纪》,越南制定了《2020年海洋战略》,美国出台了《21世纪海洋蓝图》并且建立了海洋工作小组,而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甚至以维护本国海洋权益为由主张把监控网覆盖至太平洋。

可以看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海洋权益指正必定是世界舞台上的一个“重头戏:。

在黄海、东海、南海三大海域中,我国存在双边或多边争议海域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主张面积的52%。

另外,再者三个海域汇总约有7400多公里的海上界限分别需要与八个海上邻国进行海洋划界。

如此多的海域划界争端以及200海里以外大陆架主张的新趋势必然对我国带来新的威胁,必将导致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海上争端增添新的内容,使问题更加趋于复杂化。

二、中日东海争端的由来
钓鱼岛是中国历史相承的国土,由中国古代先民最先发现、最先命名、最先管辖、最先载入国家正史和官方图籍,且最先被西洋诸国出版的地图所承认。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加快对外侵略扩张。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并改成冲绳岛。

此后不久,日本便密谋侵占钓鱼岛。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该条约使得日本对钓鱼岛的侵占合法化,引发了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争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日本无条件接收《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签订投降书
而宣告结束。

《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1971年,美日两国签署了“归还冲绳协定”,该协定除了规定日本恢复对冲绳的主权外,还将中国的钓鱼岛划入其主权范围。

美日两国无视中国主权的行为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

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日本侵占钓鱼岛的野心愈演愈烈。

现有“日本青年社”两次登岛设置灯塔,后又建立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所谓“神社”,并计划定期参拜;又有日本右翼团体在岛上竖牌绘旗,以显示钓鱼岛为日本所有。

2012年日本更是导演了“购岛”闹剧。

三、解决中日海洋争端中国需正视的事实
(一)钓鱼岛已从单方管控转变为双方各自管控。

日本自1971年从美国手中接过钓鱼岛所谓行政管辖权后,一直实际管控着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并多次登岛,动作不断。

中国针对日本单方面改变钓鱼岛现状的行为,根据1992年政府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等法律规定,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进行海空立体的维权巡航执法,向世界宣示了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主权,不容侵犯。

(二)日本安倍政权不会改弦更张,纠正“国有化”错误。

其原因有三:一是近年来,日本政坛很乱,政治右倾化趋势明显,民族主义势力增强。

安倍政权是日本右翼势力的代表着和政治右倾化的推动者;二是日本政治右倾,对华领土争端强硬,适应和有效配合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布局的需要。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根本目的是在亚太地区形成对华包围,遏制中国的快速发展,保住美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的主导权。

三是美国已改变过去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模糊政策,虽然依旧坚持钓鱼岛主权不持立场,但从国务卿到五角大楼官员都清楚表达钓鱼岛适合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之规定,明目张胆地为日本右翼政府对华强硬撑腰打气。

四是美国政府不仅在口头上支持日本,还在军事行动上不断地进行实战部署。

从2012年底至今,美国就将“F22”和“全球鹰”等先进的空军主战力量和其他海战力量部署到日本和关岛基地,并多次与日本进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

五是日本国内理性、正义的牵制力量在不断弱化。

首先是政党牵制力量与30年前相比,几乎不复存在。

其次,在日本有影响的理性的政治家大多没有站出来说话。

(三)中国政府在“钓鱼岛争端”上毫无退路可言。

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特别是日本半个多世纪时间里欺凌侵略中国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永远抹不去的痛。

日本这样一个没能彻底反省过去、清算历史罪孽的国家,今天又重新染指被害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不会答应。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是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国。

中国
国内民意基础坚实,任何领导人不会也不敢违背民意行事,在“钓鱼岛争端”上做出妥协退让。

四、从东海海权争端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措施
作为崛起中的大国,海权的维护对于中国来说尤为重要。

在海洋世纪,只有海洋安全得到有力的维护,中国才能确保300万平方公里海域不受挑战。

近几年,中国与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海洋主权争端严重威胁中国周边海洋安全,中国已到了必须逐步解决海洋问题的重要时刻。

为此,中国需要采取战略性海洋安全措施,制定和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及国家海洋安全战略。

我们应从东海的中日海权争端中吸取经验,立足现在、着眼长远,维护周边的海洋权益。

(一)实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途径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中国解决与周边国家领土争议的一项重要方针。

大量国家实践表明,领土主权争议和划界争端的解决,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岛屿主权争议的实质是如何实现公平的海洋划界,和对相关国家的利益分配。

从中日东海争端可以看出,日本表面上争执的是钓鱼岛的主权,实质上看中的确实钓鱼岛所能带来的海洋权利,因为钓鱼岛本身的价值远远低于周围海域的价值。

因此,在海权争端中,如果不解决海洋化解问题,而仅仅解决岛屿的主权归属,是很难化解争端的。

因而我们需要在外交谈判室最大程度地强调矛盾双方存在的共同利益,尽量避免利益冲突的发生。

(二)加强双边谈判
对于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是:在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和协商公平解决。

近年来,日本通过其在钓鱼岛采取的行动宣示其对钓鱼岛的主权。

两国缺少谈判导致国民之间怨念渐深,这显然是不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

因而,我们再海权争端中一定要加强谈判,积极寻求措施,而不是激进地宣示海权。

(三)法律手段
许多国家间的领土、领海争端问题是交由国际法院进行谈判解决的。

美国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熊玠先生力主通过国际法院告日本的不法侵占,而且主张欲告从速。

熊先生的观点是,无论就发现的时间与行使主权的角度看,中国队钓鱼岛所有权的主张依据均优于日本。

在海权争端中,我们应自信地拿出证据,证明我们对海洋主权的所有。

付诸法律手段,让我们的主权得到合法承认。

(四)建立防空识别区
防空识别区是一国基于空中防御的需要,在其领空以外划定的邻接其领空的特定空域。

迄今为止,美国、日本、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建立了这种防空识别区。

鉴于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特别是海上安全形势,建立我国的防空识别区已经是势在必行。

而我国最近在东海设立的防空识别区,为我军及早发现、识别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朱霞:《中日钓鱼岛争端和东海争端》
2、苏朝权:《中国海洋权益的现状与维护》
3、朱锡仁, 徐建飞:《中国海洋权益所面临的形势及应对措施》
4、王荣:《中国海洋权益及其战略研究》
5、郑贵斌:《中国海洋强国梦的历史机遇与战略创新》
6、温柳:《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国际法思考》
7、董永裁:《浅论钓鱼岛争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