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财务报表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财务报表的概念、目标及作用。
二是财务报表的组成。
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5)附注。
三是财务报表的分类。
四是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五是资产负债表的概念、作用、结构与内容以及编制方法。
六是利润表的概念、作用、格式与内容以及编制方法。
第一节财务报表概述一、财务报表的概念、目标及其作用(一)财务报表的概念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二)财务报表的目标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表使用者通常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三)财务报表的作用财务报表总括反映了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
企业正确、及时地编报财务报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通过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了解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据以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
同时,投资者还可据以评估企业管理层对受托资源的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
2.企业管理者通过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掌握本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据以考核和分析企业财务成本计划或预算的完成情况,总结和分析企业经营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
3.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各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各项财经法律制度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各种经济杠杆和政策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财务报表的组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规定,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四表一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会计报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现金流量情况)的报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
企业的净利润及其分配情况是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组成部分,相关信息已经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中反映,企业不需要再单独编制利润分配表。
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三、财务报表的分类四、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必须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关于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和相关规定,使财务报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有关各方的需要,实现财务报表编制的目的,充分发挥财务报表的作用。
(全面)首先,财务报表是根据日常的会计账簿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会计账簿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准确,直接关系到财务报表的质量。
因此,在编制财务报表前应当依法对会计账簿记录,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进行审核。
(合法)其次,财务报表的编制应当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关于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提供期限的规定。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各单位要依据自己运用的会计制度中关于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提供期限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四点)再次,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应当真实可靠、全面完整、编报及时、便于理解。
其基本要求如下:(一)真实可靠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指企业财务报表要真实地反映交易或事项的实际情况,不能人为扭曲。
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这是保证财务报表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全面完整财务报表的全面完整,指企业财务报表应当全面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完整地反映出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三)编报及时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有关财务报表提供期限的规定,及时编制、提供财务报表。
只有及时编制和报送的财务报表,才能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用的信息资料。
否则,即使财务报表的编制非常真实可靠、全面完整,但由于编报不及时,也可能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财务报表的及时性要求将变得日益重要。
(四)便于理解可理解性是指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可以为使用者所理解。
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是为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有关资料,为企业目前或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因此,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理解和利用。
五、财务报表编制前的准备工作(一)全面财产清查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报表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1.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应交税费等是否存在,与债务、债权单位的相应债务、债权金额是否一致。
2.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各项存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报废损失、积压物资等。
3.各项投资是否存在,投资收益是否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4.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
5.在建工程的实际发生额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
6.需要清查、核实的其他内容。
企业应核实财产物资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各项结算款项的拖欠情况及其原因、材料物资的实际储备情况、各项投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及其完好程度等。
企业清查、核实后,应当将清查、核实的结果及其处理办法向企业的董事会或者相应机构报告,并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企业还应当在年度中间根据具体情况,对各项财产物资的结算款项进行重点抽查、轮流清查或者定期清查。
(二)检查会计事项的处理结果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前,除应当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外,还应当完成下列工作:1.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2.按照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3.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4.对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5.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
企业编制年度和半年度财务报表时,经查实后的资产、负债有变动的,应当按照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标准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等)财务状况的报表。
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进行适当分类、汇总、排列后编制而成的。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主要财务报表之一,是所有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都必须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
(二)资产负债表的作用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内容(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资产负债表主要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
(二)资产负债表的内容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三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1.资产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部分。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是企业资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流动资产的主要项目有: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等。
非流动资产是流动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主要项目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等。
2.负债与资产项目相对应,资产负债表中负债项目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部分。
流动负债指企业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合计,流动负债的主要项目有: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他流动负债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非流动负债的主要项目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等。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净资产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项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我国资产负债表如表20-1所示。
表20-1资产负债表编制单位:年月日单位:元三、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本方法资产负债表分别按“年初余额”和“期末余额”设专栏,以便进行比较,借以考核编制报表日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指标与上年末相比的增减变动情况。
“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据的期末余额,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取得:(一)根据总账账户的余额直接填列资产负债表中的大部分项目,都可以根据相应的总账账户余额直接填列。
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工程物资”、“递延所得税资产”、“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预计负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项目应直接根据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例20-1】某企业2010年12月31日应付甲企业商业票据40 000元,应付乙企业商业票据20 000元,应付丙企业商业票据50 000元。
[答疑编号1625200201]『正确答案』则该企业201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票据”项目金额为:40 000+20 000+50 000=110 000(元)【例20-2】某企业2010年应付生产工人薪酬50 000元,应付车间管理人员薪酬15 000元,应付厂部管理人员薪酬35 000元。
[答疑编号1625200202]『正确答案』则该企业201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项目金额为:50 000+15 000+35 000=100 000(元)(二)根据总账账户的余额计算填列资产负债表中有些项目需要根据若干个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