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骨三科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
年3月本院接诊的40例肩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
验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对两组患
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44;P<0.05)。

结论:对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
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恢复身体机能正常,提高患者手术康复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475-02
在人体关节中,肩关节是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人们的生活质量与人体关节活动度的大小息息
相关。

由于当前人口老龄化严重,人体骨质疏松提前,还有外伤导致的骨折现象越来越多[1-2]。

人工关节作为一种人工器官,它可以挽救已经失去功能的关节,改善症状。

人工肩关节
置换术可以适用于肩关节肿瘤、创伤性关节炎、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等。

通过手术前后的功能
锻炼和康复指导,能有效帮助患者矫正关节畸形,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使患者生
活质量得到提高。

本院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诊的40例肩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40例肩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
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

对照组20例患者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5~66岁,平均42.3±5.9岁,5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5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肱骨头坏死,7例类风湿
性关节炎,患者均为单侧,左肩12例,右肩8例。

观察组20例患者中男10例,女10例,
年龄22~68岁,平均45.2±5.5岁,8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肱骨头坏死,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为单侧,左肩9例,右肩11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
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知悉且自愿
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术前对患者进行交叉配血、X线片、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

为患者做
好各种药物的过敏试验,并为患者做好皮肤准备。

医护人员为患者讲解手术期间的禁食时间。

对于肩关节损伤、关节炎等患者,在患者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按摩,若有剧烈疼痛可以给予
适当的止痛剂。

对于意外创伤的患者通常上臂及侧肩部肿胀,可以抬高患肢高于心脏的15°,必要时给予患者呋塞米、脱水剂等。

术后对患者进行贴胸固定时,注意保护尺神经以及桡神经,防止压迫患者关节后内侧部,损伤神经。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

①术前一般护理:使患者病房保持通风,并多照射阳光,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患者床头照明设施要方便使用,保持病床干净整洁。

手术前,医护人员为患者定做固定架,为患者试戴和调整。

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过程中
的注意事项、麻醉方式和配合方法。

手术后,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使患者保持舒
适感,告诉患者如何咳嗽的方法,避免伤害伤口。

指导患者床上排便时如何变换体位以及相
关注意事项,以免拉伤患者伤口,影响病情康复。

患者恢复正常后,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实施
康复训练,让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训练,以尽早康复,若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医护人员应让
患者家属了解清楚患者身体状况,以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

②心理护理:不少患者不了解肩关节置换手术,因此害怕手术失败造成身体残疾,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给自身及家属都带来
不小的心理负担。

在康复的同时,患者家属也应给予患者鼓励和关怀,加强沟通,肯定患者
的进步,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康复护理。

③体位护理:在患者肱骨头周围软组织还未恢复之前,关节尚未稳定,若患者肢体活动不当或
体位不正确容易导致肩关节脱位。

因此,患者肩关节置换手术后,在手术麻醉感还没有完全
消退之前,医护人员应帮患者将枕头拿掉,让患者脑袋偏向一边,身体保持仰卧的姿势,将
患者手术部位的肩关节上臂放在软枕头上。

待患者麻醉感消退后,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呈平卧
式姿势。

手术后6小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身体机能恢复正常,可以呈半卧位,严禁术侧
卧位。

患者站立时用三角巾悬挂固定,使其感到舒适,以缓解切口的疼痛感。

④功能训练:术后1~2天,对患者实施功能训练,以免肌肉萎缩,该时期的功能训练也被称之为被动功能
训练,患者在有保护措施的条件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训练过程中切勿操之过急,引发伤
口疼痛,主要包括皮贴剂、局部冷敷等方式镇痛。

术后4天~6周,指导患者做一些肩关节早
期活动训练,主要训练患者肩带肌肉,为保持患者关节的活动度,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一些适
量的牵伸训练。

术后12周,患者在筋肉牵伸训练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训练强度,例如进
行一些抗阻性类的力量训练,有利于增加三角肌前部肌肉的力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总有效率=(有效+显效)/20×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对比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的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

如下表1。

3 讨论
人工肩关节置换手术的主要目的是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清除病灶、
缓解患者疼痛。

人工肩关节置换手术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假体设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
式的选择,还取决于手术前后的的康复护理。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重在尊重患者、爱护患者、关心患者,使患者从生理到心理上达到最舒适的状态,增加精神和情感上的
服务感。

康复护理是医护人员运用恰当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关怀与患者进行互动,建立和谐
的医护关系,这不仅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使
医护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都得到提高,从而做到真正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医护人
员专业的业务能力、熟练的操作技巧以及人文关怀沟通技巧可以有效避免反复和粗糙的操作,提高护理品质。

本组研究通过对本院选取的40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对照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8例显效,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5例显效,总有效率80.0%。

对比显示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对人工肩关节置换
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恢复身体机能正常,提高患者手术康复有效率。

综上所述,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以患者为本的人性化康复护理理念,可以促进医患之间和谐相处,增强患者安全感和舒适度,帮助患者树立康复决心,提高患者治愈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接受和配合治疗,提高患者康复有效率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春鲜,兰玉凤,刘亮等.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手术护理配合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
程,2014,11(8):1049-1050.
[2]刘艳红,李军.人性化护理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
南,2013,12(19):730-731,7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