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和旅游策划之间是什么关系?误区一,只知规划,不识策划很多景区和城市建设,只知规划不识策划。
这是体制造成的原因。
规划进入了行政程序,而策划却还在门外徘徊,这是我们政府造成决策浪费的重大原因之一。
据世界银行估计,“七五”到“九五”期间,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的资金浪费损失大约在4000亿到5000亿元。
有理由相信,这其中大部分是策划缺位造成的!这些投资项目都有着包装精美的规划,没有规划这些项目一个都不可能上马。
但正因为有了规划,我们就自以为高忱无忧的大干快上,在貌似科学合理的规划的指导下,我们干了多少荒唐事!老板和政府部门为了开发旅游,只有先做规划才能报批立项,这是一个行政程序。
但是往往却被当成市场程序来走,规划做完,老板和官员们或是为了省钱,或是不知道策划的重要性,直接把规划当策划指导开发建设和市场营销,结果可想而知,投资决策失误又将成为替罪羊,所有投资决策失误几乎都可归结为“策划缺位失误”和“策划不到位失误”。
我们每着手一个城市和一个景区的策划和规划,我总会跟决策者谈一个观点:没有规划指导的建设是乱建,没有策划指导的规划是乱划。
“策划”顾名思义就是为“出谋划策”,“规划”顾名思义就是“按策划规定设计”,“建设”顾名思义就是“按规划设计建造”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策划策划,市场说话。
规划看官场说话,策划看市场说话,这就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我们策划的每个项目,前期几乎都做过规划,但是政府和老板拿到之后还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甚至很多基层官员跟我讲:“说实话,这些规划我来做可能比他们做得还好!”我们拿来一看,大部分规划就是一个材料收集本。
这就相当于把生菜买来、分类洗好,还没有加料烹饪,这些规划只起到一个买菜、洗菜的作用,炒菜还要靠策划来完成,最后才能将一道美食端上餐桌提供给消费者。
现在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全方位渗透,政府也开始重视策划和营销了,于是看政府脸色行事的一些规划单位也开始涉足策划,他们跟政府讲,我们的规划里也包含了策划,一笔费用包含了策划和规划,一举两得,包你实惠!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成语叫越俎代庖,酒店里买菜员能代替厨师的工作吗?厨师可以洗菜,但洗菜工不能下厨,这是常识。
规划根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千人一面,二是脱离市场。
很多规划做完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大部分产品项目要不就是创意平平,要不就是照搬照抄。
大部分规划是学院里的教师学生共同完成,对市场认识不深刻,其作品有文化内涵,但缺乏对广大消费者和人性的研究,缺乏营销实践经验,从而导致旅游项目缺乏市场竞争力。
说得严重点,策划和规划就是玩命!策划规划做得好,这个城市十几万人可以靠我们策划规划带来的效果吃饭;策划规划做不好,人家几个亿丢进去没有效果,这相当于害死的是几百条人命,所以策划人和规划师就是在“玩命”,玩得好就是救人,玩不好就是杀人!所以策划人和规划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玩得起、玩得转才能进来玩。
误区二,五个一,五步倒所谓五个一,就是拍一部电影、出一套图书、做一盘光碟、唱一首歌曲、搞一个节会。
这是很多城市政府发展旅游的“老五招”,我们政府的学习方式就是考察学习,创新方式就是复制拷贝,所以这一套“法宝”在政府部门很吃香,几乎只要是新官上任都会用。
市场营销的规律,是熟悉产生轻视,同样的东西搞多了,人们就麻木了,就不起作用了。
五十年代末大理、石林拍了两部电影,一部叫《五朵金花》,一部叫《阿诗玛》,把这两个旅游城市搞火了,于是全国城市开始挖掘自己的文化题材大搞电影营销,这一套路玩了半个世纪,直到今天还被我们官员奉为法宝,简直让人不可想象!一部电影带活一个城市,这个成功率有多高?建国六十年,全国不超过十个!这种低概率营销活动我们的领导却趋之若鹜,投资决策失误又将重复发生。
经过几十年的五个一打造,现在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了自己的一套图书、一盘光碟,并且热情万分地送给来参观的客人,谁不说俺家乡好!恨不得让人家拿回去就放到书架上,谁知道客人转身就丢了,光碟也不会真有人拿回去看,这两样东西最后的归宿地就是废品收购站。
实在是浪费啊!我们每做一个项目的策划,都会让甲方提供大量图书资料,但是项目完成都一定会寄回给甲方,因为留着没用,丢了可惜。
低碳社会了,建议我们少制造一些浪费,图书和光碟不是不可以做,建议少做几份,尽可能别送客人,在当地给人翻阅和播放一下就发挥最大作用了。
唱一首歌建议就别搞了,流传于世的艺术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我们一个行政命令就可以搞出来的!歌曲是有谱的,但靠一首歌带旺一个城市,这种想法相当离谱,更是超低概率的事件。
我们2010年策划宿迁骆马湖景区,借改名“马上湖”进行营销炒作,全国所有城市主流媒体纷纷报道,甚至全球媒体都参与传播,用当地领导的话讲“为宿迁和骆马湖的宣传节省了两个亿!”。
当地政府多年前也搞了一首歌叫《清清的骆马湖》,还专门请宋祖英来唱,有什么用?除了当地人,全国有几个人听过这首歌!“马上湖”三个字就让骆马湖轰动全国,何必浪费纳税人的钱。
旅游节活动,我一般还是会主张让政府来办,一是可以提升人气,二是可以练兵。
但是政府做事喜欢你学我、我学你,搞一轰而上,最后全国每年城市都有节会了,什么杨梅节、梨花节、荷花节……,几乎办到最后都会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并且为滋生了一大批迎合领导口味的节会操办者,从中大获其利,把本应用在策划、规划和营销上的经费挥霍一空,最后导致当地旅游项目失血而死。
我不反对赚政府的钱,但坚决反对无效的浪费和盲目的自娱自乐。
全国大部分节会的主要消费者就是当地四乡八镇的老百姓,这不是典型的自娱自乐是什么?云南陆良县就是典型的例子,当年政府为了炒作旅游,大举向银行借款办“沙雕节”,遍请世界沙雕高手参会,每年几百上千万的费用流入承办者的腰包。
整个城市的旅游根本没想到要做定位策划、产品策划和营销策划,以为一个节会就可以包打天下。
结果大家被头两年火爆的假象欺骗了,以为可以长盛不衰了,孰不知几年下来,游客越来越少,欠下数千万巨款,最后不得不把景区挂牌出售。
这就是违背市场规律、不懂整体品牌策划重要性的结果。
“五个一工程”对旅游发展来讲是辅助手段,决不是必要手段和关键手段。
必须紧紧整体策划来进行,否则单纯依靠五个一,很容易变成五步倒。
[{#NextPage#}误区三:旅游交易会,交易了任务拿推介会和旅游展销会来讲,要解决或能解决的也只是组团社和接团社的对接问题,所面对的主要都是业内人士或同行,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打个比喻,旅游企业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促销,要解决和能解决都只是在树下接桃子(组团社)和收桃子(接团社)的问题,种桃子和打桃子的事往往被忽略了。
就象一支没有空军配合、孤军深入的地面部队,只能促进旅游城市或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利,派发资料也非常有限,更不能左右游客的出游意向,也难以对卖方市场的客源结构产生大的影响,且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事倍功半。
而配合直接促销的电视、报纸等公众媒体的大力宣传,尤其是众多主流媒体在一段时间里的集中宣传和报道,使旅游目的地的特色资源在游客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好比种桃子或打桃子),则犹如一支配合作战、可以在重要客源地获取“制空权”而遍地开花的空军部队,直接左右游客的出游意向,对卖方市场的客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事半功倍。
现在参加旅游交易会,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一种任务而不是主动去参加,旅游交易会就是交易了大家身负的参会任务。
更多的旅游交易会开幕式就是闭幕式,最后发财的就是捡拉圾的。
有什么效果没有?有的是负面效果,叫做缺席审判。
而且你的企业越大,你的品牌越大,你的负面效果就越大。
例如,有一个全国性的旅游交易会,你昆明没有去,你丽江没有去,人家可能就会想,昆明和丽江是否有什么问题?这个交易会怎么没有来呢?这就是负面效果。
所以,我们的旅游交易会到底是谁在喝彩,到底达到了什么目的?误区四,境外的促销,促销了别人我们现在经常组织大批人员到境外去促销,到底有什么效果呢?开阔眼界是肯定的,是有作用的。
但是否达到了营销的目的呢?只有你知我知,最后总结报告知。
如果我们把这些钱集中起来做一个网站,通过网络营销,恐怕效果会更好一些。
有一个境外的旅游商对我们说,你们不远万里花上几十万上百万元,带上几十斤几百斤的资料来促销旅游,有什么效果没有?往往那沉重的资料,更多的人懒得带回去,或者一手拿一手就扔掉了,或者留在了酒店客房的垃圾桶里。
如果你把你的资料放在网上,把你的网址告诉我,不就行了吗?既省钱省力,又形象生动,而且丰富多彩,还随时可以更新。
当然,你们大老远跑过来,如果只为朋友见见面,喝杯酒,加深加深感情,这样的目的还是可以达到的。
只是喝这杯酒所付出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点。
此外,境外促销还有一些问题。
一是境外促销目标市场的盲目性。
我们的市场本来就是在美国,而你却跑到德国去了,市场本来在香港,而你跑到台湾去了。
国家旅游局的统计资料表明,日本、韩国、俄罗斯许多年以来一直是我国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大客源国。
显然,我们的对外营销首先要紧紧盯住以上几个国家的主要客源,只有把这些国家的工夫做足了,拥有了足够的份额,才可以依次去做其他周遍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市场。
以近年广州的客源变化情况看,往年的入境游客人排在前15位的主要是日、韩及欧美和东南亚国家。
韩国为我国的第二大客源国,在广州却排在第10位,俄国为我国第三大客源国,在广州却排在18位以后。
这说明除从广东入境的游客(多为过客)外,其他入境游客人极少来广州。
韩、俄游客中甚至许多人因宣传不到位而不知道中国有个广州(据汉城电视台记者反映)。
每年几十万韩国人来中国,到广州的不过几千人。
可见,在巩固老客源地的同时,韩、俄应是广州开辟新客源地和挖掘潜在客源市场、加强对外宣传推介的重中之重。
然而,前些年,广州却一直舍近求远、避重就轻,盯着欧美市场不放,而结果却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大规模的投入后,也难得有几个点的增幅。
后来在市领导的直接干预下,将境外营销的重点放到日、韩,仅韩国客人,当年同比增幅竟达40%,一跃成为广州的第五大客源国。
二是促销活动的盲目性,主要有如下表现:第一是把旅游促销当填空,哪里没去过就去哪里搞促销。
许多单位搞促销不是往目标市场跑,而是往决策者或工作人员人生经历的空白点跑,似乎发誓要走遍中国周游世界似的,反正多是政府行为,也不在意效果和回报。
第二是把旅游促销当旅游,哪里好玩去哪里搞促销。
旅游宣传促销本应往重要客源地跑,而我们许多单位却反其倒而行之,总往目的地跑,哪里好玩去哪里搞促销。
有的省市年年搞所谓“旅游万里行”,一次耗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一看其行程,多是旅游目的地——旗号是宣传促销、考察,实质是公费旅游。
第三是把旅游促销当福利待遇,谁没去过让谁去搞促销。
虽然旅游宣传促销并不像搞科学技术有非常强的专业性,但也是一门学问,总得有些专业知识,不是谁都可以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