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成因分析09(402)班葛佳摘要随着国际一体化的,传统的关税壁垒日益削减,绿色贸易壁垒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关卡。
西方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筑起绿色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从绿色壁垒产生的条件及特点出发,分析了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提出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目录引言: (3)正文: (3)一、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3)1、名义上的合理性 (3)2、形式的合法性 (3)3、保护内容的广泛性 (3)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4)5、较强的技术性 (4)二、绿色贸易壁垒成因分析 (4)1.未能充分认识到国际环境公约 (4)2、公众对我国环保工作的认识与评价 (4)3、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5)4、资源利用率低下 (5)5、环境标准不科学 (5)三、绿色贸易壁垒影响。
(6)(一) 改善环境,人类健康状况,提高各国环境管理监督水平 (6)(二) 迫使各出口企业,切实改善其经营状况,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6)(三)绿色贸易壁垒对外贸负面作用明显 (6)(四)绿色标志认证受阻 (7)四、对策建议 (7)(一)建立非关税壁垒预警体系 (7)(二)建立绿色壁垒保护体系 (8)(三)建立技术壁垒保护体系 (8)(四)完善我国环境法资源管理法 (8)(五)建立专门协调贸易与环境关系机构 (9)五、结论 (9)参考文献 (9)致谢(谢词): (10)引言:基于贸易与环境的相关性,就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并没有取得协调的发展,增长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环境污染;同时,绿色贸易壁垒正在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政府应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扶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企业,并建立外经贸和环保以及质检部门的协调机制,企业则采取实现绿色管理、组建绿色联盟、绕开绿色壁垒等实现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正文:一、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1、名义上的合理性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世界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之实。
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很自然地关注环境问题,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表现出了高度敏感性。
绿色贸易壁垒正是抓住了这一共同心理,使贸易保护在名义上和提法上有了合理性的巧妙性。
2、形式的合法性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属于非关税壁垒的范畴,但其不同之处在于绝大部分的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的,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则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和基础。
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通过有关国际组织及国际会议先后制定了许多多边国际环保协议、规则。
它们在形成国际环保习惯法以及在对国际贸易造成冲击和影响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金融市场投资者对美元资产安全性的信心下降3、保护内容的广泛性绿色壁垒保护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涉及到与资源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关的许多商品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
而且对那些需达到一定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亦产生巨大压力,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同时,由于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也很容易被某些发达国家用来对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随心所欲地加以刁难和抵制。
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如进口数量与配额等相比,绿色保护壁垒具有更多的隐蔽性。
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其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烦琐复杂,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
例如,1995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展实施“国际环境监察标准制度”,许多国家利用此标准限制和拒绝产品进口。
5、较强的技术性即对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过程的鉴定都包括较多的技术性成分。
二、绿色贸易壁垒成因分析1.未能充分认识到国际环境公约许多企业和有关部门很难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对贸易与生态环境问题的被动、防御性的基本认识与处理方法,未能充分认识到国际环境公约和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正而效应,但在其实施中也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这种状况势必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2、公众对我国环保工作的认识与评价公众对本地的环境污染成因的认识。
33%的人认为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是造成当地污染的原因,55%的人认为企业只注重自身发展是造成当地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原因,67%的人认为人们的环境意识差是造成当地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原因。
近1/3的人“不知道”政府的治理污染措施;1/3的人认为政府没有采取措施治理污染。
多数被调查者的环保概念较为模糊,34.8%的人对“治理污染措施”的认知还停留在环境卫生的层面上。
公众在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
公众普遍认为政府在环保方面应付更多的责任。
尽管人们也承认企业和个人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者,但仍认为保护环境主要是政府的责任。
在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团休在环保事业中作用的认识上,认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负最大责任的比例最高。
可见,“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责任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增强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自律和自觉行为。
在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认识上,公众更倾向于在当地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重于环境保护。
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够有明确的取向,43%的人表示“不知道”。
45%的人不同意“为了保护环境,宁可放慢经济发展速度”的观点,只有36%的人表示同意。
46%的人认为“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破坏环境”,31%的人不同意这一说法。
3、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多情况下是建立在粗放和高消耗基础之上,对环境和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我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在引进和利用外国投资方面,由于我国环境管理制度方面存在漏洞,对外资引进的环境影响缺乏充分考虑,少数外国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或逃避本国高额的环境治理费用,把在本国受到限制的产业转移到中国,这也在客观上对中国的环境状况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4、资源利用率低下一些地区在发展经济时,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只看到短期利益,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合理,加剧了资源短缺,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且,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造成我国人均资源短缺的局面,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此问题己成为制约我国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5、环境标准不科学虽然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是这些法律法规远未达到科学、完善的程度。
并且,由于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大量存在,恶性环境事故、破坏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
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是实施环境法律的措施之一。
但与国际标准相比,我国环境标准过于粗浅,在我国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不足一半,高新技术标准更是严重缺乏,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环境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三、绿色贸易壁垒影响。
(一) 改善环境,人类健康状况,提高各国环境管理监督水平绿色贸易壁垒的建立有利于引起各国对当下环境以及健康的重视程度,完善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生产状况,有效加强环境管理以及监督的水平,控制不安全不卫生产品在国际间的流通,在提高一国环境监控管理能力的同时,达到经济和环境健康的双赢效果。
(二) 迫使各出口企业,切实改善其经营状况,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绿色贸易壁垒的建立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利用廉价劳动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产品生产标准远远要落后于一些已经发展了多个世纪的发达国家,并且当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更加趋向于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自我保护意识大大增强。
再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建立,这一点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开始寻求另一种经济竞争模式,而不再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牺牲环境产生负外部效应为代价为价格低廉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绿色贸易壁垒使这些国家更加侧重于生产技术的更新,生产环境的绿色化,生产产品的卫生高标准制定化,不仅有利于友好型环境的建立,还有利于出口企业经营状况以及环境的大幅度改善,整体经营理念的革新,有目的地开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来开拓国外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且相应制定和推行以环保为核心的绿色发展战略,更加有利于长期的发展。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外贸负面作用明显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实施可待续发展战略,促进贸易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负面作用却是非常明显的,几乎波及到我国外贸出口的所有领域,每年造成的损失相当于每年出口总额的20%左右,价值高达几百亿元。
其作用机理有两种类型:一是市场准入限制,即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生态环境技术标准,使我国不少产品难以进入其市场参与公平竞争。
如在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方而,1994年以来,我国的牛肉猪肉几乎不能出口到美国,欧盟也自1996年开始完全禁止我国冻鸡肉进入欧盟市场。
尽管我国对欧盟区域化管理的法律要求采取了合作态度,划出畜牧业发展较好的上海市、我国和吉林省为重点地区,投入数亿元资金进行企业整改和体系建设,但两年后仍未能达到其要求。
这也充分反映了绿色壁垒的严厉本质。
(四)绿色标志认证受阻又如在医药出口方而出口到美国的药品必须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即依据《食品、药物、化妆品法》、《公共卫生服务法》、《营养标签和教育法》、《婴儿药法》、《茶叶进口法》、《婴儿食品法》等)的越来越严格的检查,而目前我国只有20多家厂家的单个品种能通过其检查。
二是竞争力的影响,即发达国家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及实施所谓的反补贴措施,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削弱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而,我国外贸企业为了获力。
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而,我国外贸企业为了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先进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而且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导致产品的成本大幅上升,从而失去价格优势。
四、对策建议基于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是一个大国,经济出口规模很大占世界总量的比例最高,极易对贸易伙伴国形成非常大的冲击和影响。
具体如何建立贸易壁垒体系如下:(一)建立非关税壁垒预警体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立非关税壁垒预警体系。
一方面政府要促使外经部门及国家质检监督部门收集各国(地区)关于出口、外国投资及其他与外经贸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信息,并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全面和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