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微博的调查报告

有关微博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今天,你微博了么?>>对大学生使用微博情况的调查一、调查背景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来春天,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

四大门户网站均开设微博。

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1、调查问题:1.请问你有微博吗?(包括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A.有(请继续第二题)B.没有(请回答第9题)2.你每天上微博花多少时间?A.半小时以内B.一小时左右C.超过3小时D.除了睡觉一整天在线3.你每天大概发多少帖子?A.1~2B.3~4C.5~10D.10条以上4.你的粉丝有多少?A.0B.50个以内C.100个左右D.200个以上5.你关注的人有多少?A.0B.50个以内C.100个左右D.200个以上6.你上微博通常做什么?A.自己发心情B.关注某人C.看看别人发的微博D.无聊看看7.经常用手机上微博吗?A.从不(回答第9题)B.不经常,偶尔(回答第9题)C.经常(回答第8题)D.每次都用手机上(回答第8题)8.为什么经常用手机上微博?A.方便B.喜欢用手机C.其他原因9.为什么不喜欢用手机上微博?A.对微博兴趣不大B.浪费流量C.上微博无聊D.其他原因2、调查对象:在校就读的大学生3、调查时间:2011年2月1日—2011年2月8日4、调查地点:附近的大学5、调查方法:对附近大学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二、材料总结及分析近些年是网络的微博年,《新周刊》甚至提出了“微革命”的概念。

小小的微博以微动力改变着你我和这个世界,从即时搜索到电子商务,从网络问政到品牌营销,微博在各领域无意间“扇动翅膀”的同时,它的未来该向何处去也引起人们的深思。

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随时随地、便捷、高效的即时传播,它“零时间”提供了一个满足个人碎片化倾诉与沟通的新空间,革新了网络媒体中博客、论坛、即时通讯工具的传播形态与传播速度。

微博用户通过手机登录访问的比例为39.0%,超过三成。

预计到2013年,手机网民数量将超越PC网民数量,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

这为微博在手机平台上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巨大市场。

而微博即时、自媒体的特性与手机的移动、及时等特点结合起来,将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跨平台的数据交流互动是未来信息传播的必然趋势,互联网和手机的结合是双方共赢的必然选择。

而微博的短小精悍也使得网络和手机的结合找到了最佳契合点,手机平台不仅能充分显示微博这种表达方式的功能与价值,也会大大提升微博的传播价值和影响力。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用户群体社交升级的需要,手机微博类产品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而随着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结合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手机微博类产品也会更好地满足用户群体日益增强的信息需求和良久性的互动交往。

目前,有88%的大学生使用过新浪微博,接近腾讯微博的2倍。

在新浪微博当前的用户中,超过一半(50.5%)的大学生每天都在使用新浪微博,粘性最高。

在满意度方面,新浪微博也明显强于其他产品。

一般大学生日均上微博的时间2.5小时,而且一般都是看别人发的微博,而自己的发帖数也日均5条左右,这说明大学生上微博跟上腾讯qq一样成为习惯了。

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处在这个信息全球化的时期,我们对微博还是比较熟悉的,我们生活中也缺少了不了它的存在,它是我们交流、娱乐的一部分,也有一些实用价值,但是我们也要谨慎的使用这个近年来新兴的网络工具。

微博的主要的优点及表现如下,首先微博的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没有博客那么高;随心所欲,让人们感觉到舒服。

第一时间享受资讯与自我参与,方便快捷,不需要长篇大论。

另外微博还有便捷性,背对脸,原创性,新闻发生地等诸多特点,而且微博不仅仅可以用在微博交流方面,还可以用在微博营销和聚焦关注的方面。

如人们利用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

每天的更新的内容就可以跟大家交流,或者有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就可以达到营销的目的,微博用户对微博上信息的信任度高,对微博上的商业信息、商业活动也都有较高的信任度,并且对关注的人或粉丝推荐的产品更是具有好感,微博具有较大的潜在营销价值。

但是微博营销处在初步阶段,需进一步开发。

微博的坏处及其原因如下,微博是一把双刃剑,带来诸多优点与好处的同时,免不了会带来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弊端。

我们需谨慎处理这个问题。

微博的坏处有使人沉迷于网络,影响自己的心情和正常的工作与学习,容易造成淡漠夫妻恋人间的真实人际感情,不利于家庭的团结与和睦,另外还能出现微麻醉和微沉迷等现象。

原因如下:微博帮我们避开了社会活动中的种种问题诸如人际关系、礼仪礼貌甚至是虚伪的客套等等,我们甘愿被这种更加适宜我们本性的方式麻醉,不仅避免了参与实践的种种繁琐,也很好地释放了我们的天性,我们喜欢这样的麻醉但是,微麻醉会让我们失去交往能力,退掉我们行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毕竟我们是生活在现实中的生物,失去这些能力将必定是有害无利的。

随着微博的大红大紫,这种麻醉作用只会愈演愈烈。

不少广告商盯紧了微博用户这一庞大的市场,开始有选择地利用关注度高的博主向其粉丝们宣传推销,相信不久以后,我们不仅能在微博上获取我们所想要知道的信息,一些庞杂的广告也会被我们被动地接受。

吃喝拉撒都被手中的微博掌握,我们这些博主才真是被“麻痹至死”。

电子技术在飞速发展,我们掌中的手机已经接近于无所不能了。

可以随时上传和下载信息是手机进驻互联网的标志,也带来了微博传播的盛况空前。

谁不想当生活的主角?生活压力来自于现实社会的角角落落,大家都希望在虚拟中变成主角获得关注,所以我们都随手拍随手写,把现实记录在微博世界里。

这就是微博的另一个弊端——微沉迷。

我们有多依赖微博?从微博的火热可见一斑。

微博固然有其无可比拟的优点——简易、个性化、迅速以及广泛,但是这些优点也是吸引人沉迷的原因。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微博的同质竞争对手人人和QQ以及MSN,它们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其强势的地位,但是在记录生活引起围观式信息传播方面,远不及微博的力量。

所以,也只有微博能造成受众的沉迷。

微博的简易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深度不够。

140字的限制能出多少真知灼见,无非是一些闲杂琐碎的心情;转发与评论毕竟寥寥数字,只能传递信息,怎么会有思想的交锋和情感的碰撞?我们沉迷在这个世界里,长期以往,只会形成一种“快餐式”的生活模式,填饱肚子即可,管他营养不营养。

微沉迷也许不像网络沉迷那样真的会消耗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它也会成为我们的依赖,然后同化我们,让我们也变得简单而机械。

三、结语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对微博舆论进行有效引导,值得我们思考。

置身于网络大环境中,可以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微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

宏观层面的引导主要是政府对网络传媒环境的把关,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提供法律层面的保障。

法律法规因其最大的强制性和权威性而成为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但法律法规对网民主权和自由的过度干预也容易使网民产生逆反心理。

为此,必须制定与网络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立法和司法体系,在让网民享受便捷的网络生活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制止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

目前,我国网络传播的立法建设远远滞后于网络传播本身的发展速度,有关网络虚假言论行为的规制主要体现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商业模式的层出不穷,对现行法律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

微博作为一种新生的网络媒体,尚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给予规范,这需要不断完善网络立法建设,改善立法滞后的问题,做到新问题,早立法,早解决。

只有对微博的监管有法可依,才能保障微博规范运行。

二是营造良好的“氛围”。

政府应加强对网民的媒介素养教育,着力营造健康的微博舆论环境。

媒介素养教育应当以加强对媒介认识和运用的能力,即获取、分析、评价与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能力为目标。

一方面,政府要引导网民正确运用微博平台,反映个人诉求,表达民生民意,披露社会问题,发表个人观点;呼吁新闻媒体弘扬职业精神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促进传媒事业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网民也应与政府积极配合,加强自律,文明上网,为建设文明的网络世界担当责任。

三是做强主流媒体。

在网络这个大千世界里,要求每一个传播主体都发挥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作用面临诸多现实困难。

因此,必须把党和政府创办的网络媒体推到市场中锤炼,使其做强做好。

要鼓励主流媒体建设微博平台,引导主流舆论,发挥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对微博舆论发展的引导,除了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完善法律和做强主流媒体之外,还应加强微观层面的引导。

这主要是指门户网站和传统新闻媒体对微博舆论的引导。

一是加强门户网站对微博言论的引导。

微博舆论处于成长阶段时,不会造成大范围的危害,但由于其蕴含着巨大的危害性,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条微博言论,要形成舆论需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消息的迅速发布及网民参与,二是议题具有很强的舆论潜力。

有鉴于此,门户网络需要及时对有争议的言论及发展趋势进行引导,第一时间遏制不良言论。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通过调整传播机制来避免虚假信息或者错误信息的传播。

由于网上难免出现一些出于某种目的进行打击报复的言论,网友发帖后难免会遇到不友好的回复和评论。

所以门户网站要在活跃微博气氛的同时,通过调整传播机制来避免攻击性或者错误信息的传播。

门户网站可以成立监控部门,对网上有发展潜力的议题进行跟踪,对有争议、虚假的言论进行调查,并且及时公布真实的和最新的情况。

同时,针对微博里的不良信息,进行集中的定向清理,避免虚假言论在庞大的微博受众中传播。

其次,培养网络“意见领袖”。

微博兴起之后,显示出草根言论的强大力量。

为了防止非主流意见混淆视听,应该注意培养一批坚持正确导向、熟悉网络语言、了解网络传播技术和传播技巧的网络“意见领袖”,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以此来引导网络民意的方向。

要鼓励社会权威人士和传统新闻媒体开通认证微博,对热点事件及时进行评论,引导事件朝积极方向发展。

意见领袖应有开放、包容的心态,通过在微博上交流回复,让微博用户得到更可靠或更接近真实的观点。

最后,实行网络微博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能够防止一个网民化身千百个“马甲”重复发帖灌水,对微博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让发言者对自己的发言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发言内容的可信度。

建议对于敏感事件、热点事件的微博讨论实行实名评论,这样网友在发言时会无形中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让发言更有价值,这有助于遏制虚假和攻击性言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