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油工程报表计算列说明

采油工程报表计算列说明

(2)上抽井:指当年投产的自喷井或注水井改为机械采油生产;
(3)增产液量、增产油量均来自地质报表(有些单位的增产油量乘了输差,即为核实增油量);
(4)其它各数据项可直接统计。
4、机械采油生产井躺井分类月报表【采表二(3)】
单位
油田
躺井分类
备注
合计
(口)
砂卡井数
(口)
断脱井数
(口)
蜡卡井数
(口)
漏失井数
应测井次
实测井次
测试率
应测井次
实测井次
测试率
说明:
(1)调参:指调整机械采油井的生产参数,包括地面调参和井下调参两部分。在面调参指改变抽油机工作参数,或换其它型号抽油机;井下调参指泵型泵级的调整和泵挂深度的调整。
(2)增产液量、增产油量来自地质报表;
(3)应测示功图井次:按资料录取要求应录取的资料次数;
(3)措施整改结果分析一栏各数据项可根据井下诊断结果直接统计。
9、机采工程电机扭矩统计表【采技表二(1)】
单位
油田
抽油机电机功率利图
抽油机减速箱输出轴扭矩利用率
抽油机冲程利用率
抽油机运行平衡率
统计
井数
(口)
电机实际输入功率之和
(KW)
电机铭牌功率之和
(KW)
平均功率利用率
(%)
统计
井数
(口)
各抽油机实际扭矩之和
潜力区
待落实区
断脱漏失原因分类
D+E区
井数
%
井数
%
井数
%
井数
%
井数
%
漏失
断脱
砂卡
其它
井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说明:
该表中的各项数据来自《动态控制图软件》的计算结果。
表中有关计算方法:
(1) 上图率(%)=—————————×100%
(2) 合理区(%)=—————————×100%
油田
措施整改井次
减少盲目作业井次
措施整改结果分析井次
备注
油管漏
游动凡尔漏
固定凡尔漏
抽油杆断
抽油杆脱扣
气体影响
供液不足
其它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说明:
(1)本月措施整改井次:为措施整改结果分类中所有本月井次之和;
(2)年累措施整改井次:为措施整改结果分类中所有年累井次之和;
(6)平均抽油时率=开井数实际抽油时间和/开井数制度抽油时间和×100%
(7)报表中涉及到的产量取自地质月报(其中产油量在地质报表数据的基础上乘以输差,即为核实产油量);
3、机械采油转抽与上抽生产月报表【采表二(2)】
单位
油田
转抽
新井上抽
复抽
井数
(口)
复抽转自喷井数
(口)
抽油转注水井数
(口)
月转抽井数
(kN.m)
各抽油机铭牌扭矩之和
(kN.m)
平均扭矩利用率
(%)
统计
井数
(口)
铭牌最大冲程之和
(m)
实际冲程之和
(m)
平冲程利用率
(%)
测试机数
(口)
其中平衡率
小于50%
51~70%
大于70%
井数(口)
占(%)
井数(口)
占(%)
井数(口)
占(%)
说明:
(1)抽油机电机一栏统计井数:本阶段测电流的井数;
电子
水力
双声
其它
AJY-1型
监仪1
监仪2
注:
(1)抽油机冲次一栏统计井数:本阶段正常生产的井数;
(2)实际冲次之和:本阶段生产井的冲次之和;
(3)铭牌最大冲次之和:该抽油机的冲次之和;
(4)平均冲次利用率=各井实际冲次之和/各井铭牌最大冲次之和;
(5)抽油机泵孔距一栏统计井数:有泵孔距数据的井数;
(6)泵孔距=油层顶部深-泵深;
(口)
电力井数
(口)
地面管线井数
(口)
机械设备井数
(口)
其它井数
(口)
说明:
(1)躺井分类均根据地质报表的备注分出。
5、机械采油调参与测试生产月报表【采表二(4)】
单位
油田
调参(井次)
月增液量
(t)
年增液量
(t)
月增油量
(t)
年增油量
(t)
抽油井测试
本月
年累
本月测示功图
年累实测井次
本月测动液面
年累实测井次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说明:
(1)机械采油井总井数=连开井数+间开井数+计关井数+自喷生产井数
(2)躺井率=躺井井数/(机械采油井总井数-计关井数)
(3)开井数=连开井数+间开井数
(4)月理论排液量(吨)=1440×3.14/4×泵径2×冲程×冲次×原油密度×30
(5)平均泵效=月生产井核实产液量之和/月生产井的理论排量之和×100%(实际应为井口)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单位
库存数(台)
库存
管式泵(台)
管式泵(台)
杆式泵(台)
损坏(台)
管式泵
杆式泵(台)
Φ56
Φ70
其它
总数
Φ32
Φ38
Φ44
其它
总数
Φ28
Φ32
Φ38
Φ44
Φ56
Φ70
其它
总数
Φ32
Φ38
Φ44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说明:
(1)抽油泵总数(2)= 3+16+31
(2)井口安装使用数(3)= 4+12
(3)井口安装使用管式泵(4)= 5+6+7+8+9+10+11
(4)井口安装使用杆式泵(12)= 13+14+15
(5)库存数(16)= 17+26
(6)库存管式泵(17)=18+19+20+21+23+24+25
漏失井数:含管漏与泵漏;
断脱井数:含管断与杆断;
砂卡井数:含砂卡与蜡卡;
其它井数:包括高含水、地面管线等。
7、机械采油井下诊断技术月报表【采表二(6)】
单位
油田
抽油井总数
诊断井次
年累计诊断率
诊断结果分类(井次)
(口)
本月
年累
(%)
工作正常
油管漏
游动凡尔漏
固定凡尔漏
抽油杆断
抽油杆脱扣
气体影响
供液不足
其它
(7)平均泵孔距=各井泵孔距之和/统计井数;
根据实际耗电情况测得
(8)抽油机耗电量:(各单位统计方法不同)
实际电功率×实际生产时间(小时)
(9)抽油机产油量:为核实产量;
(10)产油耗电量=各抽油机耗电量总量/抽油机该阶段产油量
(11)产液耗电量=各抽油机耗电量总量/抽油机该阶段产液量
11、抽油机动态报表【采技表二(5)】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本月
年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窗体底端
说明:
(1)抽油井总数:为机械采油井总井数;
(2)年累计诊断率=年累诊断井次/抽油井总数。
8、机械采油井下诊断措施技术报表【采表二(7)】
单位
井数
月增气量
年累增气量
井数
月增注量
年累增注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说明:
(1)增油量:为恢复油量,应改为恢复油量;
(2)数据来自管理科油水井大修效果统计数据(DDYB1、DDYB2)。
2、机械采油生产月报【采表二(1)】
单位
油田
机械采油井分类
抽油机耗电情况
统计井数
(口)
各井实际冲次之和
(次/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