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图新培训
控制图的类型
按质量特性值的类型及其统计量划分
❖ 计量值控制图 ❖ 计数值控制图
类别
计 量 值 控 制 图
计 数 值 控 制 图
名称
均值—极差 控制图
中位数—极 差控制图 两极控制图
单值—移动 极差控制图
不合格品数 控制图
不合格品率 控制图
缺陷数控制 图
单位缺陷数 控制图
控制图种类及适用场合
管理图
常状态的有效工具。
控制图与趋势图的比较
采用趋势图可以掌握不断变化着的工序状态。为了判别工序的质量波动是正
x、~x 常波动还是非正常波动,在趋势图的基础上,控制图发生如下变化:
✓ 纵坐标可能是质量特性值,也可能是其统计量,如
、R等;
✓ 增加上、中、下三条控制线作为判断工序有无异常的标准和尺度。
若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内,认为工序的波动是正常的波动;若点子落在控
Control Chart
图a
图c
Control Chart
生产过程的几种状态
公差上限 公差下限
公差上限 公差下限
图b 时间 图d
公差上限 公差下限
公差上限 公差下限
统计过程控制的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判别工序是否在受着异常因素的影响可以采 取下面的方法 :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在生产的产品中进 行随机抽样,并根据样本数据观察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状态 。 若工序分布状态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即如图a),说明工 序处于稳定状态,只受着偶然因素的影响;若工序分布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如图b,c,d),说明工序处于非稳 定状态,正在有异常因素影响着它,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消除 异常因素的影响 。
控制上线UCL
控制中线CL(μ0 )
控制下线LCL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x(或x、R、S等)
3σ原理
控制图可能的两类判断错误
❖ 当工序正常时,点子仍有落在控制界限外面的可能,此时会 发生将正常波动判断为非正常波动的错误——误发信号的错 误,这种错误称为第一类错误,控制图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记为α。
控制界限的确定原理—3σ原理
确定方法
休哈特控制图控制界限是以3σ原理确定的。即以质 量特性统计量的均值作为控制中线CL; 在距均值 ±3σ处作控制上、下线。由3σ原理确定的控制图可 以在最经济的条件下达到保证 生产过程稳定的目的。Fra bibliotek3σ原理
设工序处于正常状态时,质量特性总体的均值为μ0, 标准偏差 为σ,设三条控制线的位置分别为CL= μ0 、 UCL= μ0 +kσ,LCL= μ0 -kσ。
Control Chart
控制图
控制图(Control Chart)
基本概念 控制图类型及其原理 控制图的绘制与判断 控制图的两类错误分析及应用要点
Control Chart
基本概念
影响因素分类 统计工序控制的概念 统计工序控制与产品检查的区别
Control Chart
影响因素分类
✓ 偶然因素(随机因素) ✓ 异常因素(系统因素)
制界限外或其排列有明显缺陷,则说明工序有异常因素的影响。
x(或x、R、S等)
控制图基本构造
控制上线UCL
控制中线CL 控制下线LCL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样本号(或时间) 控制图的构造
➢ 以随时间推移而变动着的样品号为横坐标,以质量特性值或其统计量为纵坐标的平面 ➢ 三条具有统计意义的控制线:中心线CL、上控制线UCL和下控制线LCL ➢ 一条质量特性值或其统计量的波动曲线。
特
点
符号
最常用,判断工序是否异常 X R 的效果好,但计算工作量大
X~ R
计算简便,但效果较差些, 便于现场使用
L—S 一张图可同时控制均值和方 差,计算简单,使用方便
X—Rs
简便省事,并能及时判断工 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缺点 是不易发现工序分布中心的 变化。
pn 较常用,计算简单,操作工 人易于理解
检查通常通过专门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得到测量值,并由检查人员进行判 定。而统计工序 控制必须使用专门设计的控制图表,并按一定的判定规
统计工序控制虽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预防成本的提高,但却能及早发现 异常,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带来故障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因此对比产品
Control Chart
控制图类型及其原理
p 计算量大,管理界限凹凸不 平
C 较常用,计算简单,操作工 人易于理解,使用简便
U 计算量大,管理界限凹凸不 平
适用场合
适用于产品批量较大 而且稳定正常的工序。
因各种原因(时间费 用等)每次只能得到 一个数据或希望尽快 发现并消除异常原因 样本容量相等
样本容量可以不等
样本容量(面积或长 度)相等 样本容量(面积或长 度)不等
控制图及其基本构造 控制图的类型 控制界限的确定原理——3σ原理
Control Chart
控制图及其基本构造
产生:控制图是由美国贝尔(Bell)通信研究所的休哈特(W.A Shewhart)博
士发明的,因此也称休哈特控制图。
定义:控制图是反映和控制质量特性值分布状态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动情况
的图表。它是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保持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正
利用统计规律判别和控制异常因素造成的质量波动, 从而保证工序处于控制状态的手段 称为统计工序控制
Control Chart
统计过程控制与产品检查的区别
统计工序控制与产品检查有着本质的区别:
检查是通过比较产品质量特性测量值与规格要求 ,达到剔除不合格品的 目的,是事后把关。统计工序控制是通过样本数据分布状态估计总体分 布状态的变化,从而达到预防异常因素造成的不正常质量波动,消除质
❖ 设总体均值μ0在异常因素的作用下移至μ1 ,σ不变。此时, 点子应落在控 制界限外以发出警报。但却也存在点子落在控制 界限内不发警报的可能。这将导致将非正常波动判断为正常波 动的错误——漏发信号的错误,这种错误称为第二类错误,控 制图第二类错误的概率记为β。
控制图的类型
按用途划分
❖ 分析用控制图。用间隔取样的方法获得数据。依据 收集的数据计算控制线、作出控制图 ,并将数据在 控制图上打点,以分析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若 发现异常,寻找原因,采取措施,使工序处于稳定 状态;若工序稳定,则进入正常工序控制。
❖ 控制用控制图。当判断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后,用于 控制工序用的控制图。操作工人按规定的取样方式 获得数据,通过打点观察,控制异常因素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