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应力施工方案

预应力施工方案

预应力施工方案
本工程部分大跨度框架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结构,地下室顶板局部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以防止超长结构开裂。

预应力框架梁主要宴会厅顶棚、主入口大厅顶棚、中剧场和大剧场的侧舞台和观众席顶板,观众席悬挑部分等部位。

预应力筋采用直径15.24mm,极限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的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

张拉端与固定端锚具分别采用QM15系列夹片式锚具和挤压锚。

预应力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混凝土中不得使用任何掺加氯化物的外加剂。

用于预应力筋封端的混凝土为C40微膨胀细石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孔道灌浆采用32.5级及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控制在0.4~0.45之间,并掺入适量膨胀剂,以增加孔道灌浆的密实性,水泥浆28天强度不得低于30MPa。

用于有粘结预应力孔道的材料为镀锌波纹管,壁厚不应小于0.3mm。

设计参数及施工要求:
本工程框架主梁和次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体系;局部板中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为1860×0.75=1395MPa,每根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力为195.3KN。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之后方可进行张拉。

张拉时采用应力控制,应变校核的方法进行。

实测伸长值与计算的偏差应在-6%~+6%范围之内。

施工现场应做好现场施加预应力记录。

井字梁平面上的预应力梁张拉顺序采用对称梁、对称方向张拉,两方向对称梁同时张拉,同时单方向梁也应对称张拉,并且先拉中间梁,后拉靠边的梁。

预应力张拉前应编制详细的张拉方案,并经设计认可。

(1)、施工方法
混凝土搅拌、运输、浇捣、养护及非预应力钢筋制安、支架模板
同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大梁支模同框支梁,预应力梁板下空间均较大,模板支架全部采用钢管扣件式满堂支模架,支模架下有楼板的需在楼板下加设支撑,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下室底板上。

由于本工程地下室没有设变形缝,故在地下室底板、外墙及顶板处设置了许多后浇带,地下室顶板设置无粘结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穿越后浇带,后浇带宽 1.0m,后浇带处混凝土在楼板混凝土施工后60天方可浇筑,预应力筋穿越后浇带处应采取采取保护措施,如套上钢管或在后浇带上铺设钢板。

预应力钢筋在后浇带浇捣并达到张拉强度后方可张拉。

后浇带处模板及支架必须在后浇带处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除支架、模板。

Disc5、Disc6、Disc7、在东西两侧入口上空处均为预应力大梁,该部分预应力梁板结构与核心筒体结构间设置后浇带断开,在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再施工后浇带。

该部分结构在后浇带施工完成前稳定性较差,其支模架必须在后浇带处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

预应力框架梁的长度均在50m以内,梁上支座较少,梁内预应力钢筋的曲线较为简单,均可布置通长预应力钢筋,不需搭接,相对而言施工工艺较为简单。

在预应力梁板结构与非预应力结构相连处由于结构内部应力突变,容易引起非预应力梁板结构开裂,应在非预应力梁板距预应力梁板张拉端适当距离处设置后浇带,以释放结构内部应力,防止结构开裂。

该处后浇带应在预应力张拉4周后方可浇捣混凝土,后浇带处混凝土采用膨胀混凝土,并提高一级混凝土强度等级。

制孔穿筋:制孔采用预埋波纹管成孔,预应力筋在梁外侧的板面上先穿入波纹管,然后按梁侧模上弹出的曲线位置由下顺序向上埋设,焊1层架筋(φ10@600~800mm),布设1层波纹管,波纹管从梁钢筋骨架顶部放入就位,箍筋做成开口式,大梁底筋、腰筋及梁面两边的2根纵筋先绑扎,以利于固定支架。

张拉方法:采用与锚具配伍、
张拉力匹配的穿心式千斤顶(配套电动油泵)张拉,30m采用一端张拉,30~60m采用两端张拉。

孔道灌浆:灌浆采用活塞式压浆泵高压注浆。

(2)、施工顺序
本工程从地下到地上,不同标高楼面框架梁均有预应力筋,根据本工程特点采用“由下至上,逐层浇筑,逐层张拉”的施工顺序。

(3)、工艺流程
搭设支架→铺底模→绑焊钢筋骨架、安设波纹管→穿预应力筋、立侧模→浇筑砼→养护→拆梁侧模及楼板底模→预应力筋张拉→孔道灌浆→梁端封锚→养护→拆底模。

(4)、施工要点
1、砼制运、浇捣、养护及钢筋制安、支架、模板同钢筋砼框架结构,砼浇捣时严格控制下料厚度,振捣混凝土时要特别注意振捣棒不得触及波纹管,振捣密实,不得有空鼓。

浇筑过程中,派专人值班,已浇灌混凝土的钢绞线每隔0.5h用手拉葫芦来回抽动一次,直至大梁混凝土终凝。

振捣棒不得触碰波纹管、接头套筒及各种预埋件,以免造成松脱、移位、漏浆。

梁底模板按设计要求预留反拱。

锚垫板、螺旋筋、预埋铁件等准确就位,与钢筋骨架焊牢固。

钢铰线及锚具按规定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准使用。

梁侧模和楼板模板在预应力筋张拉前全部拆除;梁底模及支架在孔道灌浆及封端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拆除。

2、制孔:采用波纹管成孔。

波纹管订购厂家成品。

按设计孔道布设波纹管,用钢筋井字架(@40~50cm)与钢管骨架准确定位焊牢,确保浇筑时不变形、不移位;波纹管对接处用专用镀锌铁皮套筒套接,套筒端用胶带密封。

在梁跨中设灌浆孔(孔径≮16mm、孔距≯12m),用木塞或钢管成孔,沁水管设在曲线孔道高点处(梁端),高出梁面
50cm,锚垫板与波纹管孔道中心线垂直。

3、钢束制作及穿束:材料进场验收,必须进行钢铰线强度、伸长率及锚具的锚固力、硬度等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绞线盘卷装卸时3点起吊,现场存放设库棚,垫方木、4支点,叠放≯3层。

钢绞线下料时采用座式砂轮切割机切断,下料长度为构造长度+工作长度,场地铺方木,已下料的钢绞线贴不干胶编号条。

钢束编扎用20#铁丝,间距1~1.5m,丝扣向里,成束后编号挂牌堆放于棚内(或罩防水蓬布),避免淋雨生锈。

4、钢束张拉:框架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80%以上时即可进行钢束张拉,张拉前,先调整到初始应力10%δk,把松驰的钢束拉紧,在张拉端精确做标记,并以此标记起量测延伸量、回缩量;超张拉至1.05δk及持荷5min。

张拉时,以控制应力(张拉力)为主,伸长值校核;如出现伸长值超标,<-6%或>6%计算伸长值时,暂停张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调整后再继续张拉。

钢束锚固后,在锚具外3cm处用手提砂轮切割机切除多余钢束。

张拉作业由受过专门训练并经验丰富的人员施作;作业时,千斤顶后严禁站人。

张拉设备在使用前必须校验标定;施工过程中,千斤顶使用200次或达6个月、或各股钢束伸长值有差异时,重新检验标定。

气温降到0℃以下时,不得进行张拉作业。

张拉过程中,准确、完整地量测、记录各项数据资料。

5、孔道灌浆:有粘结预应力梁张拉完后应停12小时,以观察钢绞线的锚固,然后进行孔道灌浆。

孔道灌浆一次性完成,缓慢,均匀地进行,不能中途停顿。

喷嘴不能离开灌浆孔,以免空气进入孔道形成气泡。

为使灌浆饱满,待排气孔排出浓浆后将排气孔封闭,整个孔道灌满后再封闭灌浆孔。

灌浆采用42.5普通水泥拌制30Mpa水泥浆,并加入适量膨胀剂,水灰比0.4~0.45,稠度15~20s,拌合后3h泌
水率≯2%,经试验选定配合比,水泥龄期≯1个月。

为保证灌浆密实,采取掺脱脂铝粉膨胀剂,掺量为水泥量的0.1%(试验确定),自由膨胀≯10%;或掺高效减水剂;不得掺含有氯化物和硝酸盐的外加剂。

张拉后灌浆在14天内完成,否则采取孔道内灌入防腐蚀液的措施。

灌浆时,水泥浆须过筛,不断搅动,以0.2~0.5MPa压力连续作业,直至最远处排浆(气)管孔出浓浆后,关闭出浆管,继续加压,关闭进浆阀门。

高温天气时,水泥浆温度≯32℃;低温时,用温水拌浆,梁体保温,低于5℃不得进行灌浆作业。

按规定制作检查试件及控制试件。

采用便携式冲击回弹仪检查孔道内灌浆的缺陷和空洞。

6、梁端封锚: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做好封端工作,施工时采用砂轮片切除多余钢绞线,剩余的外露钢绞线长度不小于30mm,严禁采用电弧切断。

切除多余钢铰线后将张拉端及周围清理干净,封锚部位采用竹胶合板组合模板,对有粘结预应力孔道进行灌浆后用C40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封堵张拉端并振捣密实。

7、模板拆除:所有预应力梁下支撑必须待预应力筋张拉结束后方可拆除,而且拆模时间与灌浆时间应适当错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