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中国民间故事》读书推荐指导交流欣赏汇报课教学设计

教案《中国民间故事》读书推荐指导交流欣赏汇报课教学设计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推荐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仓颉造字》这一个故事,激发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初步了解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走进民间故事。

二、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仓颉造字》这一个故事,激发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初步了解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进民间故事1.我们的祖国,在上下5000年的历史悠悠长河中击打了无数的文化浪花。

中国的民间故事就是这一朵朵的美丽的浪花。

它们来自于广大的劳动人民,是他们在劳动生活中创造的一些动听的故事,这些故事通过口口相传,保留了下来。

有的学者就将这些故事收集起来,合成了一本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本书。

(出示该书,放大封面)2.《中国民间故事》——(浙江少年儿童出本社),作者是李建树、孙侃。

就是这两位作者收集整理了这些故事。

你看过哪些民间故事?3.通过孩子们说到的民间故事,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民间故事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里面的人物却多是真有其人,是由人民群众创作出来的,这些故事中都寄托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祈愿和对英雄的崇敬。

在这本书中有我们熟悉的《牛郎与织女》、《白蛇传》等故事,也有讲述少数民族英雄的《猎人海力布》、《火把英雄扎卡》等表达对英雄崇敬的故事,更有讲述哲理的小故事,如《老虎和青蛙》、《布谷鸟和金色雀》等故事。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中去吧!4.阅读故事前言。

5.了解书籍目录。

(二)阅读故事《仓颉造字》,观看动画《仓颉造字》,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三)分享故事1.初次阅读,了解梗概(1)动画片是怎样演的仓颉造字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2)故事中又是怎么描绘这一个过程的呢?学生自己阅读故事。

(3)分享自己的发现(发现故事情节与动画片的不同)书中的描绘更加细致,更能让我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2.再次阅读,分享感受(1)指名读故事片段,其他孩子认真倾听,说说评价。

(2)说一说读完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3)谈一谈这个人物。

(4)复述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

3.深入阅读,总结阅读方法(1)出示阅读思维导图(内容人物等方面)。

(2)合理改编故事或者续编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民间故事。

2.指导学生在读懂民间故事的基础上,懂得道理,了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掌握民间故事的特点。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比较阅读中外民间故事。

二、教学重点明白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孩子们,你们听过故事吗?听过哪些故事?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拷问青石板》。

大家仔细听,待会儿会问大家几个问题。

(师绘声绘色讲故事)3.提问:故事主要讲的什么?包公为什么拷问青石板?包公凭什么断定那个人就是小偷?你觉得包公这样做妙在哪里?(生讨论后回答)4.喜欢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就在你们手中的《中国民间故事》里。

(二)指导阅读1.读封面。

(出示《中国民间故事》)从封面的文字介绍,我们可以得知这本书是教育部推荐读物,是众多知名作家、教育专家联袂推荐的读本。

2.读封二。

在封二上,我们可以了解很多关于这本书的信息,比如书的出版社、责任编辑、印刷版次、整本书的字数等等。

这本书有250千字,也就是说,大家读完这本书就有了25万字的阅读量,离我们五六年级学生应该达到的最低阅读量又近了一步。

3.读封底。

封底则摘录了著名作家与教育专家联袂推荐的话语。

孩子们自己读一读。

4.读彩页。

在书的前几页有几幅彩色插图,你们看看都画了哪些故事?(孟姜女的传说、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白蛇传、幸福鸟、阿凡提的故事)这些故事你们都读过吗?谁来讲一讲?(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情况简单讲述这几个故事)5.读目录。

这本《中国民间故事》里,像这样精彩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慢慢地品读。

先来看看目录你发现了什么?(大多数民间故事的题目都是“谁干什么”,看到题目就大概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些故事里的人物有些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有些是传说中的神仙,还有的是动物)对,从目录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大概内容,还能从各个题目中发现一些民间故事的特点:民间故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6.读内容。

共读:目录中那么多的故事一定有一个故事特别吸引你,快告诉大家吧!(师把孩子们脱口而出的故事名字书写在黑板上)我们这节课就挑选多数人想阅读的故事一起读。

读后讨论。

(1)阅读要求: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词句、片段,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下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我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最打动我的是哪个情节?我有什么感受?(3)故事创作者是怎样把这个故事讲清楚的?你学到了哪些讲故事的方法?自由读:(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故事(3-5个),根据共读时的阅读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书中相应位置勾画批注、写下感受、标注方法。

(2)比较阅读几个故事,找找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探寻民间故事的特点。

(3)讨论交流:民间故事的主要特征师总结民间故事的主要特征:(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经久不衰。

(2)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的形式,内容既具有现实性,又充满幻想的色彩。

(5)民间故事大抵分为“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几个类别。

(三)鼓励阅读通过几篇民间故事的阅读,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如何阅读《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了吧?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怎样做呢?(勾画、摘抄、批注,交流感受,比较异同等等)回家以后希望孩子们继续把这本书读完,然后再读一读《外国民间故事》,比较一下中外民间故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一下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不同的民族文学风格。

(四)课后作业1.继续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分享收获、感受。

2.运用习得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读《外国民间故事》。

(推荐阅读《外国民间故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欣赏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民间故事。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民间故事的特点,读懂民间故事及道理。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4、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丰富多彩和璀璨的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明白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

课前准备:1、回顾读过的民间故事。

2、每人准备一本《中国民间故事》。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提问:阅读书籍有哪些阅读方法呢?(师提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2.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曾徜徉在童话世界中,也曾遨游在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中。

那么你们是怎样来阅读这些书籍的呢?是呀,读一本书,我们首先要知道书中写了什么(板书:写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板书:怎么写),最后悟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板书:为什么写)。

3.今天我们仍然用这样的方法来阅读一本新书:(出示:《中国民间故事》)。

说到民间故事,你们读过或知道哪些呢?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所谓民间故事就是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口头文学作品,人们人人相传,代代相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文学世界中的一块瑰宝。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间故事,感知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

二、指导阅读1.让我们打开书先来浏览目录,了解一下这本书中都有哪些故事呢?咱们一起选择一篇民间故事读读好吗?(共同选择一则民间故事)在这篇民间故事中会写些什么?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呢?2.师生共同阅读一篇故事《粽子和龙船》。

提示:像以往读书一样,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边读边圈圈画画,或适当做些批注。

出示要求:通过阅读,我知道这个故事写()了。

故事是怎样写的?先写(),再写(),最后写()。

为什么这样写?是因为()。

读后在小组内可以先交流一下。

3.交流:(1)你读懂了书中写了什么?(这个故事主要写了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来历)师引导:这两个习俗是我们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由此可见民间故事所写的内容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板书:生活)(2)通过刚才的阅读,你明白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个故事的呢?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其中还运用()的手法。

提示:人们通过屈原托梦想象出粽子和龙舟的来历,由此可见民间故事情节往往比较夸张,充满想象。

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想象夸张)(3)那么为什么这样写呢?(合情合理地交待出端午节这两个习俗的由来,并表达出人们对屈原的思念)板书:表达一种愿望通过刚才的阅读,从中你能体会到民间故事有什么特点?(4)在刚才的阅读中你最喜欢的或印象最深刻的语句有哪些呢?出示:其中我最喜欢的或印象深刻的语句是()。

因为()。

同桌先交流,再集体交流。

说明: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多读读这些好句子,也可以摘录下来,做读书笔记。

4.小结方法: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应该怎样来阅读民间故事呢?(指板书小结)对于好词好句我们还要多加品读。

三、鼓励读书。

通过对刚才两篇民间故事的阅读,你知道如何去阅读《中外民间故事》这本书了吗?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怎样做呢?(对于好词好句不仅可以好好品读,还可以——摘录,做读书笔记。

读后可以与同学、家人讲一讲所读的故事,交流获得的知识,集思广益。

也可以写一写读后感想。

)课后就让我们行动起来,读好这本书里的其他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在读后还可以自己创作民间故事。

在读好整本书后,我们再举行一次汇报交流活动,相信大家的阅读与交流会更加精彩!板书设计:中国民间故事写什么:生活怎么写:起因经过结果(想象夸张)为什么写:表达一种愿望《中国民间故事》读书汇报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故事这一种文学样式。

2、了解劳动人民的智慧思想,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3、丰富历史知识,积淀民族情感,交流阅读体会,培养阅读习惯。

4、培育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教学准备】在《中国民间故事》一书中自选两个故事阅读,并准备向同学分享的发言稿,记熟。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中国民间故事》,聊一聊阅读收获。

二、读书汇报1、介绍读整本书的方法。

说说拿到《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开始阅读时,你是怎么做的?(随机引导学生阅读封面、封底、扉页、前方、目录,并交流从中得到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对自己阅读的帮助。

)2、交流课前阅读(1)介绍一下你课前选读的两个故事内容,并说说故事吸引你的地方。

(2)朗读精彩片段分享,并说说为什么推荐此片段。

3、指导对比阅读:《田螺姑娘》和《火把英雄扎卡》。

(1)这两个故事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故事,都讲述了什么?(2)你从这两个不同民族的故事里收获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看法)(3)这些故事有共同处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随机引导学生发现民间故事流传的原因及其价值意义,从而培育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