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料药生产工艺变更的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

原料药生产工艺变更的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


三、技术要求
风险分析:





变更的风险更高 变更后工艺路更短,新起始原料的质量波动可能会对终产品 的CQAs产生直接影响; 由起始原料中引入的杂质的风险大大增加; 难以了解终产品中的杂质形成、去向和去除,给杂质谱分析 带来困难; 难以进行遗传毒性杂质的研究和控制 需重点论证起始原料选择的合理性
二、原料药生产工艺变更研究 和评价的一般原则
二、一般原则
1、总体要求
变更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要求:不应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
和质量可控性产生负面影响; 新要求:

变更申请时的生产工艺研究和控制、质量研究和控制等皆应 参照现行技术要求进行;

生产工艺变更后,新工艺原料药的质量不仅要不低于原产品,
其质量还应符合现行的技术要求。
三、技术要求
起始原料的具体要求
对于变更后工艺路线过短、或起始原料结构复杂的情况, 起始原料的具体要: (1)原料药生产厂应相对固定起始原料的供应商; (2)应根据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的要求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供 应商审计,以保证起始原料供应商确实有能力按照约定的生
产工艺在良好的生产与质量控制体系下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起
三、原料药生产工艺变更的技术 要求
三、技术要求
1、原料药工艺研究的研究内容
(1)明确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CQAs);
(2)明确生产工艺路线,论证并制定起始原料; (3)研究确认可能对原料药的CQAs产生影响的物料属性(如起始原料、 中间体的属性)及工艺参数、确定关键工艺参数(CPPs) (4)研究确定物料属性、工艺参数与原料药CQAs的关联; (5)制定相关的控制策略、包括对物料属性的控制(如起始原料、中间 体)、过程控制、终产品的控制。 (6)生产工艺放大 (7)工艺验证 ——原料药制备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CTD格式申报的技术要求
一种原料、中间体或API,API起始物料可以是已上市的商品、
以合同或商业协议方式购自一家或多家供应商的产品,或是 企业自己生产的物质——ICH指导原则Q7。
三、技术要求
起始原料选择-2 起始原料选择的基本原则:



通常在生产工艺的开始阶段附近发生的物料属性或操作条件 的改变对原料药质量的潜在影响较小。 生产工艺早期引入或产生的杂质通常比生产工艺后期生成的 杂质有更多的机会由精制操作中被除去。 工艺路线越短,由起始原料中引入的杂质的风险越高。 从起始原料到终产品,一般应有一定的化学转化步骤,以便 了解杂质在工艺过程中是如何形成的,工艺变更会对杂质的 形成、去向和去除产生影响,提议的控制策略为什么适合于 原料药的生产工艺。

对于确定工艺路线和指定起始原料有重要意义 可以针对性的进行物料控制,制定控制策略 明确需要进行的后续相关操作(纯化、结晶、研磨)
DMSO/100℃ (if>1%)
OCO2Et HO O OH PCl5 THF O OCO2Et Cl O OH O 环氧化反应
OCO2Et O OH + 9 O Cl
三、技术要求
起始原料选择-3 起始原料选择的合理性论证 申报单位应当对起始原料的合理性进行论证。 可包含以下信息:

分析方法检测起始原料中杂质的能力; 在后续工艺步骤中,杂质及其衍生物的去向和清除; 每个起始原料的拟定质量标准将如何有助于控制策略。
三、技术要求
起始原料选择-4 合理确定起始原料的质控限度
三、技术要求
关键质量属性(CQAs)




原料药的CQAs通常包括那些影响鉴别、纯度、生物活性和稳 定性的属性或特性, 当物理性质对药物制剂的生产或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时,也可 将其指定为关键质量属性 常被指定的CQAs
手性纯度 各特定杂质和非特定杂质 晶型、粒度
三、技术要求
确定CQAs的意义:
三、技术要求
关键工艺参数范围的确定
CH3 Cl H2O2 HCl SO3 H 10 SO3H 11 CH3 Cl + SO3H 12 CH3 Cl
Temperature 30℃ 40℃ 50℃ 60℃ 70℃ 80℃
Conversion To 11+12 15% 46% 65% 82% 79% 54%
三、技术要求
重要变更之三——变更反应条件和反应参数、变更某一 步或几步反应

因生产规模等的变化,导致生产设备、试剂的规格也会进行 相应的改变,反应条件和反应参数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因革除毒性溶剂、试剂等导致的生产工艺中某一步或几步反 应发生变更。
三、技术要求
例如:不同容量的反应釜,由于釜体传热的不同,需要调整反应条 件,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方式。
OCO2Et O OH
10( 副 产 物 )
OCO2Et O OH
氟代反应
O 11
F O
13
O OH Cl O OH OH Cl O OH
水解反应 F O 倍他米松 O
12( 终 产 品 中 的 杂 质 )
三、技术要求
起始原料选择-1 起始原料:
用于生产某种API并成为该API结构的重要结构组成部分的
CH2Cl NPh Cl AlCl3 Cl N O Cl NaOH Cl NH
COONa
Cl
Cl
三、技术要求
风险分析: 该类变更的风险更高 工艺控制与质量控制(如杂质谱)与原来基本无可 比性。 研究要求: 基本等同于新申请 研究内容参照“原料药生产工艺研究的研究内容” 进行。
三、技术要求
始原料。应提供供应商审计报告;
三、技术要求
(3)应提供起始原料的生产工艺,并根据其工艺,对其工艺杂 质(包括有关物质、残留溶剂、重金属等)进行全面的分析, 并对各杂质的种类与含量是否会影响后续反应及终产品质量
进行详细的研究;
(4)制定起始原料的内控标准,并通过相关的方法学验证工作, 有目的的控制起始原料相关杂质,制定合理的控制项目、方 法和限度。


《化学药物原料药制备和结构确证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关于按CTD格式撰写化学药品注册申报资料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食药监注【2010】387号)附件

ICH指导原则Q7、Q8、Q9、Q10、Q11
一、前言
3、强调两点

变更研究≠简化的研究 变更会引发风险
对于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变更,这两点尤其重要
料药质量、制剂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变更是相对复杂的一类变更,对于同时存 在多个变更事项的情况,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变更皆应视为主 要变更。 应充分评估原料药的工艺变更对其他事项所带来的风险

一、前言
2、与原料药工艺变更研究相关的技术要求

《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风险分析

变更的风险较高 可能会对原料药CQAs产生重要影响 需重点研究和验证变更后得关键工艺参数是否需 要进行调整,中间体质控项目是否需要调整。
三、技术要求
关键步骤和关键工艺参数控制 关键步骤?
一般认为:精制等操作步骤、较难控制的步骤为“关键步 骤”。
关键工艺参数(CPPs):
一种工艺参数,其变化会对关键质量属性产生影响,因此 应进行检测和控制,以确保能生产出预期质量的产品。
三、技术要求
3、几类重要变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要求

目前申报量较大的几类重要变更: 变更整个工艺路线 缩短合成路线 变更反应条件和参数、变更某步或几步反应
以上几类变更皆属于Ⅲ类变更。
三、技术要求
重要变更之一——变更整个工艺路线

动植物提取
化学合成
OH
O N H3CO CH3

微生物发酵
三、技术要求
2、原料药生产工艺变更研究的研究内容
(1)明确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CQAs); (2)质量分析分析:根据变更程度的大小及变更对原料药CQAs 的影响进行风险分析,明确风险控制策略和需要进行的相关 研究内容; (3)如变更涉及起始原料,应论证起始原料选择的合理性; (4)如变更涉及工艺步骤的变更,应研究确认变更后得生产工 艺各步骤、尤其是变更步骤的所涉及的关键工艺参数是否需 要进行调整;
二、一般原则
3、原料药生产工艺变更研究的逻辑
基于风险控制 基于科学
生产工艺的变更可能对产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性 带来风险 分析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影响, 并通过系统的研究与验证来评估这种变更是否可控 明确变更的风险能否接受,以确定变更是否可以实施
制订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变更研究和风险控制的主体----申请人
O N OH O OMe Et2BOMe NaBH4 F F N
OH OH
O OMe
该步反应系立体选择性反应,需超低温(-78℃)来控制产品的光 学纯度。 反应釜由100L变为500L,需考察能否达到所需的低温,反应时间 和搅拌速度需要进行哪些调整,是否会对终产品的CQA光学纯度产生 影响。
三、技术要求
二、一般原则
2、变更的分类
变更研究指导原则:按程度分类 Ⅰ类变更 Ⅱ类变更 Ⅲ类变 小 大
Ⅰ类变更 :变更试剂、起始原料的来源 Ⅱ类变更 :变更试剂、中间体、起始原料的质量标准 Ⅲ类变更:变更反应条件、合成路线… … 变更程度越大,所引发的风险越高;
变更程度的大小是相对的,有时Ⅰ类变更 也可能会对终产品的关键质量 属性产生重要影响,应进行系统的研究与验证来评估变更所引发的风险。
化学合成
三、技术要求

工艺路线A
CH2COOH Cl + NH2 Cl Cl
工艺路线B
Cl H N Cl CH2COOK Cl Cl H N CH2COON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