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场地设计讲义1

场地设计讲义1

场地设计讲义
场地设计概述
场地设计是城市设计的内向延伸,又是建筑设计的外向拓展,在其结合面上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场地设计是对场地内的建筑群、道路、绿化等的全面合理布置,并综合利用环境条件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辩析:建筑总平面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景观设计)
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各功能区之间既保持便捷的联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做到动静分开、洁污分开、内外分开等等。

场地设计贯穿于建筑设计全过程。

在初步设计阶段,主要进行设计方案或重大工程措施的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技术上的适应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确定主要工程方案、提供工程设计概算;其工作主要着重于场地条件及有关要求的分析、概念设计、场地总平面布局、竖向布置方案、场地空间景观设计等。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则是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据此编制工程预算做好订购材料和设备、进行施工安装及工程验收等;其工作主要包括;场地内各项工程设施的定位、场地竖向设计、管线综合、绿化布置及有关室工程的设计详图等。

一、场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知识
(一)场地设计的基本原则
1、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场地设计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如出入口的位置、交通线路组织、建筑物的布置、以及园林绿化等,都应满足规划要求,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城市规划体系)
2、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应按相互之间的功能关系、使用要求、性质特点进行布置,使其紧凑合理、联系方便、工艺流程通畅,满足生产、生活的使用功能要求。

3、组织合理流畅的交通流线
交通组织应满足交通运输要求,线路布置短捷、通畅,避免重复交叉,避免人流、车流混杂、相互干扰。

4、满足卫生、防火、安全等技术规范和规定要求,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间距,应按日照、通风、防震、防噪等要求及节约用地的原则综合考虑。

建筑物的朝向亦应合理选择,如寒冷地区避免西北风雪和风沙的侵袭;炎热地区避免西晒并须有利于自然通风。

散发烟尘、有害气体的建筑物、构筑物,应位于场地的下风向,并采取措施,避免环境污染。

5、合理进行竖向与管线综合布置
充分结合场地的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等的竖向布置,正确、合理地确定设计地面形式和设计标高,做好场地平整、排水和防洪处理。

场地内的地上、地下管线应合理配置,满足技术要求,在便于施工的前提下,力求紧凑,占地面积最少
(二)、场地设计的基本知识
1、用地范围及界限
一般在项目建设之初,由规划部门提供的建设项目定点通知书上划定几条线的控制,如道路中心线、道路红线、绿化控制线、用地界限、建筑控制线等。

(四线城市蓝线、城市绿线、城市紫线、城市黄线)
2、基地与道路红线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

其连接部分的最小长度或通路的最小宽度,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定的条例。

基地与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

如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红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

(建筑退让)
建筑物一般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

3、建筑与道路红线
1).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均不得突入道路红线。

2.)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在人行道地面上空,2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其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m;
2.5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lm,并不大于3m;
3.5m以上允许突出阳台、凸形封窗、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m;5m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4、基地通路出口位置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不应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应小20m;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应按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5、人员密集的建筑基地
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物、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在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时,应保持与下列原则一致:
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其沿城市道路的长度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基地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口;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绿化面积和停车场面积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

6、主要指标
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绿化覆盖率)。

二、场地设计专题
(一)停车场设计解析
停车场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城市环境有相当大的影响,其
选址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安排,符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大型公共建筑的停车场应与主要建筑物位于主干道的同侧,人流、车流量密集的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宜按分区就近布置的原则,适当分散安排停车场,以有利于车辆停放的组织管理或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疏散。

停车场应选址于次要干道两侧,并尽量减小对城市交通的不利影响,宜右转驶入、驶出停车场,其出入口须与城市道路交叉口、人行横道等保持一定的距离。

停车场布置首先应明确停车位的平面尺寸,一般停车位宽度至少应为2.8m,如果用地不太受限制,采用3m的宽度较为理想。

这样,小汽车停放以后,车与车之间可留下1m宽的间隙,开关车门与上下车均较为方便。

停车位进深一般为6m。

在停车场边缘及转角处的停车位应比正常的更大一些,以保证车辆进出方便、安全,特别是在受到建筑物、车道或其它障碍物的限制时更要考虑尺寸上的余地。

(2.4*5.3,微型停车位)
城市公共停车场布置原则及要点:
1. 停车场出入口位置应避开城市主干道和城市主要交叉口。

2. 停车场出入口应分开布置,出入口之间的距离须大于15m,不得已合用时,其宽度不小于7m。

3. 停车场内交通流线必须明确,合理,宜采用单向行驶路线,避免交叉。

4. 50个车位以上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两个,500个以上的出入口,不得少于三个。

(含50个,停车库100个以上)
应掌握垂直式停车和斜放式停车的停车带宽度、行车道宽度、绿化带宽度及主要布置方法。

例题:设计条件:
1. 某市郊风景区拟在坡地上修建停车场,位置详见下图。

2. 要求停车位不少于57个,其中残疾人停车位不少于4个,停车位长宽尺寸及要求详见下列图示,停车场内车行道宽≥7.0m,要求车道在场内贯通,并一律采用垂直方式停车。

3. 停车场地面标高为301.5m,出入口与公路衔接的坡道,其坡度不大于10%。

停车场入口处设6m×6m管理用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