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一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21—26题。
陌上何时花开刘玉琴①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②有些话,总能让人禁不住。
万物肃杀的季节已去,冰雪早融化在暖风里,此时,陌上的花开了,鹅黄嫩紫,青草萌绿,怎不令人眼前一亮?而“可缓缓归矣”,仿佛又以别样的深情和延宕的心绪,诉说着百转千回、欲扬还抑的思念,让人。
③写下这个句子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君王钱镠(liú)。
这位横刀立马、成就天下的乱世英雄,被后人记得不是因为他的雄霸吴越,而是缘于他对原配夫人戴氏王妃的一片深情。
④戴氏王妃是个孝顺女子,每年寒食节必返临安郎碧娘家,看望并侍奉双亲,直到陌上花发才归去,岁岁如此。
这一年,王妃在娘家盘桓数旬未归。
一日,料理完政事的钱镠走出宫门,见杭州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樱花嫣红杨柳如烟,便提笔写下一封书信:⑤“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⑥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
钱镠的感动古今之处,在于对夫人的深情,九个字融入了几多思念与柔情以及对陌上风物的深切感知。
钱镠同样令人记忆深刻、极为钦佩之处,还在于欲催归而请缓的心境。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和心绪!思念着王妃,催促她归来,却又深情款款,让她不要着急,慢慢欣赏路边的风景。
一代君王对美的流连,对季节变换心灵敏感的悸动,对身边万物发自内心的珍惜之情,让人内心深有触动。
⑦最令我感慨的,正是其中漫漶出的放慢脚步,舒缓心情,从容欣赏的真情和韵致,“多少事,从来急”,能在如此着急和迫切中握住节奏,真诚地叫自己、叫别人放慢脚步的人委实不多。
尤其是当下,放慢脚步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之姿,脚放不下来,心也慢不下来。
这是一个时常以数字和速度作为衡量指标的快节奏时代。
一切都在迅速变革,故而诱惑很多。
浮躁、急躁、焦躁……许多人似乎成了被放在火上炙烤的鱼,翻来覆去,躁动不已,时间的飞逝中夹杂着深感幸福太远的焦虑。
于是,不但停不下匆匆的脚步,甚至忘记了生活的真正目的,一再与身边的风景、人生的快乐失之交臂。
⑧真该多读几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在内心涌起的阵阵温情中,放缓脚步,随时欣赏沿途的风景。
说到底,学会欣赏是一个人善于发现、丰满内心的前提。
⑨放慢脚步,神宁气定,也许可以看到五月的风里,红色的夹竹桃,积攒了全身的气力,欢跳着在枝头上绽放。
深秋的寒气里,总有一些叶子不肯从枝条上飘落,等待着白霜覆盖它们高贵的身影。
也许可以听到午后的果园,在许久的沉寂之后,传来一声脆脆的鸟鸣,或者淅沥的细雨,在屋檐下发出清亮的低吟。
当然,也有可能看不到什么,尤其是在高楼摩天的城市,看不到水泥地里长出的青草,天上的白云也不够絮一床薄被。
但只要留心,总有惊喜。
当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每一处风景,每一件事情,会发现许多不曾看到过的美丽,发现许多不曾想到过的通向生活之美的途径。
找回本应属于我们的快乐。
也许,那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比最终的结果更重要。
⑩可能我们习惯了繁华和喧嚣,但放缓心情,可以让思想和灵魂清醒独行,可以及时立定反省:每一步是不是都有实实在在的分量和意义?有时走得太快,忘记了出发的目的,有时走了很远,发现心思还没有跟上来。
所以,不妨时常停下来,让脚步等一等心灵,听一听心灵的诉说。
守住内心,清理欲望,让心灵的顿悟,凝聚起全身的力量。
11人的一生,会相逢许多季节,遭遇许多变故,既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忧伤,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
虽然不能人人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但却可以放慢脚步,站稳脚跟,将目光投向更远。
这是生命的权利,也是人生的要义。
身体在物质的世界里穿行,心灵需要在思想的世界里高蹈。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位哲学家也说过,当你从匍匐的地上起立,才可以看得见天上的光辉。
在浮躁喧嚣的今天,在匆忙急促的过往中,人们有时容易忽略和失去对价值意义的判断与追求——效率有时导致功利,速度容易使人来不及体味境界的本色和含义。
所以,静下心来,适时调整向度,犹如弓在手中,向后满拉,是为了更好击中目标,走得更远。
12人生是一个奇妙的旅程,需要追求,但不能过多,需要加快速度,但还得学会放慢脚步,否则过多的追求、过快的脚步会湮没了作为初衷的快乐和本意。
当然,这里的慢,并非速度上的停止或坐等。
它更多是一种心态,一种修为,一种坚守——宁静的心境,积极的奋斗,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是细致、从容应对世界的方式。
一位学者指出,放慢脚步不是支持懒惰,不是拖延时间,而是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乐趣。
13一边是力量积累的宁静,一边是积累力量的迸发。
慢下来,在生活的芬芳气息和悠远意境中,去感受一个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取材于作者的同题散文)22.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提到的寒食节, 是我国古代重要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这天禁烟火吃冷食,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
B.“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出自晏殊《蝶恋花》,文章引用这句诗,意在表明一种苦苦追寻而无所得的惆怅迷惘的人生际遇。
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意思是回头一看,寻找的那人正安静地站在灯火稀少的地方!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望岳》中名句。
作者引用这句诗,意在激励人们不要停下脚步,要勇敢攀登人生的高峰。
23.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钱镠被后人记得缘于他对戴氏王妃的一片深情,而不是他建立的功业,作者认为这对钱镠来说很不公平。
B.从全文看,作者引用钱镠的故事,主要是感慨于他能体贴、关怀夫人,克制自己的思念,嘱咐她“缓缓归”。
C.作者对以数字和速度作为衡量指标的现代社会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主张清心寡欲,放弃功利心,回归自然。
D.作者让人们多读几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提醒人们在迅速变革的快节奏时代,能放缓脚步,享受生活。
24.作者在“陌上花开”一句中嵌入“何时”二字,并以此作为文章标题,请分析这样拟题的妙处。
(5分)25.作者为什么主张人们在当今时代要放慢脚步?(6分)26.有人说,“诗意与速度成反比”,请结合文意,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大兴一模石磨,岁月深处的吟唱刘江①石磨停转,野草钻出磨道,青苔爬上磨盘。
②石磨停转,消失的不仅仅是一种劳作,而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③想那从前逢年过节时,启明星未落太阳未升,家家户户的石磨就开始了它们的吟唱,牲口叮叮咚咚的铜铃和乡邻间你呼我喊的应答构成的是乡间节日特有的序曲。
石磨不仅认识一个家族的男女老少,石磨还认识未娶亲的姑爷、未过门的媳妇。
④磨面的第一道工序是簸粮食。
这表面上看是簸出灰尘扬弃秕糠,但其实是女人对男人劳动果实的检阅。
一簸一扬灰尘飘去,眼目中出现的是男人劳作的身影;一簸一颠秕糠落地,女人在那珍珠般饱满的籽粒中能看出男人出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汗。
心随眼热,眼随心潮,粮食就变成了手中的舞蹈,那手劲,那节奏同样充满了信天游的韵律,满心是“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睡下还想你”的甜言蜜语。
⑤上磨的粮食簸过还要淘。
淘,不是一次简单的再清洁,而是对劳动果实的进一步理解,是在水的温度和淘洗的时长中对不同籽粒的脾性的度的把握。
水的温度和淘的时间不够,籽粒过干,则会造成一种生硬的武断,磨出的面就没有色泽没有劲道。
水过热或淘的时间过长,不但会渍磨齿糊罗眼,磨出的面也是瘫的,做出的食品就没有弹性。
好女人会像熟悉自家男人一样熟悉自家粮食。
她知道自家田地的朝向、知道天年的旱涝、知道犁地的深浅、知道施肥的多少、知道除草的遍数、知道收获的迟早也知道晾晒的干湿,所以淘洗的度不屈粮食的劲也不腌臜粮食的性,刚好能调理出粮食的脾性。
手捧着那湿漉漉金灿灿的籽粒,她们那神情分明是抚摸着自家男人那浑圆的臂膀汗湿的脸庞,心曲儿自然是低吟浅唱:“满天星星一颗颗明,妹妹我就看下你一人。
”⑥有心人磨面时能听懂石磨与粮食的对话,石磨和粮食都来自于大地,它们有共同的母语。
即使饱满坚硬如铁的籽粒,石磨都能通过一遍一遍的抚摸抵达它的心里,让它徐徐吐露心声,缓缓展示性情。
不像磨面机,它是生生的倾轧,冷酷的粉碎,直至下锅入肚都没有给那精灵一般的籽粒吐露心声的机会。
人类在旧石器时代制作器物时由“砸”到“磨”是一种进步,因为磨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有了心的加入。
而我们对粮食的态度由“磨”到“轧”看似是效率的提高,实则是一种爱意和耐心的减退。
其实粮食的籽粒也是有灵性的,在浮躁的人们一次次简化与它沟通的过程时,它也失去了①原汁原味的兴致。
冰冷的机械像一道铁墙,阻断了“亲”和“手”加在一起的爱意绵延。
石磨悠悠,罗床叮当,面絮纷纷,在磨面女子的心里那庄稼粮食和面粉都是活的:籽粒入土发芽是活的,禾苗拔节是活的,蹦出豆荚的籽粒更是活的,就那即将入口的面条也是下到锅里团团转,捞到筷子上打秋千。
⑦人和粮食共生于一方水土,共沐于一片阳光雨露,碟碗里可以指汤知水指糕知禾。
别说地力不同、品种不一打下的粮食有别;就是同样的粮食分到各家,你淘洗的干湿不同、磨子的利钝不同、罗子的疏密不同,磨出的面也会不同;即是同样的面到了不同婆姨的手中,由于厨艺不同那蒸出的馒头、摊出的黄儿、酿出的米酒也绝对不会相同。
再馋嘴的人,你就是吃遍全村也不会吃出相同的味儿。
⑧如今盘中餐虽然色香味俱全,但像那简化了的汉字,你不知道它的来路,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不再为饮食发愁,但那些工业化生产出来的食品你不知道它的来路出处,不知道它的温凉脾性,不知道它披了多少层伪装,即使让那些麻辣佐料麻痹了嘴舌送入肚中,陌路相逢,也免不了一番争斗,往往就会埋下一些解不开的结。
⑨《易经•系词》里有一句: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安土,意即安定在土地上,敦是一个动词,是指去做、去完成种植。
按照蒋勋先生的解释,这里的“仁”可以从果实的仁这个角度去理解,也就是种子。
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们把种子种在土地里充满爱意地等待发芽,并在劳动中渐渐开始懂得互助互爱。
工业社会的发达,不仅让我们把千万年以来培养出的深厚感情渐渐淡忘。
甚至认为,土就是落后、就是木讷、就是慢;而在浮躁中忘记了它朴实、稳定、厚重的本质。
⑽播种机让我们失去了点一粒种子赤脚片子踩一个脚印的惬意,收割机让我们听不到了锋利的镰刀挥过熟透了的麦秆的声音,脱粒机让我们看不到那打谷场上左右锨扬起的彩虹——黄的谷子、绿的豆子、红的荞麦,啊!还有那明知有谷糠纷落却笑脸朝天的面容、那感恩的心。
⑾磨面机让我们的家园失去了最有生命力的一道风景。
在本原哲学家眼里,它不只是一种加工粮食的器物,更是阴阳结合生生不息的哲学观的载体。
停转的石磨失去了语言,成了一尊雕塑。
在乡间消磨过青春的人无论如今在何方以何种方式谋生,总喜欢隔三差五拨开荒草为它们拍照,是他们坐在磨盘上还能凭着记忆在心里复原那一道道风景,还能在心里重温那曾经②在田畴村巷间淳朴的亲情与民风;但你能指望我们的子孙在这荒草丛中寻找到什么呢,这里还能成为他们安身心“故能爱”的后花园吗?⑿“蓝蓝的天上飘来一疙瘩瘩云,三哥哥今天要出远门……”⒀岁月悠悠,无着落的心事知多少?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以磨道野草丛生、磨盘爬满青苔的景物描写开头,意在营造萧瑟的氛围,为下文奠定失落惆怅的感情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