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试卷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精心收集**整理制作)安阳市第36中学20160125期末试卷——高二化学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016年1月C-12 O-16 Na-23 Al-27 S-32 Mn-55 Mg-24 Cl-35.5 N-14 Fe-56 H-1 Cu-64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Ba(OH)2溶液中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OH-+H++SO42-=BaSO4↓+H2OB.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u 2++2Na = 2Na++CuC.用食醋检验水垢中碳酸钙的存在:CaCO3+2H+= Ca2++CO2↑+H2OD.KI溶液与H2SO4酸化的H2O2溶液混合:2I-+H2O2+2H+= 2H2O+I22.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3.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同位素:1H、D+、T2 B.电解质:CaCO3、CH3COOH、NH4HCO3C.胶体:饱和氯化铁溶液、淀粉溶液、牛奶 D.硅酸盐产品:晶体硅、水泥、陶瓷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C2H6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②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③F2、Cl2、Br2、I2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④NCl3、PCl3、CO2、CS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⑤若X的质子数为a,中子数为b,则该原子可表示为a b X;⑥由于非金属性Cl>Br>I,所以酸性HCl>HBr>HI;⑦由于氨和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NH3极易溶于水;⑧原子序数为34号的元素属于长周期的副族元素A.②⑤⑥⑧ B.①③④⑦ C.②④⑤⑦ D.③⑤⑦⑧5.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②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③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④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⑤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 4Cl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碘;⑥ 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中含碘; ⑦用溴水鉴别直馏汽油与裂化汽油。

A .①⑤⑦B .①②④⑤C .②③⑦D .②③⑤⑥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 2CO 3和Na 2SO 4溶液,Na 2SO 4溶液中的离子总数多于Na 2CO 3溶液B .相同温度下,pH 相等的NaHCO 3溶液、NaClO 溶液、NaOH 溶液:c(NaClO) >c(NaHCO 3) >c(NaOH)C .常温下, CH 3COONa 与HCl 溶液混合所得中性溶液:c (Na +)=c (Cl -)>c (H +)=c (OH 一)D .0.1 mol ·L -1Na 2CO 3溶液与0.1mol ·L -1NaHCO 3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c (CO 32-)+2c (OH -)=c (HCO 3-)+3c (H 2CO 3)+2c (H +)7.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是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之一B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C .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 2和H 2OD .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8.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CH 3COOH(l)+2O 2(g) = 2CO 2(g)+2H 2O(l) △H 1= -870.3 kJ·mol -1(2)C(s)+O 2(g)= CO 2(g) △H 2= -393.5 kJ·mol -1(3)H 2(g)+12O 2(g) = H 2O(l) △H 3= -285.8 kJ·mol -1 则反应2C(s)+2H 2(g)+O 2(g)=CH 3COOH(l) 的△H 为( )kJ·mol -1 A .+488.3 B .-244.15 C .-488.3 D . +244.159.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无色溶液:Ca 2+、H +、Cl -、HSO 3-B .能使pH 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 +、NH 4+、I -、NO 3-C .FeCl 2溶液:K +、Na +、SO 42-、AlO 2-D . K w c(H +)=0.1 mol/L 的溶液:Na +、K +、SiO 32-、NO 3- 10.下列说法中,能说明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N 2O 4(g) 2NO 2(g),改变某一条件后,气体颜色加深B .N 2(g) + 3H 2(g) 2NH 3(g),改变某一条件后,NH 3的体积分数增加C .H 2(g) + I 2(g) 2HI(g),单位时间内消耗H 2和HI 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1∶2D .2SO 2(g) + O 2(g) 2SO 3(g),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He11.某温度时,Kw = 1×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H=2的盐酸和pH=12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B .pH=11的氨水中c(OH −)=0.1mol ·L −1C .向盐酸中滴加氨水至溶液的pH=6,所得溶液中c(Cl −)>c(NH 4+)D .将pH=4.5的盐酸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6.512.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 2O 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 +4、Ba 2+、Cl -、NO -3B .K +、AlO -2、Cl -、SO 2-4C .Ca 2+、Mg 2+、NO -3、HCO -3D .Na +、Cl -、CO 2-3、SO 2-313.下列关于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蓝②将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③钠在水蒸气中反应时因温度高会燃烧④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按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4.浓度相同的NaOH溶液各100 mL倒入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向三份溶液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充分反应后,再向三份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1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1B.B烧杯中通入的CO2体积为448 mLC.通入CO2后,不能确定A烧杯中的溶质D.通入CO2后,C烧杯中溶质成分为NaOH和 Na2CO3,且物质的量相等15.将一定质量Mg和Al的混合物投入500 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

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和Al的总质量为8 gB.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C.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D.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16.把22.4 g铁粉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如反应只收集到0.3 mol NO2和0.2 mol 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生成的盐只为Fe(NO3)3 B.反应后生成的盐只为Fe(NO3)2C.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3D.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117.青石棉(cricidolite)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一种致癌物质,是《鹿特丹公约》中受限制的46种化学品之一。

青石棉的化学式为:Na2Fe5Si8O22(OH)2。

青石棉用稀硝酸处理时,还原产物只有N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青石棉是一种易燃品且易溶于水B.青石棉的化学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Na2O·FeO·2Fe2O3·8S iO2·H2OC.1 mol Na2Fe5Si8O22(OH)2与足量的硝酸作用,至少需消耗6 L 3 mol·L-1 HNO3溶液D.1 mol Na2Fe5Si8O22(OH)2与足量氢氟酸作用,至少需消耗5.5 L 2 mol·L-1HF溶液18.将CO2气体缓缓地通入到含KOH、Ba(OH)2和KAlO2的混合溶液中直到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所通CO2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整个反应进程中的各种描述不正确的是( ) A.O~a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OH)2+CO2===BaCO3↓+H2OB.b~c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O-2+3H2O+ CO2===2Al(OH)3↓+CO2-3C.a~b段与c~d段所发生的反应相同D .d ~e 段沉淀的减少是碳酸钡固体的消失所致19.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 2的性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Ⅰ图中:如果MnO 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反应B .Ⅱ图中:充分光照后,量筒中剩余气体约为10 mL(条件相同)C .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若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所得溶液呈绿色D .Ⅳ图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说明Cl 2有漂白性20.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 ,平均分成两份。

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 气体)。

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A .混合酸中NO -3的物质的量为0.4 molB .OA 段产生的是NO ,AB 段的反应为Fe +2Fe 3+===3Fe 2+, BC 段产生氢气C .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 4D .硫酸的浓度为5 mol/L21.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①Ca(OH)2 [H:O ···· :]-Ca 2+[:O ····:H]- ②H 2S H +2[:S ····:]2- ③OH - :O ···· :H ④Al 3+ Al 3+ ⑤N 2 N ⋮⋮N ⑥CO 2 :O ···· :C ···· :O ···· : ⑦HClO H :Cl ····:O ···· : ⑧Na 2O 2 Na +[:O ····:O ····:]2-Na +A .①②③④B .⑤⑥⑦⑧C .②③⑤⑥⑦D .①④⑧22.分析如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 .①②中Mg 作为负极,③④中Fe 作为负极B .②中Mg 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 2O +6e -===6OH -+3H 2↑C .③中Fe 作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 -2e -===Fe 2+D .④中Cu 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 2↑23.恒温、恒压下,1molA和nmol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 (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amol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1:2B.起始时刻和达平衡后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相等C.当v正(A)=2v逆(C)时,可断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放入3molA和3nmolB,则达平衡时生成3amolC24. 下列说法可以证明H2(g)+I2(g) 2HI(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②一个H—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③百分含量w(HI)=w(I2)④反应速率v(H2)=v(I2)=12v(HI)⑤c(HI):c(H2):c(I2)=2:1:1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⑩ C.②③⑤⑥⑦ D.②⑥⑨25.某温度时,N2+3H22NH3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332H2+12N2的平衡常数为( )A.1aB. aC.12a D.112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26.A、B、C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通常情况下,A为固体,B为黄绿色气体,C 为无色气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