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_生药的鉴定第三节生药的鉴定方法
第四章_生药的鉴定第三节生药的鉴定方法
黄芪有“菊花心”;
粉防已有“车轮纹”;茅源自术有“朱砂点”;大黄根茎可见“星点”;
何首乌有“云锦花纹”;
商陆有“罗盘纹”等。
云锦花纹
何首乌
菊花心
黄芪
罗盘纹
商陆
七、气(odour)
有些生药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这是
由于生药中含有挥发性物质的缘故, 也成为鉴别该生药主要依据之一。 如檀香、阿魏、麝香、肉桂、牡丹 皮等。
皮孔、毛茸等。 双子叶植物的根类生药顶部,有的 带有根茎; 单子叶植物根茎,有的具膜质鳞叶; 蕨类植物的根茎,常带有叶柄残基 和鳞片。
5、质地
生药质地可分为:软硬、坚韧、疏松、
致密、黏性或粉性等。 形容生药质地的术语很多: 如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谓之 “松泡”,如南沙参; 生药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 谓之“粉性”,如山药;
3、核对标本
当确定未知种是什么科属时,可以
到有关植物标本馆核对已定学名的 该科属标本。 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须要求标本 馆中已定学名的标本正确可靠。
二、性状鉴定 即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 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是 以性状,包括形态、大小、色泽、表面、 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为依据对生药 进行鉴别的方法。
麝香少许用火烧时有轻微爆鸣声,
起油点如珠,似烧毛发但无臭气, 灰为白色; 海金沙易点燃而产生爆鸣声及闪光, 而松花粉及蒲黄无此现象,可资鉴 别。
三、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
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的组织构
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描述显 微特征,制定显微鉴别依据,用以 鉴定生药品种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 一。
可制解离组织片,以观察某些细
胞组织,如纤维、石细胞、导管 等。 对于中成药,可直接取目的物, 选用不同试液制片,观察粉末的 具有鉴别意义的组织、细胞及细 胞后含物显微特征。
常用的显微标本片
1、组织切片 切片方法 徒手切片:10~20µm,最为简 便、快速,较为常用。 石蜡切片:便于教学用。 滑走切片:有专用机器切制。
2、核对文献
根据检品的形态特征及其产地、别名、
效用等线索,可查阅相关的中草药书 籍和图鉴,加以分析对照。
重要参考文献、著作:
《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
图鉴》、《新华本草纲要》、《中 国中药资源丛书》; 《中药志》、《中华本草》、《中 国药材学》、《常用中药材品种整 理和质量研究》、《全国中草药汇 编》、《中药鉴定学》等。
例如:
淀粉: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黑
十字现象,不同类型的淀粉其黑 十字形象不同; 草酸钙结晶:类型多样,在偏 光显微镜下呈不同的多彩颜色;
石细胞:在植物体内广泛分布,
其细胞壁在偏光显微镜下呈亮黄 色或亮橙黄色; 纤维、导管、矿物类物质:在 偏光显微镜下则呈强弱不同的色 彩; 动物的骨碎片、肌纤维、结晶 状物、毛茸等也呈现出不同的偏 光特性。
(一)显微鉴定的一般方法
显微鉴定
组织鉴定:观察药材的切片或磨
片,鉴别其组织特征,适合于完 整的药材或粉末特征相似的同属 药材的鉴别; 粉末鉴定:观察药材的粉末制片 或解离片鉴别其细胞分子及内含 物的特征,适合于破碎、粉末状 药材或中成药的鉴别。
鉴定者:需具有植(动)物解剖的基
本知识,掌握制片的基本技术。 鉴定时:根据观察的对象和目的,选 择具有代表性的药材,制备不同的显 微制片,依法进行鉴别。
来 源
为蓼科(Polygonaceae)植物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Maxim. ex Balf. 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Bail1. 的干燥根及根茎。
注:Rheum(大黄属)由Reuma“河”而来,示在伏尔
加河的Rha地方有产。
生物检定
第四节 生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 法简介
了解
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两千多年前,大黄就作为我国特产的药 材而闻名于中外,成为国际性生药。据 记载:我国在公元前2700年已有大黄应 用。公元前114年已经陕西运往欧洲。 ������ 马可波罗(1250~1323年)旅游东方 时记载:“中国凉州(今甘肃)产大黄 甚丰”。17世纪英国所用大黄为中国经 印度运往英国。1687~1762年间,俄国政 府以中国大黄为专卖品,鉴别甚严,并 以本品为主制订了“莫斯科标准”,凡 不适于该标准的尽行剔去。由上可见, 大黄在历史上就在欧洲享有盛誉。
(三)微量升华
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
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 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 状、颜色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
(四)荧光分析
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
分,在紫外光或自然光下能产生 一定颜色的荧光性质进行鉴别。 例如 黄连饮片显黄色荧光; 浙贝母粉末显亮淡绿色荧光; 大黄粉末显深棕色荧光。
八、味(taste)
味是鉴别生药时口尝的实际滋味。
生药的味与其含有的成分有关,每
种生药的味感是比较固定的,生药 的味感也是衡量生药品质的标准之 一。
如乌梅、木瓜、山楂均以味酸为好; 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 甘草、党参以味甜为好。
九、水试
水试法是利用生药在水中或遇水发生
沉浮、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 胀性、旋转性、粘性、酸碱变化等特 殊现象进行鉴别生药的方法。 如西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 黄色;
理化鉴定
中药理化鉴定发展很快,新的分析
手段和方法不断出现。 可确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开发利用新资源; 指导中药材的栽培加工,扩大药 用部分; 制订中药质量标准。
常用的理化鉴定方法
(一)化学定性反应
呈色反应:
利用生药的某些化学成分能
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颜色反 应来鉴别。
多在试管中进行,或在生药切
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淀粉);
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
黄柏折断面,呈纤维性;
苦楝皮的折断面,裂片状分层;
厚朴折断面可见亮星。
黄柏
生药断面特征(cut
surface character)非常重要,可通过观察皮 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 射线的分布、油点的多少等特征区别 易混品生药。 对于横切面特征的描述,经验鉴别有 很多术语,如:
例如:黄芩
黄芩苷 酶
水解
黄芩素+葡萄糖醛酸
具3个邻位酚羟基
醌类(绿色)
氧化
在观察生药的色泽时,生药应干燥,
并应在日光下观察。 色泽的描述包括表面和断面色泽的 内容。一般把质量好的色泽放在前 面,二种色调组成描写的应以后一 种色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 主。
4、表面特征
生药表面特征:有光滑、粗糙、皱纹、
第三节 生药鉴定的方法
一、来源鉴定
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等知 识,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 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 准确无误。以原植物鉴定为例
1、观察植物形态
对具有较完整植物的标本,应注
意其根、茎、叶、花、果实等器 官的观察,对繁殖器官(花、果、 孢子囊、子实体等)应特别仔细, 可借助放大镜或解剖显微镜,观 察微小的特征,如毛茸、腺点的 形态构造。 同时注意对药用部位进行观察。
植物性生药
根、根茎、茎藤、皮、叶等类,
制作横切片观察,必要时制纵切 片; 果实、种子类须作横切片及纵切 片观察; 木类须观察横切、径向纵切及切 向纵切三个面。
鉴定叶、花、果实、种子、全草
等类生药,可取叶片、萼片、花 冠、果皮、种皮制表面片,以观 察各部位的表面(皮)特征。 可将生药作粉末片进行观察。
表面片:叶、花、果实、种皮等
多用,可观察各部位的表皮特征。 粉末片: 水合氯醛透化片; 醋酸甘油片或稀甘油片或水装 片 解离组织片:可用氢氧化钾法, 使细胞间质溶解,细胞分离后观 察目的物。
扫描电镜等的应用
1.偏振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
) 在偏光显微镜下,生药的鉴别要 素在色彩上表现出一定的变化, 可作为大多数植物、动物、矿物 类生药的显微鉴别依据之一。
掌叶大黄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 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 ������ 直立,粗大,中空。 ������ 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 具粗齿。 ������ 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帖 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 红色。
历 史
1、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根大而色 黄而故名。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2、吴普谓:“生蜀郡(今四川)北部或陇西(今甘肃)。 八月采根,根有黄汁。” 3、苏颂谓:“以蜀川锦纹者佳。……根如芋,大者如碗, 长一二尺。……四月开黄花(与今药用大黄相符)亦有青 红似荞麦者(与今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相符)。 综上所述:在植物来源方面:历代本草所载的大黄主要是 掌叶组的大黄,结合本草附图,可认为与现今药用的正品 大黄相符。在质量方面:古本草认为以四川北部和甘肃的 大黄为好。关于混淆品:在唐代已发现河北产大黄与正品 大黄不同,与现在河北产商品“山大黄”(原植物为华北 大黄Rheum franzanbachiiMunt.)相当。
面或粉末上滴加各种试液,观察 呈现的颜色以了解某成分所存在 的部位。 沉淀反应: 利用生药某些化学成分能与某 些试剂产生特殊的沉淀反应来鉴 别。
(二)显微化学反应
将生药的干粉、切片或浸出液
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 些化学试液,使产生沉淀或结 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应结果; 或观察所产生的特殊颜色。
2.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
扫描电镜分辨率高,放大倍率5
倍~10万倍,能使物质的图像呈 现显著的表面立体结构(三维空 间)的特征,观察的样品制备操 作又较简易,所以在生药鉴定, 特别在同科属种间的表面结构的 鉴别比较上,成为一种新的手段。
(二)中成药显微鉴定
例: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山茱萸、
秦皮水浸,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