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编制单位:金融学教研室编制时间:2013年9月1日
执笔人:罗军林教研室主任:
审核人:系(部)主任: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㈠课程性质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是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地位。
其先修课程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等,后续课程是《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分析》等课程。
㈡课程定位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这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和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特点,以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基本覆盖了证券业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技能、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要求;以期通过系统的教学,在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证券业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去适应岗位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营销服务技能的要求,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证券投资工作岗位提炼课程能力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通过若干项目、任务训练达成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依据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这一门基础科目课程是针对证券业所有从业人员而设计,基本覆盖了证券业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技能、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要求;因此,《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课程是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三)课程模块的编排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的主要学习模块及学时
(四)教学组织的思路
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法,让学生循序而又系统地接受和领会证券市场基础知识,学会从证券行业视角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2、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在授课内容中将重点内容提出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自我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查阅材料,运用学习的知识自我分析,培养其实际的创新能力;在发言过程中以答辩的形式使学生在辩论和交流中激发其创新思维;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五)理论与实训比例
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0学时、课内实践学时为8学时。
(六)课时安排说明
各专业的理论教学和课内实训教学统一安排在校内教学;证券投资专业的认知实践教学安排在校外进行。
四、课程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⒈能准确表述证券公司的岗位设置及日常工作流程。
⒉能运用证券市场要素、功能及各证券机构作用原理解释经济现象
⒊能够运用股票特征和类型原理对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⒋能分析影响债券利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原理
⒌能运用证券投资基金原理解释封闭式、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要点
⒍能分析影响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价格的基本因素及其原理,并能据此选择交易
⒎能操作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流程;
⒏能积极适应监管,履行自律责任。
(二)知识目标
⒈理解有价证券的分类、证券市场参与者的角色、国际证券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⒉理解股票的分类、股票的价值与价格的影响因素、普通股票与优先股票的区别。
⒊理解债券的特征与分类、政府债券的特点、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的不同。
⒋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证券投资基金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证券投资基金费用与资产估值的计算以及其收入、风险与信息披露途径。
⒌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特征与分类、金融远期、期货与互换、金融期权与期权类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
6.理解证券发行的分类、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与职能、股价指数的编制、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的计算。
⒎理解证券公司的设立条件和演变、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
⒏理解证券市场的相关法律与法规、证券市场监管的目标和手段、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管理。
(三)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促进学生的品性素质和精神素质的提高。
⒈提升学生诚实正直、专业信心等方面的基本品性素质。
⒉提升学生言谈举止、心态、让人喜欢、赢得尊重等交往素质。
⒊提升学生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⒋提升学生专业自信心、持之以恒、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素质。
⒌提升学生洞察力、应变思维、创造性意识、影响他人等的能力素质。
(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参加国资委举办的助理营销师考证,成绩合格由考证单位颁发国资委核准的助理营销师资格证书(必考证书),非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可以选考助理营销师资格证书。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本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整合课程内容,全部课程内容分为八个模块,主要包括证券机构参观调查、证券市场基础、证券市场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工具、证券市场运行、证券中介机构、证券市场法律制度与监督管理模块、从业资格证考试准备、到证券机构实习。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以企业真实任务为驱动,由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实施互动式教学活动,利用仿真证券行情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习基地工学交替的形式,提升学生证券服务、分析和咨询的职业能力,主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表现为:
1.启发引导。
教学中利用各种资料、设备和软件,应用多媒体、投影、电脑、网络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学习过程由浅到深,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积极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完成工作任务。
教学设计应注意将课程内容前后左右、上下纵横加以有机联系,以达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触类旁通的效果。
2.案例教学。
本课程将精选部分证券市场热点问题等素材进行案例教学,并将教材中较难掌握和理解的有关内容进行即时的解答和点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应用,从而掌握和运用证券市场的基本原理。
3.角色扮演。
在教学中全面实施角色扮演,由学生扮演证券公司工作人员的角色,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教师的讲授、示范与学生操作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提高业务技能。
4.分组讨论。
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小组成员,根据证券市场热点的转换选择不同的讨论主题,提出明确的讨论目标与要求,通过分组讨论形成小组结论并进行报告。
讨论时注意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职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职业道德,达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有机统一。
5.证券机构调研与实习。
使学生不仅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真正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六、课程实施和教学保障条件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教材选用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中国证券业协会编,从业资格考试指定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教学参考资料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配套习题集》,从业资格考试辅导丛书编写组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是学生准备从业资格考试的练习资料。
(二)教学资源的要求和利用
1.中国证券业协会:,可使学生及时查询到证券行业的发展现状、证券分析报告、证券行业法律法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等信息;
2.中国证券经纪人协作网:,可使学生及时查询到证券公司客户经理(证券经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证券营销案例等信息;
3.上海证券交易所:/,可使学生查询上海证券交易所最新的证券交易规则、上市公司公告等信息;
4.深圳证券交易所:/,可使学生查询深圳证券交易所最新的证券交易规则、上市公司公告等信息。
(三)教学实施
1.启发引导。
教学中利用各种资料、设备和软件,应用多媒体、投影、电脑、网络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学习过程由浅到深,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积极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任务。
教学设计应注意将课程内容前后左右、上下纵横加以有机联系,以达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触类旁通的效果。
2.案例教学。
本课程将精选部分证券市场热点问题等素材进行案例教学,并将教材中较难掌握和理解的有关内容进行即时的解答和点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应用,从而掌握和运用证券市场的基本原理。
3.角色扮演。
在教学中全面实施角色扮演,由学生扮演证券公司工作人员的角色,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教师的讲授、示范与学生操作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提高业务技能。
4.分组讨论。
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小组成员,根据证券市场热点的转换选择不同的讨论主题,提出明确的讨论目标与要求,通过分组讨论形成小组结论并进行报告。
讨论时注意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职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职业道德,达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有机统一。
5.证券机构调研与实习。
使学生不仅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真正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
七、考核方式
八、其它说明
本标准由专业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编写,最后由系部组织标准委员会审核。
一般每三年修订一次。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