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刘文静
发表时间:2018-09-18T21:19:12.7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 1刘文静 2武志强
[导读] 摘要: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混凝土裂缝。
1身份证号 37070419881205xxxx 山东省潍坊市 261061
2身份证号 37072419880806xxxx 山东省潍坊市 261061
摘要: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混凝土裂缝。
近年来,住宅工程的投诉逐年上升,尤其是楼板裂缝引起的渗漏问题,往往不容易解决,为了防止裂缝,不仅要控制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和内外温差,还要从改善结构约束条件、改善混凝土性能和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控制。
施工企业在建筑混凝土施工时应在充分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设计好配置比例,解决常见的裂缝质量问题。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注重经济效益。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加固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目前,国内很多的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很多的建筑工程中,生产和运营之后相继出现一系列由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欠佳而造成的质量问题,不能够满足社会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工程的质量跟上去,进而满足人们的期望和需求,推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发展进程。
一、原材料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有利于减少混凝土的裂缝:
(一)水泥。
水泥水化产生的水化热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坚持使用大厂水泥,保证水泥的质量,并尽量使用低热水泥和减少水泥用量,进场时必须验证水泥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复试,保证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合格。
(二)骨料。
对骨料(砂、石)总的要求应是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有机杂质及盐类的粗细骨料。
粗骨料宜优先选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 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 3/4。
细骨料宜选用中粗砂,通过试验表明:每立方混凝土能够减少水泥用量 2025kg, 而每立方混凝土减少 10kg水泥,温度则会降低 1℃。
(三)外加剂。
选用适宜的外加剂是减少混凝土开裂的措施之一,其中,粉煤灰是混凝土中防裂效果最好的一种外加剂,掺加粉煤灰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也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了解施工工艺,如输送、浇筑的措施,使用机械化的程度,主要是对工作性和凝结时间的要求,便于选用外加剂及其掺量。
(四)配合比。
认真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确定施工中采用的配合比。
在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各项性能要求以及泵送混凝土流动性要求情况下,选取水泥用量少、水灰比小的混凝土配合比,以减少水泥水化热。
二、施工阶段
采用合适的施工措施不仅能节约房屋建筑成本,还能有效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差,有效地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一)混凝土浇筑方法
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水平分层、斜向分段、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在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时的用水量:在实际行产中,操作者为方便施工,往往追求较大的坍落度,擅自增加用水量而不管强度是否能达到要求;不合格的混凝土要退回搅拌站,注意混凝土的分层厚度 (建议根据搅拌车漏斗或混凝土运输车的容积计算分层数量),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出现施工裂缝。
混凝土浇筑应注意气象变化,最好避开天气剧烈变化的时段(如刮风、下雨、降温等),高温气候下应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如对水泥、骨料采取预冷措施,并采用低温水拌制,以降低混凝土拌合温度。
(二)混凝土振捣方式
混凝土振捣时布置三道振捣,第一道设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设在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设在混凝土的坡顶。
三道振捣相互配合,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
使用振捣棒振捣,注意振捣棒的插入深度和振捣时间,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50mm,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mm 左右为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泛浆为宜。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在初凝前应按标高控制点找平,混凝土表面要用刮杠刮平,再撒 5m-m25mm 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不少于两遍)。
(三)加强施工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重视对工人技术交底,严格控制踩筋现象,护筋工要及时整改板筋位移、松绑、踩筋和保护层垫块;同时,要加强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确保混凝土楼板厚度、混凝土强度、钢筋直径、上下层钢筋之间的有效高度、钢筋的锚固长度以及下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尽量少留施工缝;楼板找平层厚度也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宜过厚,或取消找平层,混凝土浇注后,要一次性压平磨光,以提高混凝土表面抗裂性能。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注重经济效益不少施工单位在配合比设计时纯粹是为了达到设计强度,按规范要求或以往经验进行一组配合比设计,试配后强度达到要求就算完成了;若达不到要求,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加水泥用量,很少有人从材料调配、经济效益、混凝土工作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
水泥用量过多,往往导致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和徐变增大,而且也相应增加了施工成本。
(四)敷设线管
预埋线管铺设应有可靠合理的固定措施,使之从板件中部穿越,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和振捣密实。
(五)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对于屋面的养护要特别注意,屋面板的表体比大,而且在高处,过大的风速会加快水分的蒸发,使得浇筑早期的失水收缩大。
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对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如墙柱插筋部位、钢柱等采用挂麻袋片、塞聚苯板等方式,尽可能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冷桥”现象;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 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
膨胀剂在混凝土中的化学反应需要大量的水,应注意充分供水养护,可在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 68m,沿管长度方向每 100mm 开 5mm 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
混凝土浇筑完成 12 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 24 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
保温层在
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 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混凝土在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才可以拆模,防止过早拆模,如果过早拆模.构件在实际施加于自身的重力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各种受力裂缝。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住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应在混凝土的搅拌、浇筑以及养护等问题上,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只有不断改进混凝土施工技术,强化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才能保证建筑质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仝慧婵.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与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7(07):191.
[2]张哲铭.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的抗震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3):120-121.
[3]钟志昌.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分析[J].价值工程,2016,35(14):152-154.
[4]刘其祥,王宇.高层住宅建筑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16,43(0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