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如何应用开源硬件推进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精
如何应用开源硬件推进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精
—2020年03月05日
一、相关政策背景
2019年1月,《“十三五”教育规划》文件指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云计 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现代技 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与争夺成为焦点。 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修 订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体现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要求。
一、相关政策背景
四:到2020年,我们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务必要进入国际第一方阵。实现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500亿,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万亿。 五:到2025年,我们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务必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4000亿,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5万亿。 六:到2030年,我们人工智能务必要占据全球人工智能制高点。实现人工 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万亿,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0万亿。
一、相关政策背景
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要实施“中国制造 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 转向制造强国。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技术是当今全球工 业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无论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 2025”,都离不开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强 大的技术人才队伍。
一、相关政策背景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小班化教学,鼓励普通高中实 行“选课制”、“走班制”,开设多样优质的选修课 程。 推动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任务驱动学习,提高学生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有 效合作,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继续推进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全国青 少年高校科学营等活动,积极试点探索大学先修课程。
二、人工智能的教育内容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 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 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二、人工智能的教育内容
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BOTTOM-UP AI) 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REASONING)和解决问题 (PROBLEM_SOLVING)的智能机器,并且,这样的机器能将被认为是有知觉的, 有自我意识的。强人工智能可以有两类: • 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的思考和推理就像人的思维一样。 • 非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产生了和人完全不一样的知觉和意识,使用和人完全
一、相关政策背景
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 支撑和人才保障。
—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2018年4月25日
二、人工智能的教育内容
人工智能
1956年夏季,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 轻科学家在一起聚会,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 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
一、相关政策背景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9年7月8日 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人工智能作为目前最大的发展战略,力图在新一 轮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导权。我们也必须以人工智能提升国防实力,保障和维 护国家安全。 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动员一切资源,抢占先 机,协同发力,牢牢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三:通过壮大智能产业、培育智能经济,为我国未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经济 繁荣创造一个新的增长周期,带动国家竞争力整体跃升和跨越式发展。
不一样的推理方式。
二、人工智能的教育内容
人工智能 弱人工智能(TOP-DOWN AI) 弱人工智能观点认为不可能制造出能真正地推理(REASONING)和解决问题 (PROBLEM_SOLVING)的智能机器,这些机器只不过看起来像是智能的,但是并 不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识。
二、人工智能的教育内容
一、相关政策背景
七:开辟专门渠道,实行特殊政策,实现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精准引 进。相关博士,硕士招生培育。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一、相关政策背景
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2019年4月 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 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 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 应用。 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 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 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 设。
人工智能 实际应用 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 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 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 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 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 传编程等。
未来已来 人工智能发展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
机器人不能和人“抢饭碗”
人不能和机器人“抢饭碗”
二、人工智能与教育机器人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三、利用开源硬件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如何应用开源硬件推进 人工智能教育
内容提要
一、相关政策背景 二、人工智能的教育内容 三、利用开源硬件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四、基于Iduino的人工智能教学案例
一、相关政策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 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开发网络学习课程。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 学效果。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