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氏合金浇铸工艺

巴氏合金浇铸工艺

巴氏合金的浇铸工艺
准备工具
1、熔炉(用铸钢坩埚熔化轴承合金)
2、搪锡炉
3、预热炉
轴承合金的浇铸主要包括下列工艺过程:钢壳的清洗与挂锡、合
金的熔化、合金的浇铸。

第一阶段钢壳的清洗与挂锡
(1)清理钢壳,脱油脂(注:碱性剂去油污,酸性剂去氧化物) 钢壳上的氧化皮,污垢可以用砂纸,钢丝刷或用喷砂的方法去除。

(2)检查和修正钢壳
检查钢壳内表面有无氧化物,无氧化物的表面应呈银灰色。

如有
金黄或褐色的氧化斑时,应用30%的盐酸水溶液酸洗,或用钢丝刷擦光。

(3)再一次去油污
方法与(1)相同
(4)挂锡
为了使轴承合金与钢壳粘合牢固,在合金与钢壳交界处镀上一层锡,使之形成一层互相渗透的过渡区,促使合金与钢壳粘牢。

轴瓦挂锡后内表面要均匀,厚薄为0.1~0.2 mm,表面光洁呈银色,不
许漏挂。

理想的锡表面应呈银白色镜面,锡液能在整个表面流
动证在浇注前已挂锡的钢壳温度为250~270℃。

第二阶段合金的熔化
合金的熔化可以在坩埚里进行,将整块合金敲碎放入坩埚
里,不可用回收的旧合金
第三阶段合金的浇铸
(1)浇注前充分搅拌合金液,静置2~4min,将浮渣清理干净。

其锡锑合金浇注温度为400~440℃。

(2)浇铸前将全部浇注工具预热到150~200℃。

将预热到270~300℃的模具取出,和已挂锡的钢壳装配好。

浇注时,温度决定着液态合金的冷凝方向,要保证模具内表面温
度始终高于钢壳轴瓦面的温度,这样将会增大液态合金挤向轴瓦面的凝缩力,从而获得粘接可靠、致密性较好的合金层。

合金的浇注采用静止浇铸。

静止浇铸可以采用静止直立连续浇铸
的方法----将达到一定温度的轴承合金液体迅速连续注满型腔;也可以采用静止直立间歇浇铸方法----将达到一定温度的轴承合金液体分数次浇入型腔,待前一次浇铸的合金冷却到一定程度时(合金上表面冷却接近固相线(呈糊状)),再进行下一次浇铸。

(3)具体浇铸过程:
1)浇铸前先把模具座放在平台上,再经过预热至250~300℃。

为了取芯方便,可在芯棒上涂一层石墨粉和汽油混合物,或镀一层铬,棒芯应缠白纸,这样在浇铸完冷却后,芯棒易于抽出。

2)当准备工作完成后,立即将已熔化的轴承合金(温度控制在
400~440℃)倒入已预热至270~300℃的铁勺里进行浇铸。

3)开始浇注时不宜过快,速度应逐渐加快,并常用清渣铁棒清除
熔化合金表面的熔渣、杂物,以免将异物浇入瓦中。

挂完锡的轴瓦到浇铸的时间尽量短,一般不超过8 秒钟,以免氧化。

4)浇注后合金的冷却采用急冷和缓冷两步进行。

急冷一般是采用
常温冷水均匀冷却轴瓦壳中下部。

然后采用缓冷,是指冷却到固态的合金由200℃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待轴瓦完全冷却到室温后才可拆模。

缓冷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合金脱壳。

第四阶段轴承合金检查
检查轴承合金的结构情况,一般用敲击听声音的方法。

(1)把已浇注好的轴瓦悬挂在铁丝上,检查合金与轴瓦壳是否熔
接在一起,可用铜棒敲打,发出清脆的声音为正常。

若浊、哑、杂音,说明合金与轴瓦未很好粘合在一起。

则表明熔接不好,应重新进行浇注。

(2)轴瓦巴氏台金的表面应该是光滑的,并具有无光泽的银色。

若为黄色,则说明轴承合金过热,应重新浇注。

(3)如果由于轴承合金温度过低进行浇注,或没有浇足使巴氏合
金脱层产生缺肉现象时,应重新浇注。

(4)检查轴瓦和轴承合金是否有裂缝、破损、砂眼、铸疤,或大
于加工量的其它缺陷。

如有上述缺陷要修理或重新浇注。

(5)轴瓦或推力瓦在半精加工后应超声波,着色检查,并提供检查报告。

浇注时的注意事项
(1)浇注合金的液流尽量短粗,以免卷入空气。

(2)每层浇注时,金属液流不应间断,并且要均匀快速。

(3)每次浇注后,用预热干净的铁棒轻轻地搅动合金液。

(4)轴承合金熔化或浇注时切不可遇水,以防“爆炸”造成溅伤。

(5)工作场地应清洁整齐,地面平坦,不得积水,有良好的通风措施。

(6)安全操作,穿戴好防护用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