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老年病学三个阶段的名称(11本硕)老年医学(Geriatric Medicine)的定义:预防和治疗与老年相关的疾病,最大程度地维持或恢复患者的功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科学。
现代老年医学的核心理念(老年病学的核心理念—10本硕)从传统亚专科“以单个器官系统疾病为中心”的单病诊疗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其宗旨是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诊疗与预防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恢复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
人口老龄化(ageing of population)老年人的各年龄阶段的称号(10本硕)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欧美≥65岁;亚太≥60岁我国现阶段划分老年人的标准老年人(elderly):≥65岁欧美、≥60岁亚太高龄老人(11本硕)(nonagenarian):80-90岁长寿老人(oldest old) :≥90岁百岁老人(centenarian):≥ 100岁人口老龄化:(人口老化—06本硕、老年人口系数与人口老年化—05本硕)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时,为“老龄化社会”,达到14%为“老龄社会”,达到20%时为“超老龄社会”。
老年人口数老年人口系数= ------------X100% ≥60岁达到10%,人口总数≥65岁达到7%属老年人口型;1.老龄化社会的四个条件(08本硕)①0-14岁人口的比重(少儿系数)低于30%;②年龄中位数超过30岁;③老少比即老化指数高于30%;④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比重超过10%。
老年“一站式服务”综合门诊(特需)“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老年医学科(Geriatrics)其特点是:①整体性和连续性:避免“单病诊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用药。
②功能评估和康复:③多学科协作。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特点(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老龄化发展迅速;(3)地区发展不平衡;(4)城乡倒置显著;(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1.社会负担加重2.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3.家庭养老功能减弱,养老负担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社会。
4.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
衰老的定义(11本硕)衰老(10本硕、09本硕)衰老是指生物体生长发育到成熟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退行性变化。
衰老的特征:累积性Cumulative普遍性Universal渐进性Progressive内生性Intrinsic危害性Deleterious老年人疾病的特点1、流行病学特点:常见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
死亡原因: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2、病因学特点:老年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3、临床特点老年病的临床特点(06本硕)请述老年人疾病的临床特点(05本硕)1)多病共存2)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表现形式:①无症状多;②症状迥异:3)起病隐匿,发病方式独特4)易发生并发症(老年疾病常见并发症—11本硕)①神经、精神症状;②感染;③水电解质紊乱;④多器官衰竭;⑤运动减少性疾病5)病程进展快6)病理心理学特点7)治疗学特点8)预后的特点药代动力学特点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11本硕影响因素:机体的组成成分,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和药物与组织的结合能力。
(因机体老化结合能力下降,同时存在肝脏衰老)肝脏衰老改变如下:1、重量减轻:2、功能性肝细胞数量减少3、肝脏血流量减少4、肝合成蛋白质能力降低,肝微粒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
老年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增加]1、镇静剂,中枢性镇痛药、抗忧郁药、抗精神病药、抗帕金森病药的敏感性↑。
2、心血管药物:负性肌力负性传导3、抗凝药:4、影响内环境的药物:降压药→直立性低血压;降糖药→低血糖症;氯丙嗪、苯二氮卓类→低温;抗胆碱药→便秘、尿潴留;利尿药→电解质紊乱↑,血容量↓,血尿酸↑。
[对少数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洋地黄类强心苷:正性肌力-敏感性降低,毒性反应-敏感性增高。
β受体数目和亲和力↓;β2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降低,手指震颤较敏感。
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控制作用↓。
[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良反应-高于60%。
糖皮质激素[用药依从性差] 漏服、错服、多服。
老年人的药物治疗:权衡利弊治疗目的用药标准(体差异大血药浓度监测)避免用于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药物受体拮抗药:如多沙唑嗪、哌唑嗪及特拉唑嗪(导致体位性低血压风险较高,还有松弛膀胱肌肉的作用,加重尿失禁,)中枢受体激动药:可乐定、甲基多巴及利血平(每天>(不宜作为高血压的常规治疗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奎尼丁及索他洛尔不宜作为房颤的一线用药,速释硝苯地平:无论口服或舌下含服速释硝苯地平,均可能引起快速的降压作用,螺内酯:螺内酯有增加高血钾风险地高辛(每天>0.125mg)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药:如地尔硫卓及维拉帕米由于其负性肌力作用,应避免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
2 、避免用于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叔胺类三环类抗抑郁药(TCA):由于较高的抗胆碱能活性,易导致口干、过度镇静及体位性低血压等,患有青光眼、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应避免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这类药物有增加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谵妄、跌倒与骨折的风险。
有以下情况时适用:癫痫、快动眼睡眠障碍、苯二氮卓类戒断、戒酒、严重广泛性焦虑障碍、围手术期麻醉以及临终关怀的舒缓治疗。
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3 . 避免用于老年人的内分泌系统药物氯磺丙脲及格列本脲:可导致持续性低血糖,有增加跌倒等不良事件风险。
此外,氯磺丙脲还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罗格列酮及吡格列酮:为治疗糖尿病的二线药物,因报道可导致液体潴留和充血性心力衰竭,避免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干燥甲状腺片: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4. 避免用于老年人的胃肠道药物颠茄、莨菪碱及东莨菪碱:由于其强大的抗胆碱活性,会造成体位性低血压、便秘、尿潴留等,应避免使用,除非在舒缓医疗中用于减少口腔分泌物。
甲氧氯普胺:胃轻瘫患者除外。
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包括迟发运动障碍,老年人应避免使用。
可选用不进入血脑屏障的多潘立酮。
口服矿物油:如液体石蜡,可能增加老年人误吸风险,导致脂质性肺炎。
5. 避免用于老年人的镇痛药:非甾体类药物,应避免长期使用,并建议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和质子泵抑制药(PPI)等。
6. 老年人常见病用药老年痴呆:下列药物应避免慎用于痴呆及认知功能受损的老年患者,包括抗胆碱能药、苯二氮卓类、唑吡坦、H2受体拮抗药及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应慎用于痴呆患者的行为异常问题,除非非药物治疗失败或患者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威胁。
谵妄:避免使用所有三环类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苯二氮卓类、氯丙嗪、糖皮质激素、H2受体拮抗药、哌替啶及镇静催眠药。
(诱发或加重谵妄,停药时需缓慢)跌倒:抗惊厥药、抗精神病药、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佐匹克隆,唑吡坦)及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可导致共济失调、精神运动功能损害、晕厥及增加跌倒风险,应避免用于有跌倒高风险老人。
避免将抗惊厥药物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用于癫痫以外疾病的治疗。
慢性便秘:不要用抗胆碱药物!老年人的用药原则合理用药(11本硕)合理用药定义为:“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其临床的需要,药物剂量应符合患者的个体化要求,疗程适当,药物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老年合理用药的三个基本要素(10本硕)三个基本要素:安全、有效、经济。
老年人用药五大原则1、受益原则1)要有明确的适应证;2)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值>1;3)选择疗效确切而不良反应小的药物;2、五种药物原则:少于五种药物3、小剂量原则“半量原则”--“小剂量原则”:从小剂量开始4、择时原则:不同的药物在不同时间使用5、暂停用药原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减量或暂停用药,以判断是否有药物毒副作用或是ADR出现。
虚弱的定义和诊断。
虚弱定义为面对来自环境的挑战时个体内在的易损性。
是一种进行性的伴有多系统的损伤,是在生理功能减退后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易患疾病状态。
是生理代偿能力减弱,越来越依赖外部帮助以维持生命和自主健康的状态。
虚弱的诊断:虚弱(低握力)自我疲乏移动性差无意识体重下降低体力活动具备其中3条或更多则提示虚弱。
不良后果:跌倒、自理功能减退、死亡。
65-70岁发生率% 85-90岁发生率%虚弱的防治1、识别可能预后不良的易受损虚弱者,仔细鉴别一些潜在的、未治愈的、终末期的疾病是否继发虚弱。
2、训练:步行、平衡训练、太极拳等。
3、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肌酸、脱氢表雄酮等。
谵妄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谵妄(delirium):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是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表现有定向力障碍,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及自身认识障碍,并产生大量的幻觉、错觉。
临床表现1、急性/亚急性起病,注意力下降2、病程波动性,昼轻夜重3、思维混乱及意识水平下降4、定向力障碍(时间,地点)、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精神运动性激越、迟滞、知觉障碍(幻视,幻觉,错觉)、情绪不稳定、睡眠觉醒周期障碍等。
老年人跌倒的发病原因。
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08本硕)1.内在原因(1)长期危险因素:①步态异常:神经系统疾病(腔隙状态,痴呆,帕金森病,卒中,正常压力脑积水,慢性硬脑膜血肿,小脑性共济失调,脊髓疾病及周围神经疾病等),精神因素(抑郁症)及其他因素(骨关节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肌无力和药物)等。
②平衡功能减退:视敏度,暗适应,周围视力,增龄性变化和某些疾病(白内障,黄斑变性及青光眼),前庭功能(耳石膜),药物,头部外伤,眼部手术和感染等,周围神经增龄性变化或疾病(糖尿病,维生素B12缺乏)骨骼,关节,韧带及肌肉的结构和功能损害,颈椎病,股四头肌病变,下肢髋,膝,踝关节的退行性变,足部疾病如骨刺,滑膜炎和趾甲畸形等。
(2)短期危险因素:各种疾病引起的心输出量降低,脑灌注量降低,休克、低血压;各种感染或服用药物造成跌倒。
2.外在原因常见的环境危险因素有3类:①物体绊倒,地面光滑,光线晦暗,携带较重物品等;②穿拖鞋或不合适的鞋裤;③家具摆设不当,床铺过高过低,坐椅过软过低。
老年人跌倒的后果致命伤害(即死亡);非致命伤害(残疾);常见的伤害:骨折、脱臼、扭伤、颅脑损伤、内脏损伤等。
老年人跌倒后的处理:发现老年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1)有外伤、出血,立即止血、包扎;2)有呕吐,将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3)有抽搐,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4)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躯体功能评估;认知和心理功能评估;以及社会/环境因素评估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