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估六民族与宗教、国际关系(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下边的漫画表明(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③我国民族差异已不存在了④我国已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在我国,每个民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且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都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
这说明( ) A.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民族政策B.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C.少数民族人大代表能够代表本民族行使权力D.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权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于2010年3月21日至23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工作。
这是总书记15年来第四次到宁夏考察工作。
据此回答3~4题。
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内容。
宁夏各族群众日子过得怎么样、困难群众生活都安排好了没有,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
考察期间,总书记特地来到历史上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走村入户,嘘寒问暖。
这表明( ) A.民族的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国家统一的基础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D.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4.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
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 )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10·北京市海淀区联考)北京是一个多民族人口构成的大都市。
全市有5个民族乡,109个民族村,39所民族小学,10所民族中学,在16所大学中开办了不同兴趣爱好的民族班,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
这些事实表明( )①民族乡村自治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制度②民族平等权利得到体现③相同的经济生活是民族平等的基础④不同的民族风俗和习惯受到尊重A.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6.2010年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一周年。
今天的新疆,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各族人民意气风发、信心百倍地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
从政治常识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②我国各民族在事实上是平等的③我国各民族都应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④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加强民族团结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证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7.下列行为符合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是( ) A.某村主任组织本村信教群众进行有神与无神辩论B.某共产党员坚持宗教信仰,参加宗教活动、传播教义C.某父子都信仰宗教,父亲强迫儿子与他信仰同一宗教D.佛教徒张三在自己家中进行念经、祈祷、封斋、追思等活动8.(2010·天津实验中学诊断)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宗教信仰自由已作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载入宪法。
这说明( ) A.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B.国家政权与宗教相统一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D.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9.(2010·湖北武汉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法律,它正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
下列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解错误的是(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②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自主制定自治法,享有一定的自治权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④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三级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10.在我国,宗教界人士能够进入自治区各级人大、政协并担任领导职务。
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 ) A.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B.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C.宗教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D.我国宗教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11.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形式。
人民政协自成立之日起,就设立了民族和宗教工作的专门机构。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是因为( ) A.我国的国家制度具有特殊性B.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C.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D.民族、宗教与国家有密切关系12.(2010·吉林省吉化集团第一高级中学质检)我国的五大宗教都有爱国传统,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例如,佛教界提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道教提倡“慈爱和同、济世度人”;基督教强调“荣神益人”等,广大信教群众都在努力实践这些思想和主张。
这说明( ) A.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B.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C.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D.我国信教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13.(2010·广州月考)2010年7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北京重申,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军用舰机在黄海及其他中国的近海从事影响中国安全的活动。
这表明,中国政府坚定地维护( )A.国际政治新秩序B.我国的国家利益C.和平共处原则D.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14.近年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和“远景五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迅速崛起,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这说明(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②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③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经济政治中心④综合国力已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③15.(2010·河北石家庄诊断)航天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而且能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
下列关于民族凝聚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A.提升国际影响力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B.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C.民族凝聚力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D.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民族凝聚力的组成部分16.(2010·吉林辽源五中摸底)中国政府多次声明,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情都要由各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
这是由于( )①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②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等基本权利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④平等协商是国际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7.多年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是因为联合国( ) A.通过的决议符合各国利益B.和平是其宗旨的重要内容C.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D.通过的决议具有法律效力18.从“和平共处”到“和谐世界”,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和理念一直强调一个“和”字,并且一直以实际行动履行着“和平”的信念。
这说明( )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符合各国利益C.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D.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2010·山东烟台统考)中国发展的方式是和平的,中国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和平。
这说明( )①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②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③我国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造成海地大量的人员伤亡,8名中国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壮烈牺牲,中国政府当天派出国际救援队赴海地开展救援。
这说明( ) A.参与海地救援可以扩大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B.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C.我国政府遵循联合国的宗旨,积极履行国际责任D.我国政府组织国际维和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一种行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
第21题20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第24题20分) 21.(2010·邯郸二模)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
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1)比较旧中国与新中国民族关系发生的变化及根本原因?说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12分)(2)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8分)22.宗教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1)结合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关系的认识。
(5分)(2)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5分)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同时提出,“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政治生活中应主要处理好哪些关系?试说明之。
(5分)(2)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和谐世界?从对外政策来看,我们应该如何推进构建和谐世界的进程?(5分)24.2010年3月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
杨洁篪在谈到中欧关系时表示,今年是中欧外交关系建立35周年,中欧之间存在着的是一个成熟的外交关系。
近年来,中欧关系总体上是积极向前推进的,我们在各个务实合作领域取得了不少的合作成果。
比如说现在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双方贸易额达到3 600多亿美元,我们中国有近20万留学生在欧洲学习。
杨洁篪表示,双方关系的发展中当然不可能一点摩擦都没有。
但这不是我们双方关系的主流,由于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双方各不相同,我们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乃至于出现一些分歧,我想这是自然的。
重要的是,我们双方都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态度来进行磋商,妥善地处理有关分歧,突出我们双方在广泛领域所存在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