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加宽施工方案

桥梁加宽施工方案

皖赣线K458+797乐安河大桥成安渝高速公路四川段工程桥梁加宽施工方案批准:审核:复核:编制: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二○一六年七月目录1工程概况 (1)2施工日期及范围 (1)2.1施工日期 (1)2.2施工范围 (1)3资源配置 (2)3.1组织机构 (2)3.2施工机具设备 (4)4施工工艺及要点说明 (5)4.1桩基施工 (5)4.2墩柱施工方案 (10)4.3盖梁施工 (13)4.4支座垫石施工 (18)4.5空心板梁桥 (18)4.6桥面铺装 (19)5施工注意事项 (20)6安全施工措施 (23)桥梁加宽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新老桥拼接采用上连下不连方案进行拼接,新老桥上部结构通过拼接形成整体共同受力,下部结构分离,独立受力,桥墩为柱式墩,桥台为柱式台,桩基为钻孔灌注桩。

2施工日期及范围2.1施工日期2016年8月20日至2016年10月20日。

2.2施工范围本合同段桥梁加宽为成洛互通区朱家老药铺桥和绕城服务区桥,桥梁加宽包括老桥的护栏拆除、老桥两边边板的切除、老桥多余盖梁的切除、部分老桥铺装层的凿除(注:老桥铺装层网片筋不要切除) 和新建加宽桥的桩基、墩柱、桥台、盖梁、空心板、波形护栏等施工。

表2.2-1 新建加宽桥主要工程量3资源配置3.1组织机构⑴项目组织机构框架图3.1-1 项目组织机构框图⑵项目班子成员及其简历表3.1-1 工程项目班子成员一览表⑶项目部部门设置及人员配置表3.1-2 部门设置及人员配置表3.2施工机具设备表3.2-1 施工机具设备表4施工工艺及要点说明4.1桩基施工⑴旋挖灌注桩的的工法及工艺流程本工程钻孔灌注桩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法进行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具体项目包括: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桩位复核→护筒埋设→钻机就位→钻机定位复核(监理验收) →钻孔→一次清孔(监理验收)→吊放钢筋笼(监理验收)→导管、注浆管的安放→二次清孔—→沉渣测量(监理验收)→灌注水下混凝土→控制桩头加灌高度→拔除护筒→工程桩养护、注浆与检测。

湿法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图4.1-1旋挖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图⑵施工方法与要点①施工准备施工前做好“三通一平”。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泥浆沟池、商品砼车运输临时道路等。

现场设置轴线控制点位于打桩区外围,并投射于固定物上,便于施工阶段复核,并注意在施工作业时加以保护。

水准点亦位于施工区域附近固定建物上。

根据设计图,将桩逐一编号,依桩号所对应轴线尺寸,施放桩位,由监理、建设、设计单位复核认可后开始施工。

根据现场条件及工程进度计划,做好人工、材料、机械设备计划安排,保证工程顺利完成。

②测量放样开工前,用水准仪对施工现场标高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平均标高值作为施工场地平均标高。

桩位轴线根据各轴线引出桩位线,桩位允许偏差为±50mm。

③护筒施工定好桩位后,先在桩位控制圆外侧弹出桩位十字线以便控制桩位。

护筒采用4mm厚钢板制成,为增加刚度防止变形,在护筒上、下端和中部的外侧各焊一道加劲肋。

护筒内径:比钻孔桩设计直径加大20~30cm,即内径为1.0~1.1m。

护筒顶端高度:宜高出地面0.3m,以防杂物、地面水进入井孔内。

护筒的埋设:护筒埋置深度视地层情况而定,以穿透表层相对松软沉积层为宜,本场地护筒长度 1.5-2.0m。

埋置好的护筒平面位置偏差小于3cm,护筒倾斜度偏差小于1%,护筒侧壁与地表之间空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防止地表水流入引起塌孔。

④成孔施工钻机就位前先检查机械的性能状态是否良好,确保钻机能正常工作。

将钻机移到桩位旁,钻头对准桩位标注点。

钻机停位回转中心距孔位之间。

在允许的情况下,变幅油缸尽可能将桅杆缩回,这样可以减小钻机自重和提升下降脉动压力对桩位的影响。

护壁泥浆采用优质钙基膨润土加分散剂,用高速制浆机搅拌而成,配合比通过现场试验进行确定。

新制泥浆通过在膨化池内膨化后使用,混凝土浇筑时将桩位内的泥浆进行回收,在回收池内经沉淀净化等处理合格后重复利用。

施工过程中泥浆循环使用,循环泥浆比重严格控制在1.15~1.20之间。

粘土含胶体率大于95%;含砂率小于4%。

对新制泥浆及再生泥浆设专人采用专用仪器进行质量控制。

钻孔开始前埋设护筒,以保证钻机沿桩位垂直方向顺利工作,同时保护孔口和提高桩孔内的泥浆水头。

护筒采用钢板制作,角钢加固,护筒长度大于,护筒长度随地质情况的不同进行调整。

护筒埋设与坑壁之间用粘土分层夯实,以防漏水。

在护筒的上口边缘开设个溢浆口,便于泥浆溢出流回泥浆池,进行回收和循环。

旋挖钻头选用回转钻头,通过底部带有活门的桶式钻头回转破土,并直接将其装入钻斗内,然后再由钻机提升装置和伸缩钻杆将钻斗提出孔外卸土,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取土卸土,钻至设计深度。

根据斗体容量、底层密度等选择合适的进尺深度,避免进尺过多导致卸土困难。

由于旋挖钻机不需泥浆携带泥土,直接通过旋挖钻斗取出泥土,泥浆的比重不大,不须改变清孔泥浆的比重就能满足沉渣厚度要求。

当达到设计孔深时,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验收孔深、垂直度及直径。

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须进一步处理。

⑤钢筋笼制作与吊放主筋采用电焊接长,加强箍筋采用双面搭接焊,螺旋筋和主筋连接采用电弧点焊焊接。

钢筋笼整体制作,其焊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加工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笼焊接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才能进行钢筋笼吊装。

采用25T胶轮吊车整体下放钢筋笼;主副钩三点起吊、人工扶笼缓慢入孔。

钢筋笼入孔后检查钢筋笼顶标高。

⑥导管安装使用国内较先进的双螺纹方扣接头导管,拼接速度比普通导管快倍,不容易卡挂钢筋笼,密封性好。

导管外径采用,接头拧紧,避免孔深导管太长,导致导管脱落事故。

⑦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灌注采用导管法水下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罐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灌注。

首批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导管埋深大于1m,初灌量按下式确定,导管埋深在2-6m为宜。

混凝土灌注必须保持连续性,以防止断桩。

为确保桩头混凝土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桩芯混凝土需超灌0.5-1.0m,浇注过程中应作好详细记录。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要及时测量混凝土面高度,当确认已灌注至超出设计标高0.5-1.0m时,方可停止灌注,拔出导管。

4.2墩柱施工方案⑴墩柱施工工艺流程墩柱施工工艺流程为:接茬面凿毛清理→测量放线—→绑扎钢筋→支立侧模→灌注混凝土→养护→拆模,墩柱施工工艺流程框图详见下图。

图4.2-1 墩柱施工工艺图⑵墩柱施工方案①施工准备凿除承台顶与墩身连接处和墩柱插筋的表面浮浆,用高压水枪将表面浮尘冲刷干净;在承台顶面用墨线弹出墩柱的纵、横向轴线及模板的控制线。

再次测量墩柱模板位置的承台顶标高,以便调整墩柱高程进行补救;整修墩柱插筋,继续向上绑扎墩柱钢筋。

②钢筋绑扎钢筋进场经复检合格后,集中加工,然后运至结构物处人工绑扎成形,其各项指标严格控制于允许偏差之内。

钢筋保护层使用与墩台身同标号砼垫块以保证砼表面质量。

钢筋的根数、直径、长度、编号排列、位置等都要符合设计的要求。

绑扎成型自检合格后,请监理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在没有验收合格的情况下,严禁封模。

③模板支设为确保立柱外观光洁、平整、顺直,所有墩柱模板均采用专业工厂加工定制整体钢模板,由吊车吊装、拆卸模板。

为确保墩身清水砼外观优良,模板应具有相当的刚度和强度,并且能可靠的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荷载,保证结构各部形状,尺寸准确。

根据立柱尺寸及进度要求配制相应数量不同规格的整体式柱模,强度、刚度通过计算确定,墩柱模板在使用前应进行整体试拼装,并用打磨机打磨平整并涂抹高效脱模剂。

人工配合汽车吊进行模板安装,在接缝处平齐钢模内表面粘贴双面止浆带以保证钢模接缝密贴不漏浆。

模板安装好后,由测量人员对模板位置偏差和顶面水平进行检查,经调整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后对钢模加固,保证在砼浇筑过程中模板不变形、不移位。

④混凝土浇筑砼由搅拌运输车从拌合站运送到墩台位置,选用汽车砼泵车浇筑,插入式振捣器定人定位捣固密实。

⑤墩柱模板的拆除与养护应待墩身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保证大于2.5MPa或设计要求的强度,才能拆模、养护,因此需多一组试块,拆模前送试验室做抗压试验。

当气温低于5C时,墩柱应用塑料薄膜包裹,模板外挂二层麻袋保温,使混凝土不至于过快的散热及散失水份。

常温下,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膜包裹,墩顶覆盖土工布,即能起到保湿养护作用,又能在上部结构施工期间保护墩身不受污染。

4.3盖梁施工⑴施工准备①材料准备施工所用材料应按图纸用量进行核算,列出用料清单并列出分期用料时间,按先期开工所用材料运达施工现场,保证材料质量合格,有检验报告,符合图纸设计用料,经自检无误后,上报监理进行检验并做好材料的保管与码放工作.②测量放样:根据复核后的GPS点和导线点,水准点,使用水准仪和全站仪,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放样定位,并做好标记,确保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⑵施工工艺①盖梁施工工艺流程普通盖梁施工工艺流程为:水平测量放样→搭设支架→底模铺设→轴线和边线放样→绑扎钢筋→侧模安装→标高复核→砼浇筑→拆模→外观和尺寸检查→拆除支架→养护。

②支架搭设在不具有通行要求的现浇梁支架形式采用满堂支架,堂支架采用碗口式钢管支架,钢管外径为φ48,壁厚3.5mm。

立杆采用1.2m,立杆接长位置错开布置,不得布于同一断面上,横杆采用0.9m、0.6m两种。

中间纵横向由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力撑,间距不大于4.5m;剪力撑斜杆与地面夹角不小于45°且不大于60°,斜杆每步均应与立杆扣接;同时底部和顶部设置水平剪力撑。

底托置于10×10cm方木上,顶托横向设钢管分配梁,再于其上铺设10×10cm方木,间距10cm。

底模采用20mm厚竹胶板。

③底模铺设盖梁底模采用木模板,底模与立柱接缝处用聚乙烯塑料密贴。

底模铺设完成后,必须进行标高复测,并调整底模标高。

④轴线和边线放样在铺设完成的盖梁底模上面,用全站仪投放出盖梁的中心点、纵横轴线,然后放出边线。

⑤钢筋绑扎盖梁钢筋主要是骨架钢筋网片,须预先在钢筋加工车间焊接成型。

钢筋骨架焊接时必须严格控制焊接变形。

首先确保骨架的各号钢筋下料与弯曲角度准确,钢筋下料时注意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10d距离,也不得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焊接骨架前,事先准备好一块长度与帽梁骨架网片相同的钢板,在上面弹线并点焊短钢筋制成底模。

将各号钢筋全部放置在底模上,调整好位置间距。

为了保证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钢筋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较小直径的钢筋下垫以适当厚度的钢板。

各号钢筋全部拼装好后,在需要焊接的部位用楔形卡卡住,防止电焊时局部变形。

待所有焊点卡好后,先在焊缝两端点焊定位,然后进行焊缝施焊。

施焊顺序宜由中间向两边对称地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相临的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焊渣随焊随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