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
但长期以来“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是思想品德课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师没有因教而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学生没有因学而获得有效的成长和发展,学校也没有因教学而获得有效发展。
其主要表现有:(1)教师主宰课堂。
形成了“五个中心”,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中心,教师讲授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以接受(听)为中心,教学价值以应试为中心。
(2)主客体错位。
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课堂成了教师演出“教案剧”的场合,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绝对配角。
(3)忽视差异。
没有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而是当作一种教学阻力,始终用一刀切的方法教学。
(4)知能脱节。
课堂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听讲、轻体验,重记忆、轻运用,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有效教学的研究,使我很受启发,对我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有效教学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有关有效教学的以下观点:
1、有效教学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的特点,去面对具有差异性的各类学生的特点,是一种师生共互动、共生长的关系。
3、有效教学在策略上注重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注重学习的背景化,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发展其新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有意义的学习;开展教学对话,使学生有表达、交流、对话,展示学生的观点、判断和理性推理。
以后,我将继续贯彻有效教学的理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为有效。
林征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