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1.人体病理学研究:1尸体解剖2活体组织检查3细胞学检查。
2.实验病理学研究:1动物实验2组织和细胞培养。
3.疾病发生的原因:1生物性因素2理化因素3集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4遗传性因素5先天性因素6免疫性因素7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4.脑死亡的特征: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行深昏迷3瞳孔散大或固定4脑干神经反射消失5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6脑血液循环停止。
5..玻璃样变性又称为透明变形,指结缔组织,血管壁和细胞内等处发生的在HE染色染片中出现均质、红染。
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6..坏死的类型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钙化)7.出血按其发生的规律可分为两类,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
8.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9.血栓的类型包括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微血栓(透明血栓)10.炎症的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增生。
11.常见的渗出性炎可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12..白细胞的渗出过程边集、粘着、游出、和趋化作用。
13.蔓延扩散:1、局部蔓延2、淋巴道播散、血道播散14.吞噬细胞的种类: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15.肉芽组织由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构成,伴有炎细胞浸润。
16..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的膨胀性和外生性,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是浸润性和外生性17.肿瘤TNM分期YNM分别代表原发肿瘤,局部淋巴结受累情况,血性转移情况。
恶性肿瘤经血道转移时,多转移至肺、肝等脏器。
18.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弹力型动脉和弹力肌型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期是脂纹脂斑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
19.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性病变:斑块内出血;溃疡形成;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2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其次是右冠状动脉。
21.高血压病的分期机能紊乱器,动脉病变期,内脏病变期22.高血压病变主要包括动脉系统病变,心脏病变,肾脏辨病,脑部病变的病理改变。
23.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上行性和下行性。
(尿源性和血源性)以上行性最为常见24.大叶性肺炎的常见并发症有中毒性休克,肺脓肿及脓胸,败血症和肺肉质变。
(病理变化,充血水肿期,红色肝阳变期,灰色肝阳变期,溶解消散期)25.门脉性肝硬化的侧枝循环形成有食管静脉丛曲张,脐周静脉丛曲张,直肠静脉丛曲张。
26..细胞性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
27..肾病综合症主要表现在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28.(胃溃疡)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有出血,穿孔。
幽门梗阻,癌变。
27.风湿病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以形成风湿小体为其病理特征。
分三期:变质渗出期;增生期;纤维化期(愈合期)28.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的泡沫细胞可能来源于巨噬细胞源性和平滑肌细胞源性。
2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名词解释1.死亡:长期以来,临床上一直将心跳、呼吸永久性停止和各种反射消失作为判断死亡的标志。
分类: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
死亡是个渐进的过程,一般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2.猝死:如果在6—24h内出现非暴力的意外突然希望称为猝死3.适应:细胞和组织在环境变化和各种刺激因子作用下,发生相应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变的过程。
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萎缩。
肥大。
增生和化生,涉及细胞的数目、体积、或分化的改变4.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
分类:1营养不良性萎缩2压迫性萎缩3费用性萎缩4内分泌行萎缩5神经性萎缩5.代偿性肥大:多由器官和组织工作负荷增加引起的,具有功能代偿作用。
6.增生:由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致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分类类型:1内分泌性增生2代偿性增生3再生性增生7.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过程。
分为上皮组织的化生和间叶组织成分之间的化生。
常见类型:.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肠上皮化生:发生于胃粘膜。
骨组织化生: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8.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是指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由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9.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与正常心肌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
10.坏死:活体内局部细胞的死亡。
死亡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是不可逆性变性。
基本病变: ①核固缩、碎裂、溶解胞膜破裂、细胞解体、消失坏疽,较大面积坏死并伴随不同程度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褐色。
11.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12.栓塞,血液循环中的异物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的过程称为栓塞13.肺动脉栓塞症:栓子栓塞肺动脉分支,使肺循环受阻,肺动脉压升高,引起急性右心衰竭,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发生急性呼吸循环衰竭而猝死。
14.梗死:又叫梗塞,局部组织、器官由于血流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分缺血和出血性。
15.出血性梗死:条件,组织疏松、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如肺。
肠。
或原有严重淤血。
16.炎症概念,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个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
17.渗出:炎症局部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黏膜表面或体表的过程。
18.心力衰竭细胞:肺泡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被分解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这种吞噬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19.槟榔肝:是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形似槟榔。
20.血栓形成: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形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
21.透明血栓,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见于DIC。
血栓发生在全身微循环毛细血管内,只能在镜下看到,又称微血栓22.炎症介质,是指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体液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一类化学介质。
(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渗出)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趋化作用,发热,致痛,组织损伤。
23.毒血症,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被吸收入血,引起中毒症状(高热、寒战)和病理变化(实质细胞变性坏死),称为毒血症,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
24.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不仅没有被清除,反而还大量繁殖,并且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的病理变化称为败血症。
25.菌血症:细菌在局部病灶生长繁殖,并经血管或淋巴管入血,血液细菌培养一般呈阳性,但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26.脓毒败血症: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患者除有败血症表27.上皮组织良性肿瘤,乳头状瘤,腺瘤,纤维腺瘤,多形性腺瘤。
上皮组织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分化好的鳞癌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在癌巢中央有层状同心圆红染的角化物质称为角化珠或癌珠,分化差的鳞癌无角化珠形成,亦无细胞间桥,癌细胞异型性大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基底细胞癌,尿路上皮癌,腺癌。
28.动脉粥样硬化概念。
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病变特征是内膜脂质沉积,造型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组织坏死、崩解并形成粥样斑块,从而导致动脉管壁变硬,官腔狭窄,并引起一系列继发性改变。
29.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持续性供血中断,引起一定范围的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
类型:1、心内膜下心肌梗死2、透壁性心肌梗死30.风湿小体,纤维蛋白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共同构成了特征性肉芽肿病变。
31.风湿病:是一种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超敏反应性炎症性疾病,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属结缔组织病或胶原病得范畴32.肺肉质变,是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抵抗力较低,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较少,释出的蛋白溶解酶不足,肺泡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不能及时被溶解液化清除,则由肉芽组织长入,替代而发生机化,肉眼观病变肺部变成红褐色肉样组织33.结核结节: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类上皮细胞、朗汉斯巨细胞及其淋巴细胞和外周少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又称结节性肉芽肿。
34.慢性肺淤血,左心衰竭,慢性肝淤血,右心衰竭35.肝硬变,是由肝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导致的肝脏变形变硬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
36.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和复苏后,患者在24小时内,心脑肺肾肝胃肠胰腺及造血等器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相继或同时发生功能衰竭。
常出现在休克晚期且常是致死原因。
37.原发病灶:结核杆菌被吸入肺泡后最先引起的病变简答题(p85.86。
p142)1变性:由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数量异常增加的一系列形态学变化,常伴有组织器官的功能降低。
分为1细胞水肿:好发于肺、心、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原因:由于受缺血、缺氧、感染、中毒等因素的影响,细胞线粒体受损,ATP酶生成减少,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细胞膜上的钠泵功能障碍,或细胞膜直接受损,致使细胞内钠、水增多。
2脂肪性变性3玻璃样变性4病理性钙化5黏液性变性。
2水肿发生的原因机制:1.毛细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组织液生成增多: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2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
水潴留:肾小球率过滤下降;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加。
3静脉性充血的影响和结局:淤血性水肿;淤血时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加之局部组织代谢产物蓄积、缺氧等因素,使其通透性增高,水、盐和少量蛋白质漏出,在局部形成水肿,积聚在体腔造成积液。
4脑水肿包括:血管源性。
细胞中毒性。
间质性。
5玻璃样变性): 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等处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细胞内玻璃样变:即细胞浆内出现异常蛋白质形成的均质红染的近圆形小体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细动脉壁玻璃样变A.常见于缓进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粘液样变性6坏疽分类干性坏疽:四肢、体表A缺血、V通畅干缩、黑褐色分界清楚湿性坏疽:肺.肠.子宫.胆囊A、V均阻塞湿润、肿胀黑褐或边缘分界不清楚气性坏疽:深部肌组织创伤伴厌氧产气荚膜杆菌感染肿胀、污秽蜂窝状、捻发音分界不清7肉芽组织的作用及结局:肉芽组织的在损伤修复中有重要作用:1抗感染,保护创面2填补伤口及局部组织缺损3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8炎症:渗出性炎:浆液性炎(好发于浆膜,黏膜,皮肤,皮肤长水泡)纤维素性炎:器官白喉化脓性炎:脓肿增生性炎:指以增生性病变为主的炎症,变质和渗出性变化较轻。
分为1)非特异性增生性炎:多见于慢性炎症,亦可见于少数急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