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洋污染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
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国共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947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2000年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120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6亿元。
海洋渔业污染损害事故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国共发生较大突发性海洋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04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7亿元,其中特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3起,重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12起。
2000年共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20余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其中特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4起,重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1起。
日益严重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这一问题引起了有关国际组织及各国的政府的极大关注。
为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公约,它们对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虽然,沿海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针对本国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法律,国际社会也针对世界海洋污染制订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但是,海洋环境污染的形势还是非常严重。
造成污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空气污染、躁音污染、淡水污染等。
一、造成污染的原因1、船舶造成的污染何谓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纵、海上事故及经由船舶进行海上倾倒致使各类有害物质进入海洋,海洋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
船舶造成污染的特征:(1)经由船舶将各类污染物质引入海洋。
(2)污染物质进入海洋是由于人为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也就是说污染行为在主观上表现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如:洗舱污水、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3)污染物进入海洋后,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1)船舶操作污染源,这种污染的产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
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员故意的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洗舱污水排入海洋,船舶机舱工作人员故意将含有污油的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还有的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错开伐门将燃油排入海洋。
(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于发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使各种污染物质,主要是燃油外溢、油舱由于事故破裂造成的渗漏对海洋造成的污染。
(3)船舶倾倒污染源;这种污染源的产生,主要表现在,经由船舶故意的将陆地工厂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废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产生的带有污染物质的污泥污水,倾倒入海洋。
所以说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2、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我国海域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目前多数开发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开发。
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飞速发展,有的钻井船和采油平台,人为的将大量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不断地排入海洋,因此,海洋石油开发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在不同的程度上对我国近海海域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现在;(1)生活废弃物、生产(工作)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
(2)意外漏油、溢油、井喷等事故的发生。
(3)人为过程中和自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
石油进入海水中,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石油进入海水后,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盖于水面,使海水与大气隔离,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对幼鱼和鱼卵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石油污染的海水中孵化出来的幼鱼鱼体扭曲并且无生命力,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使其死亡。
油污使经济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产生油臭味,成年鱼类、贝类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体内蓄积了某些有害物质,当进入市场被人食用后危害人类健康。
3、工厂对海洋的污染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跨越,沿海居民对滩涂养殖利用面积正逐年扩大。
从养鱼、养虾、养蟹、到养殖比前述更有经济价值、更珍奇的水生动植物。
这些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水产市场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饮食生活,提高了饮食水平。
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给一部分人创造就业机会。
可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沿海时常发生海水赤潮等海水变质现象。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气侯因素外,再就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除前面所述的两种原因以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
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主要表现在,(1)与海相通的河流两岸的造纸厂、化工厂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
(2)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倾倒河岸或河道,随河水或涨落潮流入海洋。
如,2001年天津海事法院受理的河北省乐亭县19家养殖户状告河北省迁安市书画纸业有限公司等五单位滩涂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就是典型的陆地工厂利用通海河道排污造成海洋污染的案例。
本案19位原告都是在河北省乐亭县王滩镇小河子(滦河)入海口两岸对虾和滩涂贝类养殖区从事日本对虾和青蛤养殖。
滦河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和唐山市境内,从承德流经唐山地区的迁西、迁安、滦县、滦南、乐亭,于乐亭县姜各庄入海。
滦河在滦县响螳分流,进入乐亭中部的支流最终流入小河子,在王滩镇新海庄入海,在小河子入海口两岸有上万亩虾池及滩涂贝类养殖区。
200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滦河上游排放污水造成在小河子入海口两岸部分渔业水域污染而引起养殖对虾和滩涂贝类死亡事故。
事故造成小河子入海口两岸受污染水域的养殖面积共计7056.15亩,其中对虾养殖水面面积6561.15亩,滩涂贝类养殖面积495亩。
5月30日调查人员对小河子闸养殖区的对虾和滩涂贝类死亡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67.96%的青蛤死亡,日本对虾的平均死亡率为51%。
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系唐山市滦河沿岸工矿企业向滦河排放未经达标处理的污水所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赋予地方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海洋、组织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监视并定期评价海洋环境质量的职责。
结合舟山地方实际,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实施了2005年舟山市海洋环境监测、调查、监视工作,开展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与趋势性监测和常规海洋环境要素预报,加强了对重点陆源入海排污区、海水增养殖区、典型海洋生态脆弱区等的监测,加大了滨海旅游区、风暴潮、赤潮灾害监测预报工作。
根据监测结果和其它相关资料,对我市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编制了《2005年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蔡宏舟 2006年3月舟山)。
舟山海洋污染的治理正朝着专业化,科学化前进,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纯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将不会只是梦。
1. 综述舟山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北纬29°32'~31°04',东经121°30'~123°25',素有“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之美誉。
全市区域总面积为2.22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0.1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岛屿1390个,海岸线2448公里,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全国唯一的群岛型地级市。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2005年渔业产量为124.83万吨,同比减少4.86%,其中远洋捕捞产量15.52万吨,规模为全国之最。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海洋渔业、港口海运、海洋旅游、临港工业为支柱、具有鲜明海洋特色产业和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的框架。
舟山市是浙江省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蓝色通道和“桥头堡”,2005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166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61%。
2005年我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市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监视和预警工作,在舟山近岸海域共布设13个站位,对重点海域开展了50多个航次的监测,参加监测调查、检验分析的人员近3740人次、12000余工作日;获得了10000多个监测数据。
表1 2005年舟山市重点海域监测项目一览表时间监测内容8月舟山市近海海域环境监测,设13个水质站、4个沉积物、生物质量测站4~9月嵊泗海水养殖区环境监测,共设7个站点5~9月岱山丁嘴门海水养殖区环境监测,共设6站点5~10月岱山、嵊泗赤潮监控区,各设8站点5~11月重点涉海项目(海砂开采)海洋环境监测,设9站点5~12月舟山市重点陆源排污口——3个排污口,各设7站点6~10月朱家尖海水浴场水质监测,共设3站点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我市海洋环境监测结果表明:近岸海域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4131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为2396平方公里,舟山海域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与去年相近,但严重污染海域面积有所下降。
海水中主要超标因子是营养盐类,部分测站石油类略有超标。
☆2005年舟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质量良好,除重金属铜在部分测站略有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2005年舟山市部分沿海地区经济贝类的卫生质量状况尚可;抽样检测的经济贝类(贻贝、缢蛏、泥蚶、牡蛎等)中,除重金属铅、镉和滴滴涕(DDTs)略有残留外,其余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赤潮灾害频繁发生。
2005年共发生赤潮11起,累计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
随着舟山市经济的发展,近岸和近海海域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各类污染物的排海量在近期内亦不会出现明显的减少。
因此,需加强对舟山市所辖海域海洋环境监测和整治力度,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海洋环境管理政策、确定海洋环境管理目标、减轻海洋灾害和调整经济结构服务。
同时,也希望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继续密切关注舟山市的海洋环境状况,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保护海洋环境,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和完整性,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舟山市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及趋势2.1 入海污染大江大河污染2005年,舟山海域附近的长江、钱塘江和甬江等主要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主要污染物入海量约为617万吨,其中COD 591万吨,约占总量的95.8%;营养盐19万吨,约占总量的3.1%;石油类3.9万吨。
表2 舟山附近海域主要河流排放入海的污染物量(吨)河流油类 COD 氨氮磷酸盐污染物总量长江 33586 5126446 89582 44127 5324036钱塘江 4916 639600 39960 1964 687362甬江 741 148575 13545 604 163470陆源入海污染据统计年鉴,2004年我市废水排放总量为201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03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0.47万吨。
海源入海污染2005年我市海水养殖面积为9397公顷,比上年减少10.5%,海水养殖产量11.54万吨,同比减少8.6%。
随着我市近岸海域海水养殖面积减少及推进无公害生产,养殖自身所产生的污染物呈减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