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题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专业XXXXX班级XX 班级姓名XXX指导教师XX(讲师)所在学院XX 学院完成时间:2012年9月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

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

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容(一)人口老龄化概念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

[1]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东德有15.6%的人超过65岁,在奥地利、瑞典、西德和法国,这个比率为13.4%或更高,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3.3%,苏格兰有12.3%,北爱尔兰有10.8%,美国有9.9%。

而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

[2]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数最多的国家。

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

老龄工作委员会在京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l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前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亿,即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3]二是中国老龄化的进程快。

从历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来看,199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不断加快。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5.57%上升为2000年的6.96%,从6299万增加8811万。

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尽管我国人口老龄化起步比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要相对晚,但是近20年来其推进的速度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4]。

从人口老龄化趋势看,65 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中国只需要27年,而发达国家大多需要45年以上的时间。

三是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

一般来讲,人口老龄化进程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的。

然而,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发展过程,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如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为控制自然出生率导致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项对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最新研究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一直显著地超前于经济发展[5]。

中国人均GDP达到3976美元、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3.62%时,其老龄入口比例却已经高于平均收入水平的国家。

事实上,仅以GDP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有失准确,中国不仅人均GDP低,在其他方面诸如城市化、文化教育、卫生水平、产业结构、老年人收入结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因此,即使在2020年实现GDP翻两番的目标,中国仍然是许多方面都落后的贫穷国家,而届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却已接近今天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未富先老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征。

四是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分布不平衡。

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呈阶梯状分布,即东、中、西部区域对应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高、中、低”。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区域差异不均衡,区际间的差异及东部区域的省际差异有减小的趋势,但是总体省际间差异却在不断扩大,尤其是中部和西部区域的省际差异[6]。

此外,城乡之间也差异明显,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改变了城乡人口年龄结构,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市。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周战超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给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发展速度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是人口老龄化影响着就业结构的变化、冲击着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在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技术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人口老龄化会减轻就业压力、提高就业水平。

然而, 人口老龄化也会造成劳动力比例的下降, 产生劳动力供求不足的新矛盾;二是人口老龄化会引起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人口结构已经进人老龄化阶段,“未富先老”引发了严峻的产业结构矛盾。

老龄化与现有产业结构发生矛盾,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不能适应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三是老龄化问题提商了社会负担的系数(劳动人口与被抚养人口的比例)。

老龄人口增长过快客观上成为企业、社会的沉重包袱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7]中国人民大学人与发展研究中心驻所研究员原新认为: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是全面的、结构性的, 也是深刻的和长远的, 是我国未来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 需要我们深入开展全方位的研究。

在此, 仅从人口变动的角度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主要问题:一是养老金需求压力直线攀升。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老年人口规模的迅速膨胀和出口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造成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加速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直接冲击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二是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

老年人口数量的急速增长,不仅会加剧社会医疗保障费用支出规模的压力,更主要的是会从根本上改变医疗卫生资源的代际分配格局,引发潜在的社会代际矛盾和利益冲突,深刻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三是长期照料服务需求压力业已凸显。

老年长期照料服务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暴露最晚、解决起来难度最大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四是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远远大于城镇。

目前和未来几十年, 我国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和程度超过城镇, 面临的压力也超过城镇, 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8]综上所述,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一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

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逐年攀升,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

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要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保险金历史债务问题,否则,养老保险会出现支付危机;[9]二是农村养老问题较之城市更为严峻。

中国老年人口的近60%分布在农村。

农村老龄化程度要比城镇高。

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有待加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四)中国当前老龄化问题分析及对策以下是中国当前老龄化问题分析:1、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过快的主要原因。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直接作用是减少新出生人口、抑制人口高增长,实现零增长,即人口规模平衡。

但另一方面必然加速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短缺、人类再生产能力弱化和人口高龄化等;2、老年人口保障政策,尤其是养老金制度不能应对老龄化问题。

目前社会统筹基金的严重不足,个人账户多是空户,整个养老机制实质上仍是现收现付制度。

这样一个养老机制需要年轻化的人口结构、高效率的税收体系和基金管理体系来支撑。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年轻化的人口结构即将消失,其条件也不是很充分,随着老龄化的增长,必然使现行的养老金制出现巨额缺口,难以维持下去;3、现行退休政策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矛盾,劳动政策造成老年人口资源的巨大浪费。

随着老龄化的增长,中国现行的退休政策规定会带来老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增加社会养老负担两方面的后果。

[10]基于老龄化问题的原因分析,已有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应对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障需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共同努力[11],养老保险由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三部分组成,这种三位一体的模式三种养老保险相互补充,更加完善、覆盖面更广,保障了老龄人口的养老和社会的稳定。

二是适当放松生育政策, 增加未来劳动力人口。

三是发展老龄产业。

我国的老年食品、医疗保健用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整个产业尚未在国民经济中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链。

政府可以通过财税政策扶持对老龄产品的技术研发创新。

四是充分利用老龄人力资源。

灵活调整退休年龄,延缓从事教育、科研、医务工作和有其他特殊专长的老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退休年龄。

因为他们有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实践经验从而拥有较强的技术和业务管理能力,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们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带动者。

二、总结反思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形势严峻。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有着自己特殊的现状:人口基数大,人口转变迅速快,区域差异明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中国同时也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

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看待我国的老龄化问题,不能急于求成,要一切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要在在计划生育政策不能改变的前提下,集中力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此同时,要转变观念,建立、健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养老机制,充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解决养老问题的同时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目前的相关研究集中于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和特征,以宏观分析为主,视野主要局限于人口学和社会学领域,缺乏一些微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也缺少交叉学科的视角。

可以利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个案工作方法使研究者深入基层,与调查者进行密切交往,对一些具有特殊性的事及概念做出准确的解释,得出微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例如: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服务、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照顾模式、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考。

相关主题